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甘肅省山丹縣清泉中心衛(wèi)生院 甘肅省山丹縣 734100
血管性癡呆病人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對功能恢復的影響
周曉霞
甘肅省山丹縣清泉中心衛(wèi)生院 甘肅省山丹縣 734100
目的:探討血管性癡呆病人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對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間,在我院選擇血管性癡呆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n=30)和康復組(n=30),對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康復組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康復組患者護理后MMSE、ADL、WMS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結論: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血管性癡呆患者功能恢復,可在臨床推廣運用。
血管性癡呆;早期康復護理;功能恢復
血管性癡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相關引起記憶、認知、行為等腦區(qū)低灌注的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及時改善患者機體功能狀況,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此次研究中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影響,以期改善患者相關功能及預后。以下進行具體報道。
1.1 一般資料
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間,在我院選擇血管性癡呆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疾病診斷均參照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中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均排除存在嚴重內科疾病或文盲患者;所有患者家屬均自愿配合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n=30)和康復組(n=30),常規(guī)組患者中男女比為16:14;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0.4±7.5)歲;康復組患者中男女比為17:13;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70.6±7.5)歲。與常規(guī)組對比,康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可在研究中進行比對分析。
1.2 方法
對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指導。
對康復組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及時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喜好等,及時根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tài)為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積極鼓勵患者,并促進患者家屬對患者的關愛,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減少患者心理壓力。②日常生活能力護理:根據患者的喜好狀況,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的活動進行訓練,如指導患者進行刷牙、洗臉、自行更換衣物、上廁所等,可將各活動的動作進行分解,一步步進行指導,由簡到繁,30min/次,2次/周。③思維能力訓練:及時對患者進行分析及綜合能力訓練、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可采取讓患者復述圖片、記憶數字、寫日記、聽故事概括故事中心思想、將物品貼字條輔助理解等方式進行訓練,30min/次,2次/d。④記憶力訓練: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及時指導患者家屬向患者講述生活中已經發(fā)生的事件或兒時記憶、重要事件等,可采取事件順序輔助患者回憶經歷過的事情,必要時可采取影像、圖片、相關愛好活動等輔助患者記憶。⑤計算功能訓練:對患者進行數字加減乘除法運算,先從10以內的數字運算開始,逐漸增加至100以內的數字運算,30min/次,1次/d。訓練過程中避免患者疲勞,并可間斷性給予患者聽音樂或文娛活動,改善患者訓練興趣。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護理一個月后患者認識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記憶力評價,認識功能使用MMSE量表進行評價,量表總分為0-30分,評分≥30分表示正常;日常生活能力使用ADL量表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記憶力使用WMS量表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記憶力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數據結果均采入到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各功能評分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康復組患者護理后MMSE、ADL、WMS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各功能評分對比(;n=30;分)
表1:兩組患者護理后各功能評分對比(;n=30;分)
注:與常規(guī)組相比*:P<0.05
MMSEADLWMS 16.8±4.138.2±7.458.6±6.4 22.8±3.9*48.7±8.3*63.5±6.7* 5.8085.1722.897 <0.05<0.05<0.05
血管性癡呆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害狀況,表現為語言障礙、記憶力減退、生活能力下降、認知下降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均帶來了極大的負擔[1]。及時改善患者各功能及預后,促進患者早期回歸社會是當前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此次研究中,康復組患者護理后MMSE、ADL、WMS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明顯較優(yōu),說明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認識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記憶力,改善患者預后。早期康復護理是根據血管性癡呆患者的常見功能障礙狀況對患者實施的針對性護理,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時,能及時改善患者康復期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減少患者心理壓力,促進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過程;對患者實施日常生活能力護理時,能有效促進患者逐漸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實施思維能力訓練時,能及時提升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進行記憶力訓練時,可通過患者的經歷刺激大腦,促進患者記憶力改善,改善患者認知;進行計算功能訓練能刺激大腦,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及細胞代謝,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記憶力及認知,改善患者預后[2]。
綜上,早期康復護理能有效促進血管性癡呆患者認識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記憶力恢復,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良好的推廣運用價值。
[1]王丹.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血管性癡呆病人功能恢復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4,13(31):489-490.
[2]胡秀英.綜合康復護理在血管性癡呆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7(24):2290-2292.
周曉霞,現供職于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清泉中心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