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勇兵
?
記敘文結尾升格技法舉隅
瞿勇兵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么結尾就有如“撞鐘”。人們稱好的文章結尾為“豹尾”,便是指結尾時筆法要簡潔明快、干凈利落,猶如豹尾勁掃,響亮有力。
對于記敘文而言,有許多成功的升格記敘文結尾的方法技巧,下面就此作簡要歸納梳理,希以此開闊我們視野。
1.技法點評
文章的結尾隨著敘事的結束,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法”。
自然結束法的特點如下:
(1)這種結尾方法,樸實無華,于樸素見真摯,是一種很實用的結尾方法。
(2)此法質樸平直,事情一經講完,文章戛然而止;
(3)貌似平淡無奇,但能產生干凈利落,簡潔明快感的表達效果;
(4)用事情的結局作結尾,可以點明事情的意義有利于表達中心思想。
簡要來說,自然結束法的優(yōu)點是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單純明快、樸素無華,順其自然,言約旨遠。
2.運用規(guī)范
自然結束法多用于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的結尾,或寫一人一事的記敘文的結尾。
自然結束法在考場作文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紙鲎魑臍夥站o張,競爭激烈,不可能過多地講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揮灑自如,能充分地表情達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并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fā)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局。對于記敘文而言,尤其要掌握,事情的“尾”在哪里,使人能從“尾”中,看出事件的結果。
1.技法點評
首尾呼應法是文章寫作中開頭提出話題,結尾予以呼應,前后緊密配合的一種寫作方法。運用首尾呼應法結尾,可以使記敘文首尾遙相呼應,形成完整的結構,同時首尾的照應強調,又起到了深化主題、揭示中心的作用,文章的中心也更加鮮明突出。
2.運用規(guī)范
首尾照應應遵從的要求:
(1)開頭的懸念,結尾有解答;
(2)結尾的內容,開頭有交待;
(3)開頭與結尾,要緊密呼應。
1.技法點評
抒情議論法是記敘文在結尾部分,在事件敘述完成后,或用抒情的方式,或用議論的方式,或用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式來升華文章主題,增強文章藝術感染力的一種記敘文結尾方法。
用抒情議論法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容易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同時也能使文章感情更濃厚,思想更深刻,主旨更鮮明。
2.運用規(guī)范
抒情議論法須因情而生,在生動描寫之后或事件敘述完成后油然而生真情,這樣的抒情議論才會給讀者以真實感。
抒情議論法結尾較為自由,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真情告白、意象象征、營造意境、借景烘托、巧用詞曲、含蓄留白、借以修辭、兼之議論等等。
1.技法點評
號召勸誡法是在文章的結尾時,針對全篇文章的主題,通過呼吁祝愿性的語句,寫出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以此作為文章結尾的一種寫作方法。
號召勸誡法的作用是能夠直觀有力地發(fā)出吶喊與呼吁,突出主題,增強文章的深刻性。同時這種表達感情的方式不僅不局限于作者個人,還號召大家一起去響應吶喊與呼吁,給讀者以感染鼓舞和思想啟迪,產生作者與讀者間強烈的心音共鳴。
2.運用規(guī)范
號召勸誡法是非常富有特色的記敘文結尾的寫作方法,為取得滿意的效果,在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結尾要要緊承上文,緊扣材料與中心。與上文內容聯系不強,甚至脫離材料與文章主旨的號召勸誡會使得文章結尾與前文脫節(jié)。
(2)號召勸誡的內容應情感真摯。在情感表達上平淡乏味、虛假失真、夸飾失度,甚至思想消極低沉,則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3)語言要簡潔干脆,且與前文保持風格一致。在語言上抒情有節(jié),表達有度,與前文保持風格一致,也是要努力做到的。
1.技法點評
卒章顯志法就是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議論式精妙的話點明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這是一種用簡明的表達來揭示、強調、重申、突出中心的寫作手法。
2.運用規(guī)范
從藝術效果看,卒章顯志是常用的一種突顯主旨的結尾方法;從行文布局看,卒章顯志是一種結構文章的構思方式。卒章顯志法會給我們寫作構思帶來啟示,那就是“先實寫,再虛寫,由實到虛”。實寫,就是實實在在地敘述事件、述說人物、描述情節(jié);虛寫,就是點示主題、點出意義、升華道理、深化情感。
在運用卒章顯志法時須知,我們交代主旨、升華主題時,要以全文的內容為依托,運用簡潔的語言。在依托全文的內容上,要有“準”和“深”的意識?!皽省笔且垲},抓主題,揭示的內容務必吻合前文所敘之事、所描之景,即緣事悟理、因景抒情,前后統一,水到渠成。“深”是深刻思考、深刻揭示,不漂浮在表面,不人云亦云,超越情感,由情及理。在語言表達上,除了簡潔外,盡可能“亮”,即語言表達藝術化,適當運用引用(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詩句)、比喻、對比等修辭手法,適當講究含蓄美,言簡意賅、新穎別致地表達。
在運用卒章顯志法時,議論作結并非議論的范圍越大越好,也非調子越高越好,關鍵看是否切題,是否揭示主題,是否突出了主題,是否深化了主題,如所抒之志有一定跳躍性,還須用精妙的語言過渡。
★作者單位:湖北黃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