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蘭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豐登塢鎮(zhèn)豐登塢小學)
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王曉蘭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豐登塢鎮(zhèn)豐登塢小學)
教學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開展教學活動的意義,影響到整個教學的質量、效果,正是因為這樣,小學英語教師必須注重對有效教學的開展。就這個問題,展開簡單的探討。
小學英語 有效教學 教學節(jié)奏
新課程背景下,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課堂異彩紛呈的熱鬧景象已司空見慣。沉下心來仔細思量,我們也會發(fā)現,許多的英語課堂是浮于表面的,學生表現出浮躁、不安分,不能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不能做到靜心思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值得我們深思。撩開熱鬧非凡的外衣,構建優(yōu)質有效的英語課堂,就成了我們一線教師共同的追求。
課堂節(jié)奏的控制調節(jié)與學生的情緒變化有著直接的關系,一堂課如果學生情緒渙散低落,教師即使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調節(jié)學生情緒,并及時找出原因,隨時調控教學節(jié)奏,從而控制課堂節(jié)奏。
1.趣味游戲穿插在教學中。一旦發(fā)現學生疲倦時,教師應及時變化一下節(jié)奏,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東西,以活躍課堂氣氛。
2.肢體語言彌補在教學一些表示動作單詞時,如果只是純粹地老師教,學生跟讀,整堂課會給人枯燥無味的感覺,學生也很難理解,往往會顯得有些彷徨無措,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借助于手勢、動作、表情等肢體語言,幫助他們理解掌握,學生也可以在模仿老師的動作之后加深印象,顯然課堂效果則更佳。
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標準,并不在于教師傳授了什么,而應該是學生學會了什么以及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了哪些深遠的影響。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習策略的,是無意識的。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注重各種條件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三年級啟蒙英語教學,我們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聽英語磁帶的習慣。筆者每次上課,都會播放錄音磁帶,讓學生跟著讀,并幫助學生分析語音、語調及發(fā)音方法。此外,筆者還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讓他們養(yǎng)成看少兒頻道英語電視節(jié)目的習慣。課前五分鐘會向他們了解看到了什么,學會了哪些老師沒教過的單詞和句子,只要學生能用英語表達出來,筆者都會進行一番表揚、鼓勵。久而久之,很多學生都能快樂地跟著電視“自學成才”了。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應十分重視正確使用課堂用語,在備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課堂對話情景做好充分準備,充分發(fā)揮它在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使英語教學更有效益。首先,簡單明了的指令語能夠使教師講的時間相對減少,學生實踐語言的機會相對增加。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使用英語,這樣可以創(chuàng)設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和學習英語的機會。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也在他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優(yōu)化問題設計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細節(jié)。同一內容不同的問題設計、同一問題的不同的教學安排,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要從設問時機、問題呈現形式、問題變式尺度等方面精心設計,減少課堂隱形浪費。
真正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讓學生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在幸福中成長;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在成長中收獲幸福。這應該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師水平發(fā)揮的極致。我們可以讓學生從后臺走向前臺,變聽為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角色轉變的實現,標志著學生學習觀的徹底轉變,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課堂互動的多向、立體,使得師生的關系不再是對立的矛盾體,而是促進和諧的合作者,是能平等相待的朋友。教師融在學生中間,聽著孩子們的質疑,引導著孩子們的互動,思維跟著學生思維走,加上適時的點撥,撥開學生眼前的云霧,課堂氛圍不再沉悶,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互動中,學生都能積極思考、自主參與、踴躍地表現,學習興致非常高漲。這樣的學習,就不再是負擔,不再顯得迫不得已,學習成了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競爭、一種收獲,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的體現。
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但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思考:有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認為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活動一個接一個,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沒能掌握應學的知識,弱化了教學目標。
曾有一節(jié)題為Buying fruit的公開課。教師在呈現營業(yè)員和顧客的常用句式時,既沒有創(chuàng)設情景,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操練,只將一些句子寫在黑板上,就急于分小組模擬購物活動。學生對這種形式感到新鮮,躍躍欲試,但不會用英語進行交流,有的學生拿了蘋果就走,一句英語都沒說,致使活動草草收場。這些脫離基礎知識訓練和技能培養(yǎng)而一味追求教學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和運用語言,逐步具備運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基本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設計活動,幫助學生掃除活動過程中語言知識的障礙,再設計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對話操練,這樣,既鞏固了句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全體、全面、全程關注每位學生,優(yōu)化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1]黃震.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發(fā)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