王睿麟
(隴南市廣播電視臺,甘肅 隴南 746000)
?
淺談電視新聞的采編技巧
王睿麟
(隴南市廣播電視臺,甘肅隴南746000)
摘要:電視新聞作為一種新聞媒體傳播的手段,是通過可視形象來報道新聞的。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性,有著極強的政治鼓動性,有著用事實說話和藝術感染的作用。為適應時代的飛速發(fā)展,采編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扎實的基本功,不斷提高整體素質,掌握采編技巧,提高電視新聞的有效信息量。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編;技巧
電視新聞作為一種新聞媒體傳播的手段,是通過可視形象來報道新聞的,它歌頌真善美,揭露假惡丑,人們越來越重視它的作用。在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采編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活動,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性,有著極強的政治鼓動性,有著用事實說話和藝術感染的作用。其中,用事實說話是電視新聞采編的生命。電視新聞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離開了真實的生活,電視新聞就不復存在了,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新聞產生的進程表明,沒有確切的事實,就沒有新聞的傳播。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認識論告訴我們,新聞采編的事實是第一性的,報道傳播是第二性的。記者是電視新聞最直觀的見證者,其對新聞的認識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新聞的呈現(xiàn)效果。因此,記者要特別重視新聞采編前的準備工作。然而,面對一大堆采訪來的新聞素材,如何梳理、判斷,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合理取舍,如何掌握主次輕重,巧妙地編排畫面,提高電視新聞的藝術感染作用。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在采編制作過程中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
采編和制作是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編人員要認識到,輿論監(jiān)督新聞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和立場,力求為觀眾呈現(xiàn)最真實的新聞事件,以提高輿論監(jiān)督新聞的編輯制作水平。這就要求采編人員必須思路清晰,判斷準確。在采編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擬出采編提綱。在占有的大量素材中,先編什么,后編什么,文字和畫面聲音如何緊密結合,必須要理出一個明確的頭緒,并時刻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以確保對新聞內容進行最真實地呈現(xiàn),避免將自己的主觀情緒摻雜到新聞中,影響受眾的判斷。采編過程中要會摘取那些有價值的新聞,傳播出去能給受眾以啟迪和教育作用,對那些有價值的素材,在編輯制作時必須要深挖細節(jié),注重真實性,講究語言和畫面的精彩。然而有些“新聞”卻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人們稱之為“虛假新聞”。這些“新聞”往往是無中生有,或夸大事實,投人們所好。有的“新聞”是在金錢利益的驅動下,胡編亂造,甚至只片面追求名人效應,一味在電視廣告里虛假宣傳,欺騙受眾,使受眾在不知不覺中上當受騙。例如,屢禁不止的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使辛苦一年的農民群眾顆粒不收。不合格的醫(yī)藥器械,假冒偽劣的藥品、食品、化妝品等充斥市場,既擾亂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又危害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作為新聞工作者,就必須要深入實際,多作調查研究,掌握準確判斷“真”、“假”新聞的尺度,具備起碼的判斷能力,做好黨的喉舌,以人為本,增強電視新聞的可視性和整體效果。
語言流暢、生動、優(yōu)美,行文簡潔明快,這是電視新聞編輯制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它既有個人的天賦因素,也與采訪、觀察、善于積累、善于聯(lián)想有關。[1]新聞記者,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只有一條捷徑,那就是憑借平時的觀察,積累和豐富的聯(lián)想。無論在采訪過程中,還是在編輯制作過程中,必須抓住特點,抓住細節(jié),彰顯個性。同時,善于捕捉新奇的東西,以奇取勝,在新奇中找典型。[2]所謂典型,就是具有充分的共性和鮮明的個性。然而,共性的東西好感受,個性的東西就難以把握了。記者在采編過程中,就要用準確而鮮明的語言,真實而具體的事例去突出個性,去展現(xiàn)活生生的形象,以事見人或以人見事,人物也就具體了,事件也就真實了。所以,在素材的采編過程中,采編人員切忌語言的累贅重復,泛泛而談,行文的拖泥帶水,平平淡淡,或人云亦云。
電視新聞采編制作和寫文章一樣,都要有謀篇布局,都要做通盤考慮。有句成語叫“胸有成竹”,就是說心中先有了竹子的全貌,然后才提筆作畫,而不是漫無目標,信馬由韁地亂想。要根據(jù)采訪來的素材,首先進行分析、篩選,確定相關的主題,并圍繞這個主題,對素材進行選取和整理,確定哪些地方該濃墨重彩,哪些地方應一筆帶過。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沒有主次輕重之分,平均用力,制作出來的畫面就平淡無奇,電視新聞就缺乏吸引力,缺乏電視節(jié)目的整體效果。任何一則電視新聞不論長短,其結構,總是有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總是要緊湊的,總是要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層層展開,疏密有致,將事實交代清楚。切忌空話、廢話,并憑借平時的觀察、積累、聯(lián)系、聯(lián)想,在一個更大的視界上來審視本報道所要體現(xiàn)的主題。同時,對電視新聞報道的開頭和結尾更不能輕描淡寫,開頭要言不煩,直奔主題,以吸引受眾的注意,結尾要戛然而止,干脆利落,給受眾有回味的余地。
電視新聞的采編觀念,必須強調快速、及時,注重時效。采編人員在制作過程中,考慮速度是十分重要的,應著重考慮如何能在第一時間搶先發(fā)布新聞。因為,我們的電視新聞受眾有可能會處在各個時區(qū)和各個時段,并且都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生活習性,他們對電視新聞的收視是隨時隨地的行為。而且,在某一時間段里,大量的新聞事件又不斷發(fā)生,甚至有些突發(fā)事件是人們想象不到的,這必然有產生大量的新聞。因此,采編人員就要搶時間,爭速度,以飛快的速度和常變常新的面目,做及時報道,將最新消息呈現(xiàn)在迫切關注電視新聞的受眾面前。
電視新聞工作者,具有服務于當?shù)攸h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職能。所以,新的形勢需要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硬的高素質電視新聞采編人員。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加強職業(yè)道德,這就要求:
第一,采編人員要不斷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充實自我,自覺培養(yǎng)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能力。因為,電視新聞采編人員的整體素質、道德水準,已成為影響新聞誠信度的關鍵,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所以,采編人員在加強自我道德約束,確保電視新聞質量的同時,要更好地承擔起傳播電視新聞的社會責任。
第二,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喜歡讀書,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習慣,平時對事物喜歡處處留心,善于觀察,善于積累,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能正確認識采訪素材,并能準確地判斷、取舍和修改。
第三,要具有過硬的業(yè)務基本功。首先,要有迅速及時地鑒別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培養(yǎng)“沙里淘金”“見璞識玉”的基本功,而且要學會“淘”得快,“識”得準的本領。[1]其次,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熟練掌握電視新聞的編排技巧,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效果,發(fā)掘新聞的含金量,編輯出最有價值的電視新聞。
總之,電視新聞的采編,要審時度勢,不斷深化新聞的內涵改革。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只有和新媒體相互融合,不斷擴展新聞來源,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深入探索和實踐電視新聞的可視性,以提高電視新聞的有效信息量去吸引受眾,才能使電視新聞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袁金玉.新聞采編“五要”[J].新聞前哨,2007(12):52-53.
[2] 徐蟾桂.新聞專業(yè)論文寫作芻議[J].新聞前哨,2006(6):74.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01-01
作者簡介:王睿麟(1975—),男,甘肅隴南市廣播電視臺記者,主要從事新聞采編、攝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