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名W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張?zhí)名W
唐代詩人眾多。有仕途不順,只好流連山水得以解脫的孟浩然,“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弊x來總有一些凄清、心有不甘;有飄逸如仙,坦然傾吐心中塊壘的李白,“迷花倚石忽已暝”,詩人在想像中沉醉;更有如一只小小沙鷗,漂泊于茫茫天地之間的杜甫,動輒就會“憑軒涕泗流”。這些與自然山川神交的詩人們,大都借山水抒發(fā)豪情或排遣傷感,來得那么純粹又決然。然而千古詩佛王維是個特例。
王維出生名門,少年得志,仕途順利,早年很有抱負(fù),官也做得很大,但要干出一番事業(yè)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在那樣一個專制政權(quán)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有所作為。陶淵明早就看清了,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與官場決裂。孟浩然、李白以及杜甫,太多的詩人為官場而汲汲追求,為做不得官而肝腸寸斷。其實王維的閱歷比他們要復(fù)雜得多,官場的黑暗和險惡,他是心知肚明,深感沒有意思:那么自己能干什么呢?王維的選擇似乎更聰明些,也許他深諳思辨的處世哲學(xué),他不愿意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日子,如果官場能給他源源不斷地提供“豆”,那他為什么不可以笑納呢?同時,這并不妨礙他過那種“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的逍遙日子。物質(zhì)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也不耽誤:王維活得個自在!今天我們倡導(dǎo)的思辨精神王維是運(yùn)用自如且受用終身!
所以同樣是山水詩歌,王維的詩歌可以一掃孟浩然的哀怨之氣,李白的寂寞之情和杜甫的沉郁之嘆。因為這些大詩人筆下的山水草木自然萬物只是他們情感的觸發(fā)物,而王維筆下的山水是主體,人在其中已經(jīng)成為山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的山水詩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且隨便讀幾首。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好一首能聽到歌聲看到美景的五律。寒山秋水、渡頭孤煙,年邁的詩人在寧靜的深秋暮色里靜靜聆聽寒蟬輕吟。為什么一定要悲秋呢?美景在前,還遇良友,不盡興豈不是辜負(fù)了這美好人生?王維最擅長以白描手法勾畫自然的細(xì)節(jié)。落日清風(fēng),以及那黃昏中裊裊上升的炊煙,無形卻有情,他們是這廣袤的宇宙空間中最變化不定卻又是最永恒平靜的存在。人生苦短,自然世界里有這么多美且真的事物,為什么不懷著謙卑的心去感受呢?沒有體會人世滄桑又怎會體悟自然且了然于胸呢?當(dāng)然王維還有一個聰明的頭腦和一顆真誠的心靈。
竹里館
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懷著寧靜安詳?shù)男那?,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彈琴長嘯。沒人欣賞的詩人會如同眾人一般悲傷嗎?詩人以最浪漫的答案告訴世人,將身心投入到自然中,自然怎會負(fù)你?皎潔純白的月亮是詩人的知音?!叭瞬恢?,月相照”,似嬌羞的美人,如溫柔的愛人,在黑暗中默默走來,為詩人披上一層動人的月光。
王維的詩歌沒有豪情萬丈,也不會苦痛沉吟,他作為盛唐最會寫詩的畫家,他的筆下充滿了讓人感動的美好自然。其實現(xiàn)實世界里不如意的事太多太多。漫漫人生路,“行到水窮處”那該如何?用儒家的“進(jìn)”難以走下去,不妨用釋家的“放下”來輕裝上陣。四十歲以后,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生活的王維,面對復(fù)雜多變的政局,他置身其中卻又能超脫世外,悠閑自在。
人生就隨意而行吧,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似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坐看云起時”,看那“無心以出岫”的云,閑適自在,怡然自樂。
在每一個人的生命旅途中,我們經(jīng)營著事業(yè)、學(xué)問和愛情,勇往直前,后來竟發(fā)現(xiàn)是沒法走的絕路——到了山窮水盡之處時,此時不妨往別處或回頭看,也許會柳暗花明。即使還是無路可走時,我們還可以像王維一樣做一只逍遙的鳥,俯視紅塵,醉心山水,讓心靈詩意地安放!
王維這一生既沒有刻意放棄人事,也不愿徹底避世而遁入空門,其間幾多矛盾痛苦不得而知。但他以平靜的筆書寫自然,讓他自己以及千年之后的人們沉醉不已,這也就夠了。因為王維沒有完全屈從于這種俗世的生活。所以當(dāng)我們再談?wù)撌⑻圃姼琛⒗疃旁娖獣r,不要再遺忘這樣一位恬靜平和的詩人。其人其詩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
正如王維所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p>
★作者單位:安徽郎溪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