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小嫣 于 露 沈 穎 張 新 李慶玲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超聲科,重慶 400050)
?
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在檢測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盆底變化中的應用
婁小嫣于露沈穎張新1李慶玲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超聲科,重慶400050)
摘要〔〕目的探討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在不同年齡段女性盆底功能障礙(FPFD)患者盆底變化檢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該院收治的年齡≥60歲的FPFD患者(觀察組)73例、25~40歲的FPFD患者(對照組)127例的臨床病歷資料,分析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檢查盆底變化的結果。結果觀察組尿道旋轉(zhuǎn)角度、前盆腔膨出距離、子宮下移距離、直腸下移距離均大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在靜息、Valsalva動作時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徑、左右徑、面積以及周長均大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可客觀、準確地反映不同年齡段FPFD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變化情況,對年齡較大的FPFD患者應重點關注。
關鍵詞〔〕二維超聲;三維超聲;女性盆底功能障礙;骨盆底變化
1重慶市第七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第一作者:婁小嫣(1962-),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超聲影像方面的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PFD)主要包括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下移等,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目前臨床常采用二維超聲進行女性盆底檢查,但由于無法探測到盆底的橫斷面圖像,因而常漏診許多病變情況〔2〕。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經(jīng)會陰三維超聲逐漸用于臨床輔助檢查婦科疾病〔3〕。本研究擬采用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技術檢查FPFD患者的盆底變化,旨在了解不同年齡段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變化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婦科門診收治的年齡≥60歲的FPFD患者(觀察組)和年齡25~40歲的FPFD患者(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檢查證實為FPFD者;②均有妊娠和經(jīng)陰道分娩史;③均接受過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檢查;④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的內(nèi)、外科疾病史者;②有便秘史者;③有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檢查禁忌證者。觀察組73例,年齡61~75歲〔平均(69.0±5.7)〕歲;經(jīng)陰道分娩次數(shù)2~5次,平均(3.3±0.8)次;對照組127例,年齡25~39歲〔平均(33.1±5.2)〕歲;經(jīng)陰道分娩次數(shù)1~4次,平均(2.8±1.1)次。兩組患者經(jīng)陰道分娩次數(sh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用Voluson 730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提供)對兩組患者進行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檢查。方法:患者適當充盈<50 ml膀胱,同時排空直腸后取截石位仰臥,將探頭涂以耦合劑并用避孕套或者保鮮膜覆蓋在表面,將探頭置于會陰部的尿道外口和陰道外口之間,從而能夠顯示恥骨聯(lián)合、直腸肛管的連接部位以及尿道的矢狀面,并以此為基礎平面,首先采用二維超聲對患者在靜息和Valsalva動作時的盆腔器官下移情況進行動態(tài)觀察,如果盆腔器官有下移,則對膀胱頸下移距離、尿道旋轉(zhuǎn)的角度、膀胱膨出距離、直腸膨出距離以及子宮脫垂的距離進行測量并評估其程度。并在患者靜息狀態(tài)、Valsalva動作狀態(tài)下采用三維超聲采集系統(tǒng)采集肛提肌裂孔的三維重建平面圖像,同時測量該平面上的肛提肌裂孔,測量內(nèi)容主要包括: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徑、左右徑、面積以及周長。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盆腔器官脫垂情況比較Valsalva動作狀態(tài)下,在前盆腔器官下移中,兩組患者的膀胱頸下移距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道旋轉(zhuǎn)角度、前盆腔膨出距離均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子宮下移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子宮下移距離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直腸下移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直腸下移距離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肛提肌裂孔平面的聲像圖特點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對FPFD患者的盆底變化進行檢查,聲像圖結果特點:觀察組患者肛提肌裂孔呈現(xiàn)“橢圓形”或是“類圓形”改變,兩側的肛提肌變薄且邊緣模糊,部分患者出現(xiàn)單側,甚至雙側的恥骨內(nèi)臟肌撕脫;對照組患者的肛提肌呈現(xiàn)為“類菱形”樣改變,兩側的肛提肌顯示清晰,有少部分患者的肛提肌出現(xiàn)輕度的撕裂,但是沒有觀察組嚴重。
表1 兩組患者的盆腔器官下移情況±s)
2.3兩組患者肛提肌裂孔平面的測量指標比較觀察組在靜息、Valsalva動作時肛提肌裂孔的前后徑、左右徑、面積以及周長均大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肛提肌裂孔平面的測量指標水平±s)
3討論
女性盆底是由多組肌肉、韌帶、神經(jīng)以及結締組織所組成的三層解剖結構,憑借完整的盆底支持系統(tǒng),女性盆底維持著盆底器官的解剖位置以及正常功能〔4〕。但是一旦受到損害,就會導致盆腔器官的移位而引起FPFD,主要表現(xiàn)為尿失禁、子宮下移以及直腸下移等〔5〕。目前臨床常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CT以及超聲檢查等對盆底結構進行影像學檢查。MRI具有較強的對比分辨能力,但是無法對盆底器官進行動態(tài)的觀察,而且費用也相對較高,CT能較好地觀察盆底病變情況,但是由于對人體有放射性的損害,因此也不是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式〔6〕。超聲檢查因具有動態(tài)觀察、輻射小等特點而彌補了MRI和CT的不足,因此是目前臨床常見的用于盆底器官檢查的方式。經(jīng)陰道二維超聲是常規(guī)的檢查方式,但是它不能探測到盆底的橫斷面圖像,因此在檢查過程中容易漏掉一些重要的細節(jié)。研究證實經(jīng)會陰三維超聲檢查能充分完整地動態(tài)觀察到盆底器官的解剖結構,它對盆底組織的檢查以及診斷全面、有效〔7〕。
本研究提示FPFD患者存在盆底器官的下移,與有關研究結果相似〔8〕。其中兩組患者的膀胱頸下移距離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尿道長度不變,以致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頸下移距離達到一定程度后就保持不變有關。觀察組尿道旋轉(zhuǎn)角度、前盆腔膨出距離均大于對照組,可能與FPFD患者壓力性尿失禁以及膀胱下移距離嚴重程度有關。這也間接表明年齡越大,F(xiàn)PFD病情相對越嚴重,提示臨床應對年齡較大。有研究表明,年齡越大的FPFD患者,其子宮下移率、直腸下移率也相對越高〔9〕,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并且本文結果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子宮下移距離、直腸下移距離也大于對照組,可能與雌激素是導致患者盆地器官下移的重要原因有關〔10〕,年齡越大,雌激素水平越低,盆底器官下移越嚴重。有研究證實,肛提肌裂孔的形態(tài)以及面積,尤其是Valsalva動作時,對評估盆底損傷、盆地器官下移程度以及脫垂手術后療效具有重要價值,可作為肛提肌裂孔順應性和彈性的重要指標〔11〕。因此運用三維超聲技術對肛提肌裂孔進行平面成像對檢查患者盆底變化情況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提示年齡越大的患者肛提肌裂孔的順應性以及彈性較年齡小者差,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12〕。因此臨床上應重點對年齡較大者進行FPFD篩查,以對患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
綜上所述,采用經(jīng)會陰二、三維聯(lián)合超聲對不同年齡段FPFD患者的盆底器官進行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客觀、正確等特點,可為臨床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FPFD患者提供重要的影像學參考。
參考文獻4
1Yamasato KS,Oyama IA,Kaneshiro B.Intraabdominal pressure withpelvic floor dysfunction:do postoperative restrictions make sense〔J〕.J Reprod Med,2014;59(7-8):409-13.
2Abraham S,Luscombe GM,Kellow JE.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redicts abdominal bloating and distension in eating disorder patient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7(6):625-31.
3孫秀麗,王建六.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治中輔助檢查的規(guī)范應用〔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5;16(2):97-9.
4Liu E,Smalldridge J,Scott B.Unipedicle TRAM flap proced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symptoms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women:a case control study〔J〕.N Z Med J,2014;127(1397):41-6.
5蔡月紅,趙霞,鄭麗琴,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現(xiàn)狀與治療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8):1575-8.
6Espuna-Pons M,Fillol M,Pascual MA,etal.Pelvic floor symptoms and severitym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women seeking care for pelvic floor problem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4;6(177):141-5.
7陳荔閩,宋巖峰.經(jīng)會陰超聲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診療中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婦產(chǎn)科進展,2015;24(2):140-2.
8Murad-Regadas SM,Regadas Filho FS,Regadas FS,etal.Use of dynamic 3-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and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o assess posterior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related to obstructed defecation〔J〕.Dis Colon Rectum,2014;57(2):228-36.
9覃艷玲,蔣江帆,潘素麗,等.經(jīng)會陰超聲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觀察和評估〔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29(12):1130-2.
10Tibaek S,Dehlendorff C.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in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1992-2008〔J〕.Int Urogynecol J,2014;25(5):663-9.
11吳氫凱,張榮,程慧,等.盆底三維超聲觀察不同分娩方式對初產(chǎn)女性盆膈裂孔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1(5):615-9.
12曹韻清,黃偉俊,黃佩清,等.經(jīng)會陰三維超聲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盆底變化的檢測〔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3;31(1):15-8.
〔2015-07-11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于露(1963-),女,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超聲影像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重慶市衛(wèi)生局醫(yī)學科研項目(No.201337)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1-0156-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