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藝+胡中耀+任等
[摘要] 目的 探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近期療效。 方法 選擇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阿托伐他汀組和瑞舒伐他汀組各30例。阿托伐他汀組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瑞舒伐他汀組采用瑞舒伐他汀鈣治療。治療6個月后,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hs-CRP水平,血管內皮功能以及心臟功能。 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hs-CRP均顯著下降,而HDL-C顯著升高(P<0.01)。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TC、hs-CRP水平顯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組(P<0.01)。治療后兩組LVEF、FMD顯著增加(P<0.05或P<0.01)。 結論 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調節(jié)血脂治療,均能顯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幾率。
[關鍵詞] 瑞舒伐他??;阿托伐他??;冠心??;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6-0099-04
Term effect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for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ZHAO Wenyi HU Zhongyao REN Deng
The Second Ward of Cardiology Department, Zhumad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rm effect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for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cases with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torvastatin group and Rosuvastatin group, with each of 30 cases. Atorvastati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Rosuvastati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suvastatin group. After 6 month of treatment, lipid level, hs-CRP level,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heart fun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C、TG、LDL-C、hs-CRP of two group were lower, and HDL was higher(P<0.01). After treatment, TC、hs-CRP of Rosuvastatin group was lower than Atorvastatin group(P<0.01). After treatment, LVEF and FMD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P<0.05 or P<0.01). Conclusion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for prematur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blood lipid level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probability.
[Key words] Rosuvastatin; Atorvastat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他汀類藥物是重要的調節(jié)血脂的藥物,早期使用可以起到穩(wěn)定斑塊、減少血管內皮炎癥反應等作用,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病程[1,2]。對冠心病患者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調節(jié)血脂,能夠減少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fā)生。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為一種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目前也是臨床上常用的調節(jié)血脂藥物。本研究對60例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別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調節(jié)血脂治療,觀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hs-CRP水平,血管內皮功能以及心臟功能等指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療的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有典型癥狀和體征;心肌生化指標升高或有典型的動態(tài)變化;心電圖結果有典型的ST-T改變及動態(tài)演變;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患者惡性腫瘤、其他血管疾病、肝腎疾病、感染患者,近期接受冠脈介入治療、抗凝治療患者;近期手術史患者;近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抗炎藥物等;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阿托伐他汀組和瑞舒伐他汀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推薦治療方案。阿托伐他汀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阿托伐他汀(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國藥準字J20120050)治療,20 mg/d;瑞舒伐他汀組給予瑞舒伐他?。ò⑺估抵扑幱邢薰?,國藥準字J20090091)治療,10 mg/d。研究期間不使用其他消炎、降血脂、維生素等藥物治療。
1.3 評價方法
①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檢測血脂指標和hs-CRP水平。血脂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hs-CRP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②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血管超聲檢測右肱動脈內皮舒張功能(FMD),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③隨訪兩組治療期間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脂和hs-CRP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hs-CRP均顯著下降,而HDL-C顯著升高(P<0.01)。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TC、hs-CRP水平顯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脂和hs-CRP比較(x±s,n=30)
注:治療后兩組間比較,#t=3.422,△t=6.573,P<0.01
2.2 兩組患者的LVEF、FMD比較
治療后兩組LVEF、FMD顯著增加(P<0.05或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LVEF、FMD比較(x±s,n=30)
2.3 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隨訪結果比較
在治療期間,無患者因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死亡,也無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生。其中瑞舒伐他汀組有1例患者發(fā)生復發(fā)性心絞痛,阿托伐他汀組2例,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發(fā)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TC水平、LDL-C水平異常升高,HDL-C水平異常降低,家族史、吸煙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壓病史等[3,4]。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冠心病的發(fā)病年齡具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冠心病是多基因遺傳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顯示在糖尿病發(fā)病前患者處于糖代謝異常階段,早發(fā)冠心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糖尿病前期患缺血性心臟病幾率與糖尿病期相似。研究顯示,早發(fā)冠心病患者粥樣硬化斑塊內含有大量脂質,纖維帽較薄,非常容易發(fā)生破裂而發(fā)生急性心血管事件[5,6]。因此對早發(fā)冠心病患者應盡量做到早發(fā)現、早干預。早高血壓的諸多危險因素中,TG升高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早發(fā)冠心病患者的TG水平顯著高于晚發(fā)冠心病患者,以TG升高為主的脂質代謝紊亂是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調節(jié)血脂治療是臨床上預防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
他汀類藥物(statins)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此類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使細胞內膽固醇合成減少,從而反饋性刺激細胞膜表面(主要為肝細胞)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體數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膽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他汀類藥物還可抑制肝臟合成載脂蛋白B-100,從而減少富含甘油三酯AV、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他汀類藥物分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羅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為經典和有效的降脂藥物,廣泛應用于高脂血癥的治療。阿托伐他汀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和膽固醇在肝臟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漿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過增加肝細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數目而增加LDL的攝取和分解代謝[7,8]。此外,還能減少LDL的生成和其顆粒數,降低某些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其能降低純合子和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以及混合性脂類代謝障礙患者的血漿總膽固醇(TC)、LDL-C和載脂蛋白B(ApoB),還能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和三酰甘油(TG)的水平,并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載脂蛋白A1(ApoA1)的水平。瑞舒伐他汀是一種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9,10]。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轉變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為甲戊酸鹽—膽固醇的前體—的限速酶。瑞舒伐他汀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肝—降低膽固醇的靶向器官[11,12]。瑞舒伐他汀增加了肝LDL細胞表面受體數目,促進LDL的吸收和分解代謝,抑制了VLDL的肝合成,由此降低VLDL和LDL微粒的總數[13-15]。對HMG-CoA還原酶的抑制作用已經在大鼠的人體肝微粒體以及克隆并純化的人體HMG、CoA還原酶片段進行研究,對后者的I分別是:普伐他汀44.1 nmol/L,氟伐他汀27.6 nmol/L,辛伐他汀11.2 nmol/L,阿托伐他汀8.2 nmol/L,瑞舒伐他汀11.2 nmol/L,表明本品比現有他汀類藥物作用更強,在大鼠和人體肝微粒體的研究結果相似。本品的活性部位表現出較高的人體酶親和力。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與底物HMG-CoA競爭,而不與共同底物煙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磷酸鹽(NADPH)競爭。瑞舒伐他汀可用于無心臟病臨床表現但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以減少心肌梗死、中風和進行冠狀動脈血管再造的風險。在本次研究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TG、HDL-C、LDL-C的調脂作用相似,治療6個月后,兩組患者均有顯著改善,但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瑞舒伐他汀對TC的降低效果要優(yōu)于阿托伐他汀。
大量的研究顯示,動脈硬化斑塊中不僅含有大量的脂質,還含有大量的炎癥細胞,主要為血管壁積聚大量的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說明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動物模型實驗結果顯示,隨著脂質侵入動脈壁,炎癥標準物也同時出現。炎癥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作,也促進了急性血栓的形成。粥樣斑塊破裂是導致致命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而斑塊內的巨噬細胞激活后可產生蛋白水解酶,降解斑塊纖維帽中纖維組織,使具有保護作用的纖維帽變薄,降低斑塊的穩(wěn)定性,更容易發(fā)生斑塊破裂。另外,近年來的氧化假說認為低密度脂蛋白通過粘附蛋白多糖進入血管內膜,進行氧化修飾,而脂質氫過氧化物、羥基化合物、溶血性磷脂等大量沉積在斑塊的脂質部分,這些經過氧化修飾的脂質誘導血管壁細胞、巨噬細胞中粘附分子、炎癥前期因子、化學誘導因子等以及其他炎癥調節(jié)因子分泌。有證據表明脂質顆粒本身也可激活內皮細胞致炎功能。還有研究顯示炎癥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均有一定的關系,而這些均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CRP是急性時相蛋白,是炎癥反應的常用指標。目前臨床上將檢測hs-CRP用來評估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幾率。統(tǒng)計顯示,TG、TC、HDL-C、LDL-C等指標異常,如果同時存在hs-CRP升高,則發(fā)生心血管急性幾率比hs-CRP低的人群高2~4倍。hs-CRP<1.0 mg/L為心血管疾病低危險層級,(1.0~3.0)mg/L為中危險層級,>3.0 mg/L為高危險層級。本次研究中,入院時患者hs-CRP水平均超過10 mg/L。治療后6個月,兩組水平均降到(1.0~3.0)mg/L,說明使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調節(jié)患者血脂,均有較好效果,但是瑞舒伐他汀組患者治療后hs-CRP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患者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本次研究還對治療前后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內皮功能進行評價,治療后,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與治療前相比顯著增加,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內皮功能有顯著改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隨訪6個月,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推薦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口服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調節(jié)血脂治療,均能顯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幾率。而瑞舒伐他汀在降TC、hs-CRP方面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 鐘靜. 阿托伐他汀合氨氯地平治療老年高血脂癥52例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14,23(10):37.
[2] 劉宏亮.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對比[J]. 吉林醫(yī)學,2015,36(8):1512-1513.
[3] 王三寶,趙洛莎. 早發(fā)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因素及冠脈病變特點研究[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7):1094-1097.
[4] 張巨榮. 早發(fā)冠心病的影響因素研究[J]. 現代預防醫(yī)學,2014,41(14):2521-2522.
[5] 杜二. 早發(fā)冠心病患者臨床危險因素的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4):255-256.
[6] 吳千總. 早發(fā)冠心病血運重建后臨床危險因素及其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1):111-112.
[7] 吳立平,梁富彬,王海青,等. 阿托伐他汀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fā)肺動脈高壓的臨床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28):136-137.
[8] 關新強,劉旭婷,高秉仁. 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J]. 甘肅醫(yī)藥,2014,33(5):348-350.
[9] 周妮娜. 瑞舒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9):123-124.
[10] 周紀星. 瑞舒伐他汀對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其機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12-13.
[11] 梁海堂. 瑞舒伐他汀治療老年冠心病伴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15):46-47.
[12] 梁文霞. 瑞舒伐他汀對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作用[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志,2014,12(7):644-646.
[13] 王莉.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臨床對比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0):20-21.
[14] 李紅梅. 瑞舒伐他汀治療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癥療效觀察[J]. 臨床醫(yī)藥實踐,2012,21(9):676-677.
[15] 張金梁,商建園,潘春苗,等. 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原發(fā)性高膽固醇血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Ⅱ期臨床試驗[J]. 上海醫(yī)藥,2012,33(11):22-25.
(收稿日期: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