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田曉英
平羅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平羅縣 753400
中醫(yī)方法治療面癱的護理體會
王秀云 田曉英
平羅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平羅縣 753400
目的:總結70例面癱患者在以中醫(yī)方法的綜合治療中的護理。方法:對本組70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及方法,所有患者在接受活血通絡,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針灸,艾灸,烤紅外線治療,拔罐治療,中藥熱敷。結果:治療結束后70例患者中有兩位糖尿病患者效果不理想,所有患者都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結論:中醫(yī)方法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療效顯著,配合優(yōu)質護理服務顯著提高綜合療效,患者滿意。
面癱;中醫(yī)方法;護理體會
周圍性面癱又稱Bell麻痹,中醫(yī)稱口眼歪斜,為面神經非化膿性炎癥,病因多數是由于面部受風吹,受涼導致局部血管缺血,腫脹,受病毒感染引起,周圍性面癱的一般癥狀:病灶同側多數肌肉群癱瘓,由于眼輪匝肌麻痹,所以眼瞼不能完全閉合,患者閉嘴時,頰肌較為松弛,口角下垂,抬眉受限,額紋變淺或消失,眉毛較健側低,瞼裂變大,眼淚有時外溢示齒或笑時,口角向健側牽拉。不能作皺額,蹙眉,露齒,閉目,鼓氣等動作,進食后容易將食物殘渣滯留在齒頰間隙內,并伴有口水不受控制,中醫(yī)認為本病的主要原是因面部絡脈,氣血空虛,衛(wèi)外不固,易為風寒,風熱之邪乘虛而入,以致氣血痹阻經脈失養(yǎng)而發(fā)生。目前,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有效手段以中醫(yī)方法配合優(yōu)質護理服務,本文就中醫(yī)方法治療周圍性面癱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科用中醫(yī)方法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齡14-82歲,其中有2例糖尿病患者,起病時間1小時-3天,周圍性面癱的癥狀和體征很典型,診斷明確:起病突然,表情肌喪失,額紋消失,患側眼裂增大,鼻唇溝變淺眼瞼不能閉合,流淚,不能皺眉,患側或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側偏斜,伴有不同程度聽覺障礙,舌前2/3味覺障礙,伴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感覺障礙等,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面神經損傷。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活血通絡,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針灸,艾灸,按摩,烤紅外線治療,拔罐治療,中藥熱敷。
2.1 生活起居護理
患者居住環(huán)境溫濕度適宜,生活規(guī)律,睡眠充足,面部要進行保暖,出門要戴口罩,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避免受風淋雨,以防感冒,不能直接吹空調或風扇,洗臉要用熱水,每天用溫熱毛巾敷臉5-6次,每次十分鐘,對眼瞼不能閉合者,盡量避免過度用眼,少看電視,書報及操作電腦,外出時戴墨鏡保護眼睛,囑其滴眼藥水或眼藥膏,同時使用眼罩以防灰塵誘發(fā)感染,對于吸煙的患者勸其戒煙,耐心告訴其香煙中的有害物質會使病程延長影響愈后,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2.2 情志護理
情志變化可以直接影響人體臟腑的變化,因此必須加強情志護理,面癱病人最主要是自我形象的紊亂,尤其是年輕女性患者,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要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注意勞逸結合,,告知一些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鼓勵患者的積極的面對社會。可以采用說理開導,有的放矢引導患者敞開心扉,取得信任。轉移患者注意力,改變周圍環(huán)境,為患者提供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對患者的疑問耐心細致解答,從心理上暗示患者疾病可以治愈,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營造一個平和,樂觀的心境,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
2.3 飲食護理
因本病使味覺與面神經麻痹導致咀嚼不便和使用類固醇激素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患者不思飲食,食欲下降,鼓勵其多吃營養(yǎng)全面,易消化軟食和半流質飲食,少吃油膩,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堅決不食用冰冷的飲料或食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蛋黃和奶制品等。囑患者將食物放于健側舌后方,細嚼慢咽少量多餐。由于進食時食物殘渣易停留在患側頰齒間,每次進食后都應用溫開水漱口。
2.4 康復護理
就是我們常說的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進行一面部,腮部及下頜練習,將下頜向左右兩邊移動,重復10次,大幅度的做咀嚼動作10次,二,唇部練習,咬緊牙齒說‘衣’,嘟起嘴唇說‘烏’停留3秒,各做5次,然后衣烏輪流5到10次,合緊雙唇,壓著維持5秒,放松。重復5到10次,重復說‘爸’,‘媽’音10次,吹氣,吹風車,吹肥皂泡。三舌頭練習,把舌頭盡量伸出口外,保持穩(wěn)定,3秒后縮回,放松,重復5到10次,張開口,舌尖升到門牙背面,重復5到10次,,舌尖伸向左唇角,停留5秒,再轉向右唇角,維持5秒后放松,連續(xù)5到10次,并且指導患者早晚按摩患側面部,順健側肌肉運動的方向及肌肉紋理走向按摩患側,用力適度,緩慢,按摩至面部有微熱感為宜。
治療結束后70例患者中有兩位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 所有患者都掌握了生活起居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及功能鍛煉的方法。
以中醫(yī)方法治療面癱,由于痛苦少,損傷小,花費低療效顯著,得到多數人的肯定,尤其是以針灸,艾灸,按摩,烤紅外線治療,拔罐治療,中藥熱敷等手法治療的同時,臨床康復護理也是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特別是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之后,通過疏導患者,調節(jié)自身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建立康復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用藥反應,預防各種并發(fā)癥,對縮短療程,提高治愈和減少后遺癥具有重要意義。
[1]吳虹.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癱的護理干預.內蒙古醫(yī)藥,2010,29(24):169.
[2]易玉珍,阮經文.針灸綜合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2010(09).
[3]谷文英李洪力.分期針灸周圍性面癱60例療效觀察.四川中醫(yī),2011,29(02),125-126.
[4]甘麗嬌,沈文清,吳永紅.針灸配合心理干預治療周圍性面癱48例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1(02):212-213.
王秀云(1978-),女,漢族。大學??茖W歷。現為寧夏平羅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康復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