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摘 ?要】初中英語教師要深入了解不同年級段的學生特點,準確地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有效教法;要開展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活動和游戲,引發(fā)學生參與熱情;要發(fā)揮現(xiàn)代媒體的輔助作用,使之為課堂教學增色。
【關鍵詞】初中英語 ?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3-0065-01
《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科學、合理的要求,教師要依據(jù)新的理念來研讀教材,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流程,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一、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興趣需求,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
學生的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在成長過程中總表現(xiàn)出階段性的特點。筆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能夠充分考慮并分析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針對其興趣需求,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初一年級的學生剛步入中學校門,對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懷有較強的好奇心,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初二年級的學生則日漸成熟,有一定的成人意識,對一些自認為淺顯的東西不感興趣,但又不太愿意嶄露頭角,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又怕遭遇挫折,情感脆弱,因此表現(xiàn)得有點“收斂”;初三年級的學生,則由于承受著一定的升學壓力,其關注的目光更多地表現(xiàn)在對諸多知識點的鞏固及對應試技巧的掌握上。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特點,準確分析和掌握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采取有效教法,增強教學實效。
比如,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1
Reading部分,在學習了Millie,Simon,Sandy,Kitty,Amy和
Daniel的自我介紹后,筆者組織了以下三個活動:(一)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進行小組競賽。鼓勵學生上臺,從年齡、外貌、個性、愛好等方面作自我介紹。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哪個組參與的學生多,哪個小組獲勝。(二)在自我介紹的基礎上,進行“找朋友”活動。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向,走到自己想要結交的朋友面前,相互進行自我介紹,結為好友。(三)猜謎游戲。借助上面的活動,學生之間增進了了解。筆者在屏幕上呈現(xiàn)一些學生的年齡、外貌、個性、愛好等方面的特點,讓學生猜出人物。上述教學過程,由于教學對象剛走出小學校門,對周圍陌生的同學、老師很好奇,頗感興趣,迫切希望去了解他們,跟他們交朋友。因此,筆者將教學的重點“自我介紹”融入到“交友”活動中,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
再如,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l Reading部分,在學習了三篇關于好朋友的習作后,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一)把學生分成男生和女生兩大組。筆者描述班級男生的外貌、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讓女生組猜出他們是誰;接下來,描述班級女生的外貌、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讓男生組猜出她們是誰。最后哪組猜對次數(shù)多,哪組獲勝。
(二)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每位同學以“My best friend”為題,介紹自己的同性好友或異性好友,準確地描述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并且介紹一兩點優(yōu)秀的習慣或品質。學生先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后推薦一名組員來進行歸納陳述。T: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I hope everyone will own a true friend,and he will be happy。上述教學活動中,學生已從初一步入初二,度過了一年的初中校園生活,其生理、心理皆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對交友的興趣與需求也相應有所改變,其中包括對異性同學的關注。所以,筆者在此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平臺,給他們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機會,同時又以此為契機,指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確地交友。
二、開展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活動和游戲,引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在英語課堂上,恰到好處地開展活動和游戲,可以引領學生進入“玩中學,學中玩”的境界,煥發(fā)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興味盎然在參與,使之輕松愉快徜徉在英語學習的園地中,形成口語表達能力。比如,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 Unit 4 Grammar部分,該板塊教學的內容是if引導的條件句。教學過程中,筆者組織開展了兩個小游戲,一是幸運轉輪,二是動物過河,借此調動學生參與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強化語法知識點的訓練。筆者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幸運轉輪游戲。其中一個重要的游戲規(guī)則是用if引導的條件句進行描述。游戲中,筆者設計了與保護動物相關的問題,如果學生能夠用狀語從句回答出這些問題,小組就得10分。在“動物過河”游戲中,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名動物飼養(yǎng)員帶著一只老虎、一只熊貓、一些竹筍乘船過河,因為船太小,他一次只能帶一種東西過河,給學生的問題是:他們怎樣能夠安全過河?問題必須用狀語從句回答。筆者給予了暗示,如:假如先帶老虎過河或先帶竹筍過河分別會發(fā)生什么情形?諸多教師都感覺語法課單調而枯燥,然而在這節(jié)課上,筆者用兩個游戲點綴課堂,讓學生在做游戲中學習和運用語法,達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fā)揮現(xiàn)代媒體的輔助作用,使之為課堂教學增色
跟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課件集字、畫、聲、像于一體,容量豐富,能夠向學生傳遞各種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情境,進行有效地聽、說、讀、寫訓練,促進感知與運用。比如,教學譯林版牛津初中英語7年級下冊 Unit 3 Reading部分,筆者利用電視錄像,創(chuàng)設逼真的語言交際情境。T:Now let's watch the play.筆者播放錄像,讓學生理解短劇內容。T:Now we've finished watching the play.But can you tell m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true or false?屏幕上出現(xiàn)六個句子,筆者先安排學生自主完成,然后讓學生搶答。接下來,筆者又讓學生感知、理解劇本,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問。T:Now I'11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prepare,Each group tries to act out the play according to the video clip.學生組成四人小組看著無聲錄像,開始模仿表演的練習。最后,進行小組展示表演,幾個小組都表演得有板有眼、惟妙惟肖,且富有一定的創(chuàng)意。
實踐證明,這樣設計與實施教學活動,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會話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之展開想象翅膀,提升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