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彥春 魏臻 王佳 溫曉燕 王建瑩 崔穎 王引 張夢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
?
遠程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影響
齊彥春 魏臻 王佳 溫曉燕 王建瑩 崔穎 王引 張夢雅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推拿科,天津 300193)
目的 探討遠程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影響。方法 選擇符合入組條件的我院推拿科頸椎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40例)和對照組(40)。干預組采用遠程護理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出院健康教育。在干預前(出院時),干預后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分別進行健康知識認知、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NDI)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HPLP)測定。結果 干預后1個月與干預前相比,兩組均無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與干預前相比,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和HPLP得到提高和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NDI下降。干預6個月與干預前相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NDI、HPLP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遠程護理可長期有效改善頸椎病患者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
遠程護理; 健康教育; 頸椎??; 生活方式
Remote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Cervical spondylosis; Lifestyle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椎間盤及鄰近軟組織病變壓迫脊髓、神經(jīng)、椎動脈等組織結構而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體征[1]。頸椎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發(fā)病率呈現(xiàn)低齡化且復發(fā)率高。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指引領個人、家庭、社區(qū)及社會朝向增進安寧、幸福及實現(xiàn)健康潛能的行為,即為了達到更高層次的健康與安寧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行動[2]。遠程護理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化通訊工具進行的一種開放性、延續(xù)性的護理形式,將院內護理服務伸展到家庭和社區(qū),強調院外護理計劃對提高患者康復期生活質量的重要性。筆者于2013-2014年對我院推拿科的頸椎病患者40例進行遠程護理并隨訪6個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4月-2014年4月,選擇在天津某三甲中醫(yī)院推拿科就診的頸椎病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進行分組,分為干預組40例,對照組40例。干預組平均年齡(41.95±9.59)歲,對照組平均年齡(44.45±10.40)歲。納入標準:(1)頸椎病診斷標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患者意識清楚、能進行語言溝通,會使用飛信、微信、微博、QQ或搜索引擎,能閱讀本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問卷。(3)能使用郵箱或其他方式發(fā)回問卷。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臟器疾病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2)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3)既往或現(xiàn)有精神疾病患者。(4)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干預組每年頸椎病復發(fā)次數(shù)平均(1.23±1.07)次,對照組每年頸椎病復發(fā)次數(shù)平均(1.20±1.26)次,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續(xù)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在出院前給予推拿科常規(guī)出院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1 d,填寫基本信息資料、健康知識認知調查表、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調查表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同時留下患者的電話和郵箱;在其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將健康知識認知、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和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調查問卷通過郵件或其他方式發(fā)送給患者,囑咐患者填寫完整并及時發(fā)回。
1.2.2 干預組 在患者出院時定期給予遠程護理健康教育知識,即在飛信、微信、微博及QQ空間、科室網(wǎng)站上,使用論壇、相冊、共享文件、視頻等多種宣傳方式給予患者關于頸椎病的臨床表現(xiàn)、診斷、治療、護理及日常預防措施等知識;首先通過科室自行編制的患者健康知識需求調查表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識需求,其次由課題組組長根據(jù)調查表情況制訂整體宣教內容計劃,副組長負責審核宣教內容,專職醫(yī)師負責病情診斷及疑難病例討論、協(xié)助審查健康教育內容確保醫(yī)療知識的科學性;最后由接受規(guī)范化培訓的骨干護理人員對患者施以護理干預措施并于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收集相關資料。在遠程護理實施過程中,由遠程護理小組組長及副組長負責遠程護理的排班、負責群的管理,制訂工作計劃,定期開展小組會議,不斷完善遠程護理內容,負責遠程護理疑難病例的討論及遠程護理內容的更新;骨干護士負責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與患者交流,解答其問題,如遇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向副組長提交遠程護理會診單,并執(zhí)行會診意見。
1.3 評價指標
1.3.1 頸椎病健康知識認知量表 該量表根據(jù)杜艷會[3]調查頸椎病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情況自行設計,量表共10道題,計分方式為“知道2分”、“部分知道1分”、“不知道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認知情況越好。經(jīng)預實驗測定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807。
1.3.2 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Neck disability index,NDI)[4-5]該量表用于評定頸椎病患者的功能狀態(tài),且適用于多種類型頸椎?。幻總€項目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5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功能障礙程度越重;按以下公式計算受試對象頸椎功能受損的程度:受試對象頸椎功能受損指數(shù)(%)=(每個項目得分總和/受試對象完成的項目數(shù)×5)×100。
1.3.3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 該量表是美國護理學家Pender在1987年從健康促進的角度出發(fā),Walker等人在1996年進一步修改而成,總量表的Cronbach’a系數(shù)為0.943,各分量表的Cronbach’a系數(shù)為0.793~0.872,多個研究報道中文版量表信度良好[6];量表共52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4級評分法:1=從不,2=有時,3=經(jīng)常,4=總是,總分越高代表其生活方式越良好。最低分為52分,最高分為208分,總分分為4個等級:52~90分為差,91~129分為一般,130~168分為良好,169~208分為優(yōu)。
2.1 干預后1個月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NDI和HPLP的比較。見表2。
指標干預組(n=40)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tP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tP健康知識認知/分0.95±0.521.07±0.46-1.550.130.91±0.491.03±0.54-1.310.19NDI/%24.35±12.7519.55±8.491.990.0524.25±11.4920.15±8.571.910.06HPLP/分122.75±13.13127.65±14.27-1.440.16121.20±11.79125.30±12.87-1.660.10
2.2 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NDI和HPLP的比較 見表3。干預組干預后3個月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3個月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3個月與干預前差值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是健康知識認知(-0.64分vs-0.23分,P=0.00)和HPLP(-21.98分vs-8.85分,P=0.00)。
指標干預組(n=40)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 t/ZP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tP健康知識認知/分0.95±0.521.59±0.33-10.060.000.91±0.491.13±0..47-2.570.01NDI/%24.35±12.7515.50±8.633.26#0.0024.25±11.4918.67±10.382.290.03HPLP/分122.75±13.13144.73±11.92-7.010.00121.20±11.79130.05±16.49-2.830.01
#:Wilcoxon秩和檢驗
2.3 干預后6個月兩組患者健康知識認知、NDI和HPLP的比較 見表4。干預組干預后6個月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干預后6個月與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6個月與干預前差值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健康知識認知(-0.59分vs-0.15分,P=0.00),NDI(21.40% vs 5.85%,P=0.04),HPLP(-18.38分vs-5.45分,P=0.00)。
指標干預組(n=40)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t/ZP對照組(n=40)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tP健康知識認知/分0.95±0.521.54±0.573.890.000.91±0.491.06±0.57-1.490.14NDI/%24.35±12.7513.65±9.673.360.0024.25±11.4921.33±12.681.160.25HPLP/分122.75±13.13141.13±12.41-6.930.00121.20±11.79126.65±16.48-1.690.10
近年來,頸椎病發(fā)病率逐漸升高且該病具有治療時間長、易反復等特點,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致殘死亡[7]。研究[3]表明,頸椎病患者對健康知識嚴重缺乏,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掌握頸椎病的保健知識、改正不良行為習慣,主動配合治療。從而在促進頸椎病患者康復、加強療效及延緩復發(fā)等方面發(fā)揮著藥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yōu)勢[8]。遠程護理干預是通過電子信息和通訊技術為護理對象提供持續(xù)可行、安全可靠的專業(yè)護理服務以及更佳便捷迅速的信息和溝通方式[9]。
3.1 遠程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方面的影響 健康知識的認知是促進頸椎者康復的前提,持續(xù)不斷的健康知識教育可以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改變其行為方式,進而影響疾病的發(fā)展。國外研究[10]表明,健康教育可以促進研究對象的運動保健。本研究通過遠程護理干預在干預后1個月,兩組健康知識認知與基線相比沒有變化;干預后3個月,干預組健康知識認知比基線水平上升0.64分,對照組健康知識認知比基線水平上升0.23分;干預后6個月,干預組健康知識認知比基線水平上升0.59分,對照組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恢復到基線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對頸椎病患者實施遠程護理干預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干預的效果才能顯現(xiàn);干預6個月時間遠程護理的干預效果較基線水平維持在一定高度的穩(wěn)定狀態(tài),效果不再持續(xù)增強。遠程護理組通過持續(xù)不斷地向患者提供疾病康復信息知識,評價患者的反饋信息,督促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預防受涼、堅持做頸部保健操、注意定時進行頸部休息等,提高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和自我護理能力,因此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仍有較好的護理效果,而對照組由于遺忘規(guī)律的作用以及缺少督促行為,患者的健康知識認知恢復到基線水平。
3.2 遠程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1個月兩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與基線相比沒有變化;干預后3個月干預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較基線水平改善8.85分,對照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較基線水平改善5.58分;干預后6個月干預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較基線水平改善10.70分,對照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恢復到基線水平。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進行至少3月的遠程護理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頸椎功能;在隨后的3個月遠程護理繼續(xù)改善患者的頸椎功能,而對照組僅能改善患者出院后3個月以內的頸椎功能。分析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出院時間的延長,頸椎病患者對出院健康指導的內容有部分遺忘;二是部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逐漸降低,對一些健康指導知識未長期堅持。研究[11]顯示:定期護理干預能促進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對患者遵醫(yī)行為有著積極的作用;頸椎病患者出院后不能長期堅持進行頸椎功能恢復鍛煉,持續(xù)的護理干預對于督促患者進行鍛煉具有重要意義。
3.3 遠程護理干預對頸椎病患者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的影響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12],在健康尋求的過程中,人們會不自覺增強健康意識,改變健康態(tài)度,尋求健康的行為[13]。國內的研究[14]顯示,通過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可有效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遠程護理干預后1個月,兩組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基線相比沒有變化;干預后3個月,干預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相比基線水平上升21.98分,對照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相比基線水平上升8.85分;干預后6個月,干預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相比基線水平上升18.38分,對照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恢復到基線水平。說明遠程護理干預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才能有效改變頸椎病患者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干預后6個月患者的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維持在較好的穩(wěn)定狀態(tài),效果不再持續(xù)增加。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部分患者對遠程護理健康知識產(chǎn)生了忽視情緒以及對鍛煉缺乏堅持性。
3.4 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和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針對某中醫(yī)院推拿科的頸椎病患者,入選標準中未對頸椎病患者進行分型,也并未限制患者的NDI和HPLP,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考慮針對某一層級的NDI、HPLP患者以及某種類型的頸椎病患者,或增加樣本含量,分層分析遠程護理干預對不同類型頸椎病患者的效果。另外,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健康知識認知和HPLP干預效果最顯著的時間點是干預后3個月;干預6個月的效果比3個月有所下降,但維持在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NDI干預效果最顯著的時間點是干預后6個月,后期有無變化,筆者未再繼續(xù)隨訪研究;本研究的觀察指標均屬于主觀性量表,缺乏客觀性指標。建議今后的研究中延長隨訪時間,增加客觀性指標。
[1] 陳孝平.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58.
[2] 洪靜芳,李錚.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07,14(7):28-30.
[3] 杜艷會.頸椎病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情況調查及護理對策[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29(6):847-848.
[4] 伍少玲,馬超,伍時玲,等.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量表的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23(7):625-628.
[5] Cote P,Cassidy JD,Carmll LJ,et a1.The annual incidence and course of neck pai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Pain,2004,112:267-273.
[6] 崔仁善,李春玉.延邊地區(qū)中年女性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影響因素分析[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09,32(4):264-267.
[7] Cote P,Van der Velde G,Cassidy JD,et al.The burden and determinants of neck pain in workers.Results of the bone and joint decade 2000-2010 task force in neck pain and Its associated disorders[J].Spine,2008,33(4):S60-74.
[8] 李世剛,吳山.功能鍛煉對頸椎病愈后影響的觀察[J].新中醫(yī),2006,38(11):60-61.
[9] Jui-Chen Huang,Yi-Ching Lee.Model construction for the intention to use teleca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J].Int J Telemed Appl,2013,5:6502.
[10] Sung suh-jen,Huang Jul-mei,Lin Lih-ying.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linical nurses and students nurses[J].Rong Zong nursing,2001,18(2):147-158.
[11] 張曦霞.定期護理干預對子宮癌患者放療后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2):30-31.
[12] Pender N,Murdaush L,Darsom M.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M].5th ed.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37.
[13] 洪靜芳.臨床實習護生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相關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6.
[14] 李主軍,陳俊國,李書章,等.國外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發(fā)展與思索[J].重慶醫(yī)學,2006,35(6):566-568.
齊彥春(1960-),女,天津,大專,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
R473.3,R681.5+5
B
10.16821/j.cnki.hsjx.2016.08.013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