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園”餐廳的“油鹵鮮鮑”
成都畫家陳滯冬
陳滯冬畫室的桌子上擺著兩本裝幀精美別致的冊子,翻開一看才發(fā)現(xiàn)都是他畫的日常食材,從茄子、黃瓜到水蜜桃、櫻桃,不同季節(jié)的時令果蔬散落在一頁一頁的畫紙上,趣味盎然。陳滯冬打趣說這些畫作是美食的“副產(chǎn)品”。他在都江堰有個工作室,一年有不少時間要去那邊工作,每天早晨去市場買菜,回來先照著畫下來,然后再做成菜品吃掉。時間長了,有關(guān)各式蔬果食材的畫作越積越多,陳滯冬干脆給冊子取名為“口頭禪”,“因為口頭饞嘛”。
陳滯冬身形清瘦,布衫布鞋的打扮頗有點仙風道骨,看上去不像貪戀美食之人,但在成都的美食圈子里,陳滯冬頗有名氣。他出身大戶人家,父親在民國時期做過成都川劇園子三義宮的老板,解放后還做過四川省川劇院的副院長,母親則是有名的川劇演員。十幾歲之前,陳滯冬住的是三進院子的大宅,他的父親和母親都喜好美食,家里的廚房很大,兩口深深的鼎鍋熬著高湯,一年四季不熄火,還有一間小屋專門堆放泡菜壇。家里雖然有廚師,但在廚房的很多事情上,母親依舊親力親為,還教年幼的陳滯冬洗菜切菜做菜,耳濡目染之下,他也養(yǎng)成了對美食的興趣,十二三歲時就能給家里張羅一桌菜,而舊時家中制作美食的諸多細節(jié)更是念念不忘。“比方說發(fā)魚翅,魚翅買回來,還要再去買一種很薄的網(wǎng)油,就是豬腹腔里裹住內(nèi)臟的那塊板油,把魚翅和網(wǎng)油一層一層地放到壇子里,用谷草封住壇口?;▓@里的大坑早就挖好了,壇子放進坑里后,再用鋸末把洞里的縫隙填滿,蓋上土,從另一側(cè)掏一個風口,引燃鋸末,明火是不能有的,得用暗火,過上一兩個月,鋸末慢慢燃盡了,魚翅也就發(fā)好了?!?/p>
我本以為只有像魚翅這種高端食材才需要格外精心的處理,等陳滯冬講述日常食物的烹制時才發(fā)現(xiàn)大戶人家吃得講究可不光體現(xiàn)在珍貴食材上,即便家常小菜,也做得精致用心?!叭n筍上市的時候,我們家里會買回來很多,剝掉外皮后晾到六七成干,萵筍自然就發(fā)軟了,用刀把它切成長長的薄片,把玫瑰花瓣放到萵筍片里,卷成小小的圓筒,一只一只地用線拴好鋪到小壇子里,放一層萵筍撒一層鹽,這個鹽也有講究,要用跟花椒一起炒過的椒鹽。等壇子快裝滿,再用干凈的谷草塞住壇口,倒扣在盤子里,萵筍里的水分被椒鹽擠出來,就會流到盤子里,空氣進不去,幾天以后就成咸菜了,萵筍的清香和玫瑰的甜香混合在一起,吃起來非常爽口?!?/p>
做紅燒牛肉的老方子也一直沿用下來。陳滯冬告訴我,這道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非常講究?!笆紫仁鞘巢模S牛肉最好,牦牛肉次之,水牛肉口感稍差。一定要買筋膜和肌肉交界處的牛肉,拿回來洗好以后自然晾干,然后在大鐵鍋里下清油,肉下鍋炒縮后盛出來,再用清油炸黑豆瓣。炸干以后,豆瓣渣扔掉不要,只留紅油。再把紅豆瓣下鍋炒香,加八角等香料,之前處理過的牛肉再倒回鍋里。酒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guān)鍵,兩斤牛肉起碼要半斤黃酒,鍋中加水,大火燒開,再扔兩顆核桃仁和紅棗到鍋里,這是訣竅,有了這兩樣東西,燒出來的牛肉既軟糯又能成型,吃起來也更香?!?/p>
類似發(fā)魚翅和萵筍玫瑰咸菜這些繁復精細的做法很快就成了歷史,但即使后來經(jīng)濟窘迫,家里也會盡力改善生活。陳滯冬十三四歲時,三進院落的大宅子就賣掉了,一家人搬進了父親三間平房的宿舍里,條件簡陋,十幾平方米的大廚房變成了院子里搭起來的簡易柴火灶臺,打牙祭也只能吃碗回鍋肉。“而回鍋肉以前在大戶人家是上不了臺面的,是特別平民化的川菜。普通的成都市民中午12點前是不會去買肉的,12點前去買肉的都是大戶人家的廚師。中午一過,市場上剩下來的肉就沒那么新鮮了,品質(zhì)也不太好,尤其在夏天,存放稍微久一點就會有異味,于是干脆做回鍋肉?;厝ハ劝讶庥们逅笠槐?,再換水加上香料煮一遍。肉煮熟后回鍋下豆瓣醬翻炒,肉湯再用來煮菜,這么一弄,葷菜素菜都有了,非常方便,是典型的市民生活?!标悳诩抑信判欣隙?,當時已經(jīng)開始幫母親操持家務,日子開始變得艱辛,但回憶起來卻不覺得清苦,反而有些好玩的細節(jié)?!百I不起足量肉的時候,我還想到了替代品,把白面鍋盔剖成三角形,摻在肉里一起炒,豆瓣醬下鍋炒香后,五花肉和白面鍋盔下鍋,很快就上了色,起鍋之后,整個院子都香了?!彼詷酚^豁達,美食算是艱苦日子里的一個小小寄托,即使后來離開城市去農(nóng)村當知青,也會想辦法改善伙食。他告訴我,當初下鄉(xiāng)的地方就在仁壽縣的紅花鄉(xiāng),那是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村子里以前沒有生產(chǎn)隊,解放后,常年流浪在外的農(nóng)民們才回去分地。“他們在外面待的時間長,見過世面,思想也比較開放,對城里來的知青不怎么管,來去隨意,糧食卻照常分。”陳滯冬笑著說。得益于寬松的環(huán)境,他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待在成都學畫,生產(chǎn)隊的糧食分到手,就拿去市場賣掉,有點余錢還可以下個館子改善生活。這樣美好的事情當然不是常態(tài),不過,極端困窘的日子里偶爾也會突然出現(xiàn)驚喜。有一回,他看到農(nóng)戶家門口的大盆牛油,一問才知道當?shù)厝瞬怀耘S停渤鐾獾鼗诵″X買回家,“用來煎餅、炒菜,吃了整整一年,香得不得了”。
回想起舊日美食風物,陳滯冬滿心歡喜,可是對比當下,卻又感到惋惜?!艾F(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連家常菜都嫌麻煩,自己做飯都很少,更不用說細致講究的做法了。”其實就連他自己也不例外,年紀漸增,對美食的要求簡單直接,“第一好吃,第二營養(yǎng)好,第三好消化”。健康和營養(yǎng)的需求上升,家里的飯菜做得簡單清淡,連最為家常的紅燒牛肉都很少做了。不過,他追求美食的熱情倒也沒有完全消退,經(jīng)常跟身邊同好美食的朋友們一起外出尋覓好館子。
遺憾的是,如今成都的餐館沒有幾家能夠滿足他的要求?!耙郧按ú孙堭^的名字都是非常漂亮的,比如專門賣鹵菜的老店盤飧市,名字取自于杜甫的詩句‘盤飧市遠無兼味,還有朵頤、味之腴、市美軒,一聽就很有文化,多么雅致!你再看看現(xiàn)在街邊的川菜館,什么‘胖媽爛火鍋,光看名字就能氣死人?!?/p>
菜品品質(zhì)的下滑更是讓他無奈。這幾年,各式各樣主打鮮香麻辣的川菜館子開遍大江南北,價格親民,大有縱橫餐飲江湖之勢,陳滯冬卻連連搖頭說那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傳統(tǒng)川菜?!按ú司拖翊▌。▌∮欣デ?、高腔、胡琴、彈戲、燈調(diào)五種唱腔,原本都不是四川的,但都融進了本地的唱腔。川菜也一樣,受外來影響很大,除了麻辣味,還有紅油味、糊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魚香味、怪味……一共有24種味型,其實是很豐富的。但麻辣味太過鮮明,調(diào)料用得多,口感刺激,很容易讓人記住。主打麻辣的川菜平民化路線走得好,很容易就開遍全國各地,其實大多數(shù)廚師連川菜的基本技法都沒學會,煎炒不分,很多經(jīng)典的川菜都做不來,甚至連家常的回鍋肉也炒不好。”陳滯冬說。他心目中川菜的典范是開水白菜,用雞鴨肘子等原料熬成高湯,再把雞肉蓉撒進湯里吸走油膩,反復幾回,湯清如水,用來煮菜心,味道鮮美甘甜。但開水白菜做起來費料又麻煩,價格上也不討好,只有極少數(shù)高檔川菜館還會推出這道菜。而他早年間愛吃的芙蓉雞片、鹽煎肉、包肉片一類的經(jīng)典川菜如今早已難覓蹤影。
好館子難找,倒也并非完全沒有,陳滯冬推薦一家名叫“悟園”的私房菜館,這家店在成都開了十幾年,在求新求變的成都餐飲市場算是為數(shù)不多守得住的館子,于是,我們的第一頓飯就被陳滯冬安排在這里。
臊子原雞蛋
水煮黃鱔
魚香茄餅
風味雅魚歌
冷成俊和夫人胡明莉
“經(jīng)常有外行說川菜就是麻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完全不搭腔,連川菜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根本就沒有談下去的必要嘛?!闭f這話的是“悟園”的老板尹健,他是陳滯冬的朋友,本來在海南度假,被一個電話叫了回來,要招待我們吃一頓真正的傳統(tǒng)川菜?!拔驁@”另一位老板張元富負責菜品開發(fā),他是成都以前老字號餐館“榮樂園”的第四代徒弟,“榮樂園”以高端川菜宴席見長,蜚聲海外,分店一度開到美國,幾十年間培養(yǎng)了很多優(yōu)秀的廚師,被稱為“川廚搖籃”。張元富出身“正統(tǒng)”,又在餐飲行業(yè)浸淫了幾十年,說起川菜底氣十足?!澳憧纯次覀冞@一桌菜,有幾個辣的嘛。”菜品陸陸續(xù)續(xù)上了桌,從涼菜的“油鹵鮮鮑”、“黑松露”到熱菜的“厚皮菜燒海參”、“脆皮粉蒸肉”,涼菜熱菜一共12道,除了糊辣味的“宮爆蝦球”是我概念里的川菜,其他菜品完全在認識范疇之外,麻辣重口的菜品幾乎沒有。我有點驚訝,這真的是傳統(tǒng)川菜?張元富看出了我的疑惑,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澳么嗥し壅羧鈦碚f,粉蒸肉本身是一道很傳統(tǒng)的蒸菜,但缺乏賣相,口感上也差了點。我們給它做了改良,肉蒸好之后裹上一層面皮,下鍋油炸,再配上青菜,創(chuàng)新之后的形式更好看。但粉蒸肉本身的味道并沒有改變,只不過包裹了一層脆皮,口感更好?!毖矍暗摹按嗥し壅羧狻北砥ゎ伾瘘S,一口咬下去,雪白的肉芯露了出來,酥香與肉香的味道在口腔中形成對比,混合后又生出另一種豐厚濃稠的香,吃起來豐腴而不肥膩。另一道大菜“霸王別姬”也很快端上桌,這道菜用甲魚和烏雞做原料,以姜汁燒制,據(jù)說只在秋冬季節(jié)推出。桌邊圍坐的食客們品嘗之后,開始連連贊嘆,一度形成了席間的小高潮。我口拙,品不出更大的名堂,于是向陳滯冬求助?!斑@個甲魚的味道很清鮮,有點像早年吃到的野生甲魚,加上烏雞和姜汁的配合,層次豐富,食材的本味都體現(xiàn)出來了?!标悳f。
不過,我仍在糾結(jié)這些菜是否稱得上真正傳統(tǒng)的川菜,尹健有點著急。“比方說,你們年輕人愛吃漢堡薯條,我們做出個魚香味的薯條,雖然不是傳統(tǒng)川菜,但魚香是川菜特有的味型啊!時代變化了,川菜也要隨著歷史變遷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遵循川菜的基本概念,小煎小炒干燒干煸這些技法不變,味型也不離其宗,只是選用的食材會更豐富,菜品的表現(xiàn)形式會更精美?!彼麄冊噲D重塑川菜,還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室開發(fā)漆器食具來搭配菜品,希望川菜能夠在有朝一日打入高端市場。
川菜要繼續(xù)向前發(fā)展自然需要經(jīng)歷一個“揚棄”的過程,好的東西要保留,不好的地方也要淘汰。尹健和張元富都強調(diào)說,“悟園”要“正本清源”、“推廣真正的傳統(tǒng)川菜”。像“火爆腰花”這樣的川菜經(jīng)典,烹飪流程自然是一成不變,花刀、勾汁、旺火高油溫、快速烹制,每個環(huán)節(jié)以讀秒記,時間掐死,一氣呵成。但有些菜品卻已經(jīng)放棄,“八寶釀梨”是其中之一,因為“太過甜膩,失去了梨子的本味”。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講“食無定味,適口者珍”,只因口味甜膩就得被迫“出局”,對于喜愛這道菜的人來說是不是也不太公平?尹健對此不置可否。從事餐飲行業(yè)幾十年,他目前更在意的是發(fā)揮食材的本味,甫一見面就跟我大侃抗生素與食品安全,他在山里承包土地開辦了自己的生態(tài)基地,養(yǎng)雞、養(yǎng)豬、做豆瓣,還用古法腌制“魚辣子”——“鯽魚用蛋清喂養(yǎng)兩三天,然后用紗布包起來投進鹽水壇子,海椒用牙簽扎孔,腌上一兩個月,海椒吸附了鯽魚的味道,自然就有了魚香味?!薄牭梦夷康煽诖簟?
不過,在表現(xiàn)食材本味這點上,陳滯冬也有同樣的追求。他前不久才和朋友去山里農(nóng)家殺豬,一直向我感嘆“山里的豬肉好,隨便一炒就能香死人”,還特意安排了“農(nóng)家樂”,要帶我們?nèi)ソ纪廪r(nóng)村吃野生鱔魚,“你去嘗嘗成都的農(nóng)家菜,是跟‘悟園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吃鱔魚的地方名叫“黑石山莊”,位于天府新區(qū)正興鎮(zhèn)魚嘴村,離成都市區(qū)40多公里。我們到的時候,工人正在院子的一側(cè)搭建陽光房,說是要提供給客人喝茶打牌?!昂谑角f”的規(guī)模不算大,包間只有三四個,院子里倒是擺了不少桌子,難得那天天氣好,霧散云開,陽光曬得人渾身溫熱、格外舒坦。
“黑石山莊”的老板姓高,今年50多歲,早年在建筑工地打工,后來回鄉(xiāng)開起飯館,沒想到生意興隆,成了一家人最重要的營生,如今已經(jīng)開了十幾年,招牌菜“水煮黃鱔”更是遠近聞名。陳滯冬很早之前被朋友帶過來吃了幾次,喜歡上這里的樸實家常,每年總會來一兩趟,早已與老板熟悉。來之前提前一天打個電話,各種食材便會備好。老板娘笑意盈盈地招呼我們坐下喝茶,轉(zhuǎn)身又去跟來送黃鱔的村民討價還價?!岸焯锢稂S鱔少,也不好摸,攢了幾天才有這么多?!蹦且豢瘘S鱔大概有二三十斤,一斤要賣五六十元,她利落地結(jié)完賬,從筐里撈出一盆黃鱔開始浸泡清洗。“野生黃鱔大小不同,外表顏色發(fā)黃,花紋也都不一樣,跟養(yǎng)殖的鱔魚完全不同。”她一邊跟我傳授經(jīng)驗,一邊抄起一條黃鱔,把魚頭往水池邊一摔,鱔魚就“暈了”,再把鱔魚的頭部固定在釘子上,用小刀劃開脊背,刮骨、去魚腸,手法雖然無甚出奇,但干凈利落,一盆鱔魚很快就收拾停當送進了廚房。
“黑石山莊”不大,廚房面積卻不小,幾口大鍋掛在墻上,地面雖然有點濕滑,但臺面干干凈凈,蘿卜、涼粉、土雞、青菜、鯽魚、臘肉等各種各樣的食材和調(diào)料整齊排開,看上去秩序井然。廚房最里面一口大容量的高壓鍋早晨10點鐘就燒上了?!袄锩媸桥L?,不容易爛,要燉很長時間?!崩习迥镎f。上午11點多,高老板終于現(xiàn)身廚房開始烹飪,我們跟過去想探個究竟,攝影師還架起了機器,我們的“入侵”被幫廚大姐“埋怨”“礙事”,老高卻不介意,有條不紊地在灶臺前忙活。第一道菜是紅燒鯽魚,大火炒香紅豆瓣,鍋中添水煮沸,鯽魚扔進鍋,臨出鍋時撒上各色調(diào)料,過個幾分鐘連魚帶湯倒進鐵盆就端上了桌;第二道菜是牛蹄燉蘿卜,手法也是同樣的“簡單粗暴”,蘿卜焯水斷生,倒進高壓鍋與牛蹄同燉……終于等到水煮鱔魚,可是烹飪過程依舊乏善可陳,無非是些家常套路,調(diào)料倒是用得狠,一大碗提前配好的各種料“哐”一聲倒進鍋,鮮辣的氣味突然升起,嗆得我直咳嗽流淚,只好退出廚房。高老板話不多,也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廚師培訓,對于烹飪技巧說不出個所以然,我站在旁邊觀摩,也沒發(fā)現(xiàn)烹飪過程中特別出奇的地方,只能站在院子里發(fā)懵,心里難免失落,以為又是無所收獲的一餐飯。
等菜上了桌,陳滯冬招呼我過去坐下,一大盆看上去黑乎乎油乎乎的黃鱔騰騰地冒著熱氣,我夾起一塊放到嘴里,心情瞬間好起來。野生黃鱔肉質(zhì)緊實,咬起來發(fā)脆,口感更韌,調(diào)料的辛香雖然讓口腔微微發(fā)麻,但卻并不刺激,回味中還有一種特殊的鮮甜。陳滯冬又讓我嘗嘗燉鴨,說用的本地建昌鴨,是麻鴨中非常好的品種。建昌鴨吃起來確實肉質(zhì)細嫩、入口化渣,不過我對這道菜的熱情并不大。除了黃鱔,燉牛蹄里的蘿卜才是心頭好,浸透了肉汁的蘿卜是一種半透明的飽滿,筷子夾起來顫巍巍的,我忍著燙迫不及待咬下去,蘿卜淺淺的清甜立刻在口腔中彌漫開,頓時覺得不虛此行。
吃完飯,同行的其他朋友開始招呼老板娘買蘿卜,要求是“只能多不能少”,老板娘搬出半麻袋剛拔的蘿卜,往地上重重一放,語氣里帶著驕傲:“這些還不夠你們分的嘛!”高老板在一旁抽煙,我過去把剛才的一桌菜盛情贊美了一番,高老板反而有點不好意思,他對自己的手藝避而不談,倒是罕見地夸了夸食材,“自家地里的蔬菜新鮮應時,家禽都散養(yǎng)在后山,喂養(yǎng)時間長,味道肯定要比規(guī)模化養(yǎng)殖的好一些?!彼f。而陳滯冬對于“黑石山莊”的推崇也在于此,農(nóng)家樂做菜的路子粗獷,與“悟園”的精細溫婉不可同日而語,但食材新鮮,質(zhì)樸的廚師也不會故弄玄虛,只要盡力發(fā)揮不同食材最本質(zhì)的味道,便成功了一大半。
我們跟陳滯冬一起吃的第三頓飯被安排在冷成俊家,他是四川省收藏家協(xié)會的副會長,也是陳滯冬“美食朋友圈”中的重要一員。冷成俊是成都的世家子弟,幺祖父冷融曾是四川軍閥劉文輝的部下,還擔任過西康省政府的高官,幺祖母黃稚荃則是著名的學者,被譽為詩史書畫“四絕”的才女。冷成俊出生于1955年,彼時大家族的榮光已是過眼云煙,但對于飲食的講究卻延續(xù)下來。受此影響,冷成俊對美食有很高的熱情,又因工作應酬幾乎吃遍成都所有的知名餐館,冷夫人也愛好烹飪,經(jīng)常張羅一桌菜宴請朋友,而對于我們這場臨時籌謀的家宴,除了冷夫人,車繼也被邀請過來做幾道拿手的家常菜。車繼是革命家車耀先的孫子,當年車耀先為了地下黨的聯(lián)絡工作在成都開辦“努力餐”,后來也成了家喻戶曉的老館子。在冷家家宴之前,我們已經(jīng)跟車繼吃過一次飯,他也是有名的“好吃嘴”,從六七歲時就跟著長輩吃館子,雖然沒有接下祖輩的衣缽繼續(xù)從事餐飲業(yè),但十三四歲時就跟著“努力餐”的老廚師們學做菜。他說:“‘努力餐當時最好的廚師叫傅元奎,解放前給很多高官做過飯,他做炸菜,身上一滴油都不會濺到,后來在美國定居、去世,我當時沒有機會跟他學,但其他師傅,我都跟著學了一兩樣最拿手的菜?!?/p>
因此,盡管一再被告知“只是一頓家常飯菜”,我們還是對這場家宴充滿期待。上午11點,我們?nèi)缂s到達冷家。冷成俊多年來保持著一個習慣,只要不出去應酬,在家每天就只吃兩餐,上午11點左右吃一頓,下午三四點左右再吃一頓。我們?nèi)サ臅r候正趕上吃早飯,冷夫人給每人端上一碗小面,加了一勺剛炒出來的牛肉臊子,又撒了點細細的蔥花,拌勻之后,面條根根清爽,帶著一股韌勁,我們連湯帶水吃得干干凈凈。她又端出了耙豌豆泡飯,陳滯冬一見便連連稱贊“這個好,這個好!”一問才知道,耙豌豆是很多成都人鐘愛的食物。冷夫人告訴我,耙豌豆制作復雜,要先將干豌豆泡發(fā)一晚上,再用雞湯或高湯蒸到熟軟,蒸好的豌豆還要再加水放進高壓鍋壓制幾十分鐘,讓它變軟變綿,然后取出來稍微搗幾下,少量豌豆會成糊,大部分豌豆仍保持完整的粒狀,但整體要干燥結(jié)實、不粘手、不滴水,如此,耙豌豆即制成?!拔液芫脹]有自己做過耙豌豆了,這個也是從市場上買回來,想著做個簡單的泡飯,你們嘗嘗,也了解下老成都人的生活?!彼f。小碗里的湯是半透明的白色,浸著碧綠鮮嫩的豌豆尖,色澤黃潤的豌豆和白米飯沉在下層,舀了一勺送進嘴里,口感面而帶沙,香味濃郁,配上一小碟咸淡適宜、甜脆爽口的腌洋姜,一頓早飯吃完,整個胃都熨帖了。
土雞、臘肉等食材昨晚就從成都近郊相熟的生態(tài)基地送過來了,雞湯也已經(jīng)燉好。冷夫人笑著說,吊高湯來不及,只能用“最撇的雞湯”替代。此時,車繼已經(jīng)在廚房里忙活了好一陣,他的拿手菜是素燒豌豆,步驟倒不煩瑣,泡好的青豌豆下鍋煮干去除水分,翻炒一番盛出來,再用雞湯煮,至于炒到什么程度、煮到什么程度則全憑經(jīng)驗。據(jù)說最重要的是掌控火候,否則豌豆皮會發(fā)緊,滋味滲不進去,豌豆皮和豌豆心的味道就會不一致。我聽了這話有點愕然,人的味覺真的靈敏到能夠辨別出如此細微的差別嗎?
中餐的烹飪從來都沒有能夠量化的標準規(guī)章,試圖精確描述烹飪時間、火候等因素更是徒勞。我本來還想跟著車繼學兩招,但問來問去他有點不耐煩,索性回我一句:“你不行,好廚師得有天賦,還得有足夠的經(jīng)驗和磨煉?!薄苯訚矞缌宋覄倓?cè)计鸬奈⑿崆?。一旁的冷夫人怕我尷尬,笑著邀請我跟她學做回鍋肉。她說自己17歲的時候第一次做這道菜,還是在奶奶的口頭指導下完成,老人家當時病重,想吃回鍋肉,于是“指揮”孫女上了灶臺。她第一次做,效果竟然出奇的好,總算滿足了奶奶最后一點口腹之欲。冷夫人后來回想時,并不覺得奶奶教導的烹飪過程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但回鍋肉這道菜卻真真切切地成了她后來最拿手的菜。“別的菜不好說,我做的回鍋肉還是可以吃的,有一次多做了些送給鄰居品嘗,那么一大盆,”她一邊比畫一邊說,“結(jié)果他們一會兒就吃完了,又過來問還有沒有剩,哎喲……”
家宴正式開餐時已經(jīng)接近下午3點,豐富的菜品擺滿整整一桌,臘味拼盤、拌雞、麻婆豆腐、清炒豌豆尖、回鍋肉、素燒豌豆……配上冷夫人自釀的桂花酒,更是別有風味。陳滯冬和冷成俊告訴我說“這些都是外面吃不到的味道”,是“最正宗的四川家常菜”。他們各有所好,而我印象最深、自認為最好吃的一道菜就是回鍋肉,厚度均勻的五花肉片帶著豆瓣醬的咸香,嚼勁十足。但我其實并沒有吃過足夠多次數(shù)的回鍋肉,當然也無從對比其中微小的差別,對冷家餐桌上那碗回鍋肉的偏愛想必多多少少受到了故事的影響,被其背后的情意打動。
不過,食物本身所承載的情意也許才是最重要的。陳滯冬屢次對我回憶過去的飲食風物,他至今都記得一家人當初在夜晚守著院子里的野生芝麻等它自然“爆開”,再用收獲的芝麻籽配合土紅糖做湯圓餡料的情景,“做出來的湯圓哦,那香得要命……”而家宴結(jié)束后,冷成俊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車繼做出來的麻婆豆腐,他講述了當初母親做麻婆豆腐的訣竅,說到高興時突然從椅子里站起來,手里比畫著,眼睛里還閃著光。我不知道按照他的方法做出來的麻婆豆腐會不會真的能夠產(chǎn)生讓人驚艷的口感,但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在日復一日的庸常飲食中應該很難培養(yǎng)出敏銳挑剔的味覺系統(tǒng),并分辨舌尖上的細微差別。食物在很多時候能夠直接牽動最敏感的內(nèi)心,無非是因為打開了情感的閘門,如此看來,最美味的還是深情的家常。
(感謝陳滯冬、冷成俊對采訪的幫助)
記者 ? ? ?付曉英
作家岱峻是成都有名的美食家和文化名人,他十幾歲時在東安南街的成都煙廠當學徒工,每個月的工資雖然只有20多塊錢,但總會花上幾塊錢去當時有名的酒樓點一道喜歡的菜,邊吃邊琢磨,積累了不少美食經(jīng)驗。之后又遍覽《隨園食單》、《醒園錄》和《成都通覽》,不僅熟知川菜體系的變化和發(fā)展,還從中得到不少啟發(fā),練就了一身好廚藝。冷家家宴本來也邀請了岱峻,但他來遲了,餐桌上只剩一點殘羹冷炙。不過,岱峻興致頗高,對僅剩的幾道涼菜做了簡單評點后,也給出了幾道四川家常菜的私人建議。
要做好涼拌雞,從煮雞開始就有講究。煮到什么程度呢?牙簽插下去,拔起來的時候不見紅,雞就煮好了。煮好的雞要用保鮮膜迅速地包起來,放進冰箱速凍20分鐘左右。這個過程可以讓雞肉收縮,切開以后,雞肉的口感會很脆。成都最正宗的拌雞叫椒麻雞塊,在外面餐館基本上很難吃到了。椒麻雞塊的關(guān)鍵在于調(diào)料,首先要把小蔥和幾十粒生花椒剁得像水一樣,這個步驟很費功夫,剁好之后加香油、鹽和醋,再配合一點高湯拌在一起,所有的味道都會附著在雞肉上。我做涼拌雞的時候還會去骨,雞腿上的骨頭是有韌帶相連的,找對方向逆著擰兩圈,骨頭自然就抽掉了。去骨的雞有個好處,切起來雞肉成型,非常漂亮,口感上也更入味。
作家岱峻也是成都的美食家和文化名人
食材上要選五花肉,洗干凈切成大塊,冷水下鍋焯水,撈起晾干。川菜里有一個說法叫“炸干還原”,得把豬肉的油和臊味去掉,把香味兒還原,所以得有這個步驟。在具體操作上,鍋里放油,用中火,肉下鍋,肉皮變皺變黃即可。肉準備好之后,就起鍋炒糖汁了,最好用冰糖,加一丁點水,熬出來會很亮,兩斤肉大概要二兩多冰糖。糖稀熬好,肉就要下鍋“穿衣服”了,火候要小,否則肉會變焦。等肉塊均勻地裹上糖稀,倒進料酒和專門的燒菜醬油,然后放芽菜,取其醬香味,芽菜本身是一根根獨立的,要把它們挽成結(jié),以免在鍋里散掉;香料只用香葉,兩斤肉用六七片足矣,再把帶皮的整頭大蒜放進鍋里;等肉燒至六成熟時,加老抽上色,多加料酒,小火慢熬,等鍋里的湯汁變稠,加一點生抽提鮮,這道菜就完成了。
以鯽魚為例,選三兩左右的新鮮鯽魚,破肚以后用醬油、料酒、蔥葉、姜片等材料碼味,過半小時左右,再把大蔥葉和姜片塞到魚肚子里。平底鍋里鋪上厚厚幾層大蔥葉,撒一把花椒,再放點姜片,把鯽魚平鋪在上面,切點雞油放在魚身上。開小火,越小越好,10分鐘左右把魚翻面,20分鐘后徹底關(guān)火,蔥汁的香味會全部吸附到魚肉里。放置一晚等魚肉自然冷卻,第二天再揀出來切塊裝盤,便是最美味的下酒菜。
肝腰合炒是道老成都菜,豬肝發(fā)粉,豬腰發(fā)脆,這兩種東西合在一起就相得益彰了。但腰子有股臊味,剖開后要把里面白色的筋絡去掉,臊味也就沒有了。俗話說“豬肝下鍋十八鏟”,除了不能炒太久,這道菜要做好還有三個關(guān)鍵要素:第一要看刀工,食材要薄;第二看火候,要用大火炒;第三要看調(diào)料和配料,炒的時候要用紅亮的郫縣豆瓣,還要加青脆的豌豆尖,色香味俱全了。
記者 ? ? ?付曉英
按照陳滯冬的說法,成都人求新求變,除了少數(shù)開了10年以上的老館子,其他本地餐館基本上兩三年就要更換一波。但是無論怎么變化,品質(zhì)穩(wěn)定、環(huán)境幽雅、服務細致的餐館總能脫穎而出,而其他一些水平不甚穩(wěn)定的餐館,也會有一兩個菜品令人驚艷。以下便是陳滯冬和冷成俊的推薦。
地址:成都市金牛區(qū)花照壁中橫街128號
推薦理由:悟園有點像蘇州的私家園林,庭院流水的環(huán)境非常幽雅;食材新鮮,烹飪的技法比較尊重傳統(tǒng),菜品品質(zhì)整體上很穩(wěn)定;悟園不點菜,根據(jù)人員和預算配菜,姜汁甲魚、脆皮蒸肉卷尤其值得嘗試。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qū)錦里中路2號(彩虹橋路口)
推薦理由:銀杏金閣也是成都20多年的老餐館,主營粵菜和川菜,整體的服務水平和菜品品質(zhì)很高;除了開水白菜、麻婆豆腐等拿手名菜,擔擔面等小吃也做得精細。
“糊辣蓮白卷”相當于川菜“熗炒白蓮”
地址:成都市玉雙路1號附2玉雙大廈1樓
推薦理由:這家店是1995年開業(yè)的川菜名店,原名為“仁和鯰魚莊”,2004年才改名為“成都仁和川菜酒樓”;這家館子算得上是雅俗共賞,消費可高可低,既保留了一些老川菜的風味,還有一些根據(jù)時代創(chuàng)新的菜品,推薦竹蓀三鮮、糖包和菜包。
地址:成都市市轄區(qū)下同仁路窄巷子43號
推薦理由:這家餐廳的熱菜一般,但冷盤做得特別好,食材講究、擺盤精致,尤其推薦拌雞,它是限量供應的。柴雞先用鹵水煮過晾干,加鹽、花椒面、海椒面,再搭配一點小蔥拌起來,口感干香,令人難忘。
地址:成都市寬巷子3號
推薦理由:這是家私房會所,需要提前預訂,同樣采取配餐制,菜品的整體水平很高,調(diào)味精細,環(huán)境和服務很好,適合高端宴請。
地址:成都市草堂路(杜甫草堂南大門)
推薦理由:市美軒始創(chuàng)于1943年,是成都有名的老店,菜品制作上崇尚傳統(tǒng),非常樸實,涼拌白肉做得尤其好,可以一試。
地址:成都市青羊區(qū)青羊上街17號
推薦理由:作為家常菜館,青龍場飯店的其他菜品中規(guī)中矩,但排骨做得非常出色,長條肋排搭配青椒碎和紅椒碎烹飪而成,不僅顏色好看,味道也鮮香濃郁。
地址:成都市溫江區(qū)萬春鎮(zhèn)天鄉(xiāng)后街1118號
推薦理由:這家店的鹵肥腸遠近聞名,外皮金黃、內(nèi)里雪白,看起來賞心悅目,吃起來口齒留香,陳滯冬發(fā)現(xiàn)這家店的時候正在吃素,但聞著香味進店,實在忍不住,自己吃光了一盤鹵肥腸。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蒲陽河南路上段24-25號
推薦理由:這家店的大蒜鰱魚和壇子肉很好。鰱魚很新鮮,用豆瓣醬烹飪過也掩蓋不了魚肉本身的鮮味;壇子肉和冬筍一起燒制,肉肥而不膩,冬筍則飽含了肉汁的香甜。
地址:成都市都江堰觀景路877號(玉瑞酒店斜對面)
推薦理由:雖然只是一家街邊不起眼的小館子,但小炒肉咸香入味,是此店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