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謀(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
高校音樂指揮教學策略分析與研究
高 謀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摘要】在高校音樂類專業(yè)課程中,合唱指揮是一門必修學科,也是一門綜合類學科,集理論、技能、審美等于一體,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但“放羊式”“鴨填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新時期音樂藝術發(fā)展客觀需求,需要結合課程特點,采取可行的措施,優(yōu)化音樂指揮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音樂;合唱指揮;教學策略
隨著合唱藝術日漸普及和提高,和合唱指揮緊密相連。就指揮而言,指揮并不是普通的打拍子,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需要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傳達內心情感,需要深層次揭示音樂作品內涵。為此,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各種主客觀因素,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優(yōu)化合唱教學策略,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指揮者。
學生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后,能夠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就合唱排練而言,屬于動手、動腦的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再創(chuàng)造,靈活運用新的知識點,提高實踐能力。在合唱指揮技能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起拍、預備拍、收拍等知識,靈活運用不同類型拍子打法,還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方法,比如,互助練習、集體練習,鞏固所學的合唱指揮技能技法,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具體來說,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熱身運動,使他們的身體、頸部等處于放松狀態(tài),更好地指揮合唱者,還要培養(yǎng)學生察言觀色的能力,使自己的指揮能夠有機融合到合唱中,能夠在合唱關鍵點給以合唱隊員重要的提示,確保合唱演出能夠順利完成,也能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指揮能力。
就合唱指揮而言,要加強練習擴大肋骨,但需要進行呼吸活動,還要通過不同途徑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下意識習慣動作,才能順利完成完美的歌唱呼吸,要學會氣沉丹田,掌握正確的呼吸技巧,獲取歌唱的動力,逐漸掌握作為一名合唱指揮需要具備的歌唱必要技能,所處的生理狀態(tài)。在呼吸的時候,口部要微微張開,保持口、鼻同時呼吸,不斷拉長聲帶,這是因為如果只用鼻子進行呼吸,無法順利拉長聲帶,更無法產生更多的泛音,保持優(yōu)美的音色。但不能用“si”來練習如何控制氣息,主要是因為采用這種方法進行練習,需要用牙去阻擋內部氣息的排出,不能很好地控制氣息,需要學會借助吸氣的肌肉有效控制呼氣的排出,提高合唱效果。
在掌握正確呼吸方法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持之以恒的練習,要引導他們根據(jù)自身已有水平,選取一些熟悉、簡明的作品,專注于相關的操作基本要求,盡可能達到理想的歌唱、指揮統(tǒng)一狀態(tài),并借助反復練習,成為一種下意識習慣狀態(tài),全身心融入到每次排練中。在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漸增大練習難度,練習不同類型的作品,通過實踐練習,不斷完善自身已有知識結構體系,提高自身技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還要要求學生注重坐、行走等姿勢,要保持指揮合唱時候人體的樂器狀態(tài),長此以往,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不斷規(guī)范自身動作。在此過程中,還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健康保健,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從容地進入工作狀態(tài),做好本職工作,有效指揮不同類型的合唱作品,更好地展現(xiàn)自身價值,并影響、激發(fā)合唱人員保持良好的合唱狀態(tài),高效完成合唱。
在傳統(tǒng)合唱指揮教學作用下,合唱教學、指揮教學處于獨立狀態(tài),二者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換句話說,在合唱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要向學生傳授合唱部分的原理內容,很少融入指揮部分的知識。同樣地,在指揮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合唱作品的指揮,但缺乏合唱隊員的配合,只能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合唱指揮。長此以往,合唱課、指揮課性質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前者之間成為排練課,后者逐漸成為形體課,嚴重阻礙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也無法順利完成具體的表演實踐。實際上,合唱、指揮二者屬于統(tǒng)一整體,學生在具備扎實聲樂、指揮知識的同時,還要反復排練合唱作品,才能高效完成合唱表演。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二者結合起來展開教學,要優(yōu)化利用雙向交流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根據(jù)班級學生已有水平,積極組織學生角色互換,在合唱訓練中,組織部分學生伴著合唱練習指揮,而在講解指揮知識與技能的時候,要讓部分學生進行合唱,進行必要的實地訓練,還能幫助剩余學生學會站在合唱隊員角度,準確把握指揮知識,領會指揮方法。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指揮、合唱的完美結合。
合唱指揮藝術屬于一門綜合藝術,集節(jié)奏美、和聲美、和諧美等于一體,表現(xiàn)形式具有特殊性,表現(xiàn)力極其豐富,有著任何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綜合美感。學生在掌握必要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還必須具備綜合藝術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其充分感受合唱指揮的獨特魅力,要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欣賞教學,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優(yōu)秀合唱作品,不同題材、流派的合唱作品,比如,交響曲《歡樂頌》,歌劇《茶花女》《費加羅婚禮》,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輔助工具,讓學生欣賞著名的演出作品,比如,“伏爾加之聲”“世界經(jīng)典合唱博覽”,引導學生在歌詞中準確理解作品內涵,和作者產生共鳴,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得到藝術的洗禮。
總而言之,合唱團演唱水平和合唱指揮水平緊密相連,而指揮便是整個合唱隊的最具權威的藝術指導,是合唱隊藝術生命的核心,起到靈魂作用。教師要綜合分析各種主客觀影響因素,優(yōu)化指揮教學策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練習方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指揮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借助再創(chuàng)造,不斷提高學生的指揮技能,成為新時期社會市場所需的高素質專業(yè)人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品質,塑造健全的人格,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穎.改進合唱指揮教學策略之我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4):157-158.
[2]王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大舞臺,2013,(12):221-222.
[3]劉玉.新時期我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大舞臺,2013,(10):203-204.
[4]田歌.論如何創(chuàng)新合唱指揮教學方法[J].戲劇之家,20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