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民國年間,普通市民把擁有一輛自行車當作一件很風光的事情,連電影明星也把自行車當成寶貝疙瘩。
1941年第88期《青青電影日報》刊登明星丟車八卦一則:
周起進進出出,總是用著他的一輛腳踏車,在馬路上風馳電掣的,一忽兒來,一忽兒去,因此電車、公共汽車渾然與他無關。有一天,周起從家里出來到公司里去,忽然發(fā)覺腳踏車不見了。周起對于這腳踏車好像是朋友一樣,一旦遺失,好不傷心。他四處找尋,總不得要領,于是只好聽天由命。不料過一會兒去看看,這輛腳踏車仍好好的放在原處,這一來一去,真像變戲法一樣。后來有一個朋友來向周起說:“剛才借你的車,沒有通知你,你找苦了嗎?”周起才知道是這位仁兄借去的,并沒有鬼祟作怪。
周起是民國時期電影大腕,曾經(jīng)出演影片40多部,還跟周璇共演過一部《三笑》。在1941年,他出演一部電影的片酬已經(jīng)高達10萬元(法幣),就他個人財富而言,自行車絕對不是珍貴物品??伤T慣了這輛自行車,于是這輛車也就成了他的“愛車”,在他心目中也就變得貴重起來。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民國時期并不是沒有汽車,周起干嗎不直接買汽車,非要騎輛自行車“在馬路上風馳電掣”呢?
民國明星確實有買汽車的,梅蘭芳買過,胡蝶也買過,但是到了后來,他們的小汽車就不靈了。為啥?因為正鬧世界大戰(zhàn),全球都鬧油荒,尚未出產(chǎn)石油的中國尤甚。從1941年到1945年這幾年,國統(tǒng)區(qū)的國民政府和淪陷區(qū)的日偽政府都在限油,加油站供油限量,私家車加油憑證,當局號召“油改氣”“油改炭”,甚至要求車主用豆油和桐油來代替汽油和柴油。公共汽車和長途汽車都改成了木炭汽車。
因為油荒,所以明星們的汽車就束之高閣了,電影界里四輪變兩輪之風盛極一時。1943年《申報》有一則新聞的題目叫做“男女明星的腳踏車熱”:
周璇花七百多塊(中儲券)買了一輛新車,結果,學車跌斷了腳踝骨;陳云裳花四百多塊買了一輛七八成新的二手車;陳娟娟的奶婆禁止娟娟在夜里踏腳踏車;劉瓊也騎了一輛車子湊熱鬧……因為明星們不便乘公共車子,所以三十六著,還是自備兩輪車子為上乘的了。備一部包車,要用一個車夫,實在吃勿消,因此自由車威風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