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珠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影響。 方法 將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存在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和對照組23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分析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影響。 結(jié)果 觀察組中敗血癥、PIP>22 cmH2O、PEEP>6 cmH2O,通氣持續(xù)時間>7 d,乳酸值增高的患兒例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胎齡、NRDS、窒息、通氣模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91.30%(21/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18/23),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對于新生兒來說,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對患兒的健康影響較大,一旦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干預,易出現(xiàn)惡化?;诖耍趯嶋H的治療過程中給予綜合性護理,將會直接影響患兒的康復程度。
[關鍵詞] 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綜合性護理干預;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6-0140-04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capillary leakage phenomenon
WANG Lingzhu
Department of Neonatal, X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ingbo 31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capillary leakage phenomenon. Methods Forty-six neonates who had capillary leakage phenomen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3 neonates(who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3 neonates (who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neonat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onatal capillary leakage phenomen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numbers of neonates with sepsis, PIP>22 cmH2O, PEEP>6 cmH2O, ventilation duration>7 days and increased lactate level,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stational age, NRDS, apnea and ventilation mode(P>0.05). In addi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30%(21/2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78.26%(18/23)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For neonates, capillary leakage phenomenon has large influence on their health and is prone to deteriorate once without timely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is, the finenes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given by the doctor in the actual treatment process will influence the neonates rehabilitation degree directly.
[Key words] Neonate; Capillary leakag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fluence
毛細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受到損傷,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進而導致大量的血漿浸入到細胞組織的間隙中,是形成毛細血管滲透漏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而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由于血液含量過低而產(chǎn)生的休克以及全身的皮膚和黏膜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水腫現(xiàn)象,如果病情繼續(xù)惡化,有可能會導致患兒的呼吸出現(xiàn)困難,身體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出現(xiàn)調(diào)節(jié)紊亂的狀況[1]。而患者出現(xiàn)毛細血管壁滲透漏現(xiàn)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當前已經(jīng)有了關于嬰兒在體外手術之后產(chǎn)生該類疾病的情況,但是有關于患兒由于嚴重感染所引起的毛細血管滲透漏現(xiàn)象較少。本文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存在毛細血管滲漏的新生兒,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計46例,均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存在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患兒,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1~20 d,平均年齡(11.1±1.1)d。所有患兒均發(fā)現(xiàn)存在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順產(chǎn)20例,剖宮產(chǎn)2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23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和對照組23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其中觀察組男14例,女9例;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xiàn)
患兒?;加休^嚴重的皮膚疾病,即皮膚黏膜出現(xiàn)嚴重的水腫現(xiàn)象以及呼吸困難[2]。白蛋白濃度10~20 g/L時即低蛋白血癥;而由于感染所引起的休克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中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是:皮膚發(fā)花,神經(jīng)末梢感覺發(fā)涼,毛細血管再次充滿血液的時間超過3 s,單位小時的尿量<5 mL/kg。
1.3 治療措施
主要措施是通過機械通氣,其中有13例需要通過插入機械式的通氣管完成,19例患者使用NIPPV模式完成,旨在維持正常的氧分壓;根據(jù)不同的癥狀,以羥乙基淀粉萬汶(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50106)進行治療,劑量控制在10~15 mL/kg,每8~12小時使用一次[3]。
1.4 綜合性護理干預
1.4.1 對于早期護理的評估 對于易感染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患兒要及時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進而為后期的治療提供一定的依據(jù)[4]。本研究觀察組患兒均伴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在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休克,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患兒在進入醫(yī)院治療之后產(chǎn)生感染性的休克時間基本在1~3 d,而在入院之后2~4 d之內(nèi)有29例患兒出現(xiàn)DIC,其中25例有肺部大量出血,經(jīng)過積極的治療和搶救,情況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但是所有休克患兒在治療之后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水腫現(xiàn)象,水腫部位由下肢開始,逐漸地蔓延到腹壁然后再繼續(xù)向上發(fā)展到背部、面部以及全身的皮膚,對于這種癥狀的患兒要加強診治的警覺性,尤其是對患兒的血壓、尿量、體重以及水腫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為疾病及時的治療提供依據(jù)。
1.4.2 對于存在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新生兒個體化指標進行監(jiān)測 全身水腫、腹腔積液、血壓降低、尿量減少、肺部有液體滲出、血液中氧氣含量降低,更嚴重的是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及呼吸系統(tǒng)均產(chǎn)生紊亂等是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基于此,應對患兒的血壓、體重等進行嚴密監(jiān)控[5]。本研究11例患者均每4小時測量一次血壓,而對于體重和腹圍的測量為每天一次,尿量要經(jīng)過嚴格的稱重比對,時間間隔是每4小時一次,當尿液的含量少于2 mL/kg,要將具體情況如實匯報醫(yī)生。當患兒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以及血蛋白含量下降時,要加強對于呼吸、氧氣合成量變化的監(jiān)測,同時要對肺部以及胸部加強監(jiān)測,估算肺部的液體滲出量。
1.4.3 按照需求進行吸痰 患者的呼吸道常會出現(xiàn)不順暢的情況,這是由于在呼吸系統(tǒng)中存在的大量痰液所致,這樣不但加劇了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更造成了患兒血氧含量的降低,從而引起患兒的不適。對于此種情況應當按照實際的需求,而不是根據(jù)定時吸痰的規(guī)定來為患兒吸痰[6]。當患兒的病情不是特別嚴重時,可以在吸痰的同時進行翻身、拍背、體位引流等以促進患兒及時的排出痰液。使用吸管來吸痰時應當選取管徑小于患兒氣管內(nèi)徑一半的吸管,而在進行吸痰之前應當盡可能地清除患兒口鼻中的異物,使用經(jīng)過消毒的吸管進行吸痰,以防止病菌感染。吸痰時間每次應控制在15 s以內(nèi),以防止患兒出現(xiàn)窒息現(xiàn)象;對于身體條件較差的患兒,應當增加吸痰的次數(shù),同時要減少每次吸痰的時間。經(jīng)過機械通氣之后的24 h之內(nèi)不能再進行吸痰,以防止氣道的隔斷[7]。對于醫(yī)護人員要加強無菌意識的教育,以避免醫(yī)源性氣道細菌感染的發(fā)生。
1.4.4 對皮膚加強護理工作 加強對患兒的檢查工作,及時的更換包裹患兒的布料,保持身體良好的通氣性,對患兒進行定期的清理,以保持皮膚的清潔性[8]。而在進行清洗之前,醫(yī)護人員應先對自己的手部進行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在清洗過程中,室溫保持26℃~28℃之間,將洗手用水的水溫保持在38℃~40℃,試水溫時應當用手腕測試。對于臍帶尚未脫落的患兒應當將上下半身分開清洗,以防止臍帶發(fā)炎,清洗完成之后使用濃度為75%的酒精對臍帶周圍進行消毒。
1.4.5 加強患兒護理環(huán)境的管理 新生兒的病房應當保持基本的安靜和充足的陽光,對于病區(qū)中的適度的控制應當在55℃~65℃之間,而溫度保持22℃~24℃。只有讓患兒待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中,才能夠盡可能地保證其身心的舒暢,而患兒的身心得到最大的護理,才能極大地促進疾病的痊愈[10]。而病房的安靜有序的環(huán)境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制度來形成約束的,醫(yī)院應當制定相關的規(guī)定,為患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
1.5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胎齡、NRDS、敗血癥、出生窒息、呼吸機使用參數(shù)(通氣模式、最高PTP、最高PEEP)、呼吸機使用時間、入院血乳酸值等指標進行觀察。
1.6 療效評價
根據(jù)李玉梅等[11]在《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中的療效評價標準評定護理效果??祻停涸诮?jīng)過一系列的治療之后,新生兒的癥狀完全消失,并且身體的各項指標也達到正常值,并未有后遺癥的殘留;有效:當經(jīng)過治療和護理之后,患兒的病癥有所好轉(zhuǎn),但是并沒有完全痊愈,身體的各項指標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沒有后遺癥的殘留;無效: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治療和護理之后,患兒的病情并沒有出現(xiàn)好轉(zhuǎn),而且有后遺癥的遺留,其他的各項指標也沒有轉(zhuǎn)為正常。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輸入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統(tǒng)計描述,組間構(gòu)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兒各項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中敗血癥,PIP>22 cmH2O、PEEP>6 cmH2O,通氣持續(xù)時間>7 d,乳酸值增高的患兒例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早產(chǎn)、NRDS、出生窒息、HFV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91.30%(21/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18/23),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并發(fā)癥就是毛細血管滲漏,它是由于多種原因的毛細血管的內(nèi)皮損傷而導致的晶體和白蛋白之間的滲漏和組織間隙,并由此引發(fā)的低白蛋白血癥、血液濃縮、血容量下降以及休克等癥狀,各個器官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水腫,其具體的臨床表現(xiàn)形式極其復雜。在進行單因素的分析時,PEEP值、PIP值以及機械通氣的時間的選擇均與毛細血管滲透漏的發(fā)生有關。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敗血癥和機械通氣的持續(xù)時間均與可能直接造成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而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病情發(fā)生較危急,死亡率極高,而及早的發(fā)現(xiàn)和診治能夠盡可能地減少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現(xiàn)象的死亡率[12,13]。
本組資料顯示,觀察組中敗血癥,PIP>22 cmH2O、PEEP>6 cmH2O,通氣持續(xù)時間>7 d,乳酸值增高的患兒例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早產(chǎn)、NRDS、出生窒息、HFV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另外,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91.30%(21/2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26%(18/23),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于存在毛細血管滲透漏現(xiàn)象的患兒要進行綜合性的診治和護理,而且具體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必須遵循基本的客觀規(guī)律。綜合性的護理方案指的是對于不同情況的患兒要制定能夠促進其疾病康復的治療和護理方案,如對于患兒皮膚情況的診治,對患兒的身體部位進行及時的更換,增加鋪設布料的通氣透水性,這種精細化的護理對于提升患兒的存活率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意義。而護理人員的一切護理動作都要盡可能的柔和,因為新生兒的身體狀況以及機體的強壯度均較脆弱。進行輸液時應當盡可能的選擇頭部進行輸液,因為頭部的血管較粗,容易使藥物進入心臟,而且扎針也更容易成功[14,15]。
總之,新生兒存在毛細血管滲透漏現(xiàn)象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而且還伴有一些嚴重的并發(fā)癥,死亡率較高,而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加強血液,體重,腹圍以及尿量變化的檢測,加強皮膚護理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提升患兒的搶救成功率有著極大的幫助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平,馬連月,李寶云,等. 新生兒重病感染合并毛細血管滲透綜合征11例臨床分析[J]. 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1, 18(5):413-415.
[2] 劉瓊,張華,何小瓊,等. 嬰幼兒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術后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護理[J]. 護理研究,2014,21(7):1751-1752.
[3] 劉成軍,劉露,許峰.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huán)術后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影響因素[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21(10):753-755.
[4] 于慕剛. 淺析新生兒依法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因素[J].健康大視野,2012,20(10):389-390.
[5] 蘇慧敏,羅慧玲. 橈動脈置管進行有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在PICU的應用及護理[J]. 河北醫(yī)藥,2010,32(2):372-373.
[6] 宮路佳,吳清玉. 嬰幼兒心臟術后全身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4,16(4):176-177.
[7] 劉淼,賈煥榮. 新生兒毛細血管滲透綜合征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586-1588.
[8] 孫樹梅,李瓊,王茵茵,等. 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 16(8):882-884.
[9] 楊春燕,程琪,許平,等. 新生兒重癥感染合并毛細管滲漏綜合征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藥,2011,6(7):849-850.
[10] 爾啟東. 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展[J]. 疑難病雜志,2010,12(1):77-79.
[11] 李玉梅,冉杰,李恒,等. 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1,13(8):708-710.
[12] 唐舉賢,羅更新,朱康兒.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誘導的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三例-附文獻復習[J]. 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3):334-336.
[13] 楊萬杰. 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臨床研究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08,14(24):24-25.
[14] 封志純. 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J]. 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2012,4(8):2-3.
[15] 劉敬. 新生兒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J/CD].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3):5725-5727.
(收稿日期: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