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承志 劉化宇
?
淺述《石濤畫學》第一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全承志 劉化宇
(北華大學,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國繪畫源遠流長,由于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和特殊的工具材料自成一體。歷代以來名家輩出,各領風騷,并以其高超的造詣和杰出的藝術成就,為繁榮中華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貢獻。隨著繪畫創(chuàng)作的蓬勃發(fā)展,繪畫理論也在不斷豐富和提高。到了明清時期,畫論浩如煙海,各抒己見,涉及范圍及其廣泛,文人學士多有闡述,盛極一時。由于歷史局限性,大多都是只言片語,東鱗西爪,缺乏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而石濤《畫語錄》(包括他的畫譜),所包含的美學思想在中國古典畫論中最具有理論性、體系性和真理性,對于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在今后長時期內不會失去其意義。
50年代以后,美術界在對石濤繪畫美學思想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進展,許多海內外學者發(fā)表過有關的研究文章,但遺憾的是存在著大量不足,對石濤所用的某些美學概念和辭義(如:“蒙養(yǎng)”“生活”等內涵),依然模糊不清。各家的見解,大都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石濤畫學》全面論述了石濤繪畫美學思想體系,及其哲學基礎,肯定了石濤的繪畫美學思想與唯心的禪學無關,解開了《畫語錄》中存在的老大難題——“蒙養(yǎng)”“生活”等的內涵,弘揚了名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石濤畫學》充分論證了石濤繪畫美學思想,列舉《畫語錄》講美學規(guī)律,講對立統(tǒng)一法則,倡導創(chuàng)新,倡導借古開今,倡導天行健,自強不息。指出石濤的畫學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具有針對性和普遍的有意義,對當前么些不講藝術規(guī)律,不講藝術社會目的性,不要民族特點等消極文化意識,具有抗拒功能和凈化心靈的作用,從而教育人們端正方向,提高認識,加強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國民素質,發(fā)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為繼承、發(fā)展審美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振興中華民族文化而努力奮斗。
本書共分為四編,第一編是《石濤畫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本書的精華部分,從純理論角度對《畫語錄》及其有關論畫的詩文提跋,提升到哲學和美學的高度加以論述。對《畫語錄》中的基本論點展開了深入的論析。作者將第一編分為十四個章節(jié)來講述,經(jīng)過研讀,筆者將這十四的章節(jié)分為四大部分。
一至九章集中論述石濤畫學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范疇,且第九章里,在基本理論基礎上概括出石濤的繪畫美學思想范疇概念和美學命題的基本框架。從第一章“一畫論”的基本含義為中心展開論述,石濤的“一畫”就是代表宇宙規(guī)律以及繪畫規(guī)律統(tǒng)一性,是石濤在《畫語錄》中表述的繪畫美學思想體系的重要概念或范疇?!耙划嫛弊鳛槭瘽L畫美學思想的中心范疇,貫穿連接其他全部概念,如:“蒙養(yǎng)”、“生活”等。作者在第九章里從概念和命題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概括性的總結。
作者用一個章節(jié),即第十章,就某些研究石濤繪畫美學思想的一些誤解做了評價。其目的在于探索石濤美學的本義,作者根據(jù)個人的研究體會認為,石濤主張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客觀統(tǒng)一,同時他并不忽視繪畫對自然山川的真實生動描繪,主張在對山川萬物具有豐富感受和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把再現(xiàn)客觀與表現(xiàn)主觀統(tǒng)一起來,“一畫”之法取之“萬物”,并不是從畫家心中出現(xiàn)出來的,來自于繪畫創(chuàng)作不斷實踐、發(fā)現(xiàn)、總結、創(chuàng)作的法則。作者認為石濤的畫從生活中得來,石濤不僅把自然山水和山水畫中的山水形象作為畫家主觀“心”的表現(xiàn),而且認為自然中的山水和畫中的山水本身就是美的,可供欣賞,并對”蒙養(yǎng)生活”、“尊受”做了正確的認識。
即第十一章,作者在這一章從更高的層次上來理解和揭示石濤繪畫美學思想的本義。楊教授認為石濤的繪畫美學,正是太極美學。太極美學的理論基礎是太極哲學。從太極哲學,這一辯證哲學為基礎解釋分析石濤的有法論和一畫萬畫統(tǒng)一論,以及石濤畫學的其它理論。作者形成了一個初步想法:一方面要把中國傳統(tǒng)太極美學的來龍去脈、主要概念、主要命題發(fā)掘出來,同時,以當代最高、最發(fā)展的哲學和美學為指導,結合中國古代和當代的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藝術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在原有太極美學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太極美學。
從第十二章到第十四章總共用三章敘述了當今學術界對于《石濤畫語錄》原文和其中一些畫論以及對石濤畫學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論問題中產生的一些學術界的爭鳴。楊教授認為石濤的“尊受”論主張在識受辯證統(tǒng)一的基礎上“尊重審美直觀感受”,認為正確理解石濤畫學思想的關鍵,是正確理解和界定在石濤畫學體系中“一畫”這一范疇下“蒙養(yǎng)、生活”的重要概念的內涵。作者經(jīng)過多方研究認為“蒙養(yǎng)”是指自然審美對象和繪畫形象的內在生命力、內在美。“生活”是指“蒙養(yǎng)”的外在具體、生動、多樣的形象表現(xiàn),“蒙養(yǎng)”與“生活”內外對立統(tǒng)一,構成自然審美對象、繪畫形象的整體。“蒙養(yǎng)生活”這一對概念中主要包括三層意思:生命力、比德觀與自然以及藝術有無相生發(fā)展觀,而且是這三層意思的融合統(tǒng)一的產物。
《石濤畫學》這本書用楊教授所說“石濤的《畫語錄》是一個繪畫藝術的‘聚寶盆’,其中的好東西是挖不盡、用不完的!”只要用心研讀,就如進入了一座無人看守的寶山,里面的稀世珍寶可以任由你自由挑選。
在本書中,楊教授采用大量資料和有關文獻作為根據(jù),力求闡明石濤畫學的本義,以“一畫論”貫穿于石濤美學體系的核心。石濤的《畫語錄》和其他一般的畫論著述不同,石濤除了談論筆墨技巧和個人經(jīng)驗之外,重點談他的美學思想,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法則,來分析宇宙萬物,闡述繪畫規(guī)律,并形成與眾不同的完整美學體系。
石濤《畫語錄》中所包含的美學思想,在中國古典畫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畫語錄》中,石濤以太極陰陽哲學和老子哲學為方法論,還運用了許多獨特的概念范疇,構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極有價值的美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