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芳
(四川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230)
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處理
張春芳
(四川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230)
在聲樂藝術中,“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是歌唱藝術之靈魂,而歌唱時演唱者的情感表達又是一項內心富有想象力和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活動。在實際演唱中演唱者只注重演唱技巧而忽視作品的情感處理卻是一種普遍現象。本文從聲樂作品中的情感、聲樂演唱者對作品情感的處理兩個方面著重闡述作品情感處理的重要作用。
聲樂作品;情感;情感處理聲音;歌曲風格把握
(一)熟悉了解作品
聲樂藝術是用人的聲音來表達情感,情感蘊藏在聲樂之中,在“聲音—作品—情感”的體系中,作品是聲音和情感間的橋梁。當一個演唱者拿到作品時,首先必須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把詞曲里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充分理解,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才可能真正詮釋作者通過歌曲所表達的情感,給聽眾以最好的藝術境界和情感共鳴。所以,唱好一首歌需要做以下前期的案頭工作:第一,誦讀歌詞、熟悉詞意。通過反復而富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理解歌意,掌握歌曲咬字吐字的規(guī)律和法則,正確理解歌詞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內含,培養(yǎng)對作品韻律和樂感。第二,分析和掌握歌詞內容。要充分收集歌詞產生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等因素,充分體會歌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第三,熟唱曲調、唱準音高、掌握音樂節(jié)奏,熟悉音樂節(jié)拍,感受蘊含其中的旋律感,還要注意歌曲中的變換,包括節(jié)拍的變換和調性的變換轉調,符合詞歌意境。第四,找準換氣點、正確進行換氣。換氣混亂會影響歌曲演唱的完整性、表現力,影響聲音質量,無法體現歌曲的藝術意境和感情訴求。換氣是簡單的分句,更重要的是追求藝術表現,達到藝術效果。要根據歌詞意思、旋律分句和感情表現需要,找準換氣點和換氣方法,掌握好換氣速度。
(二)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每首歌曲都是作者的情感追求,都有其時代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現象、特定歷史、特定風貌。為達到演唱效果,營造出完美的藝術意境,演唱者就要準確而充分地表達出歌曲內涵,通過歌詞去挖掘主題情感和思想,充分了解詞、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作者所追訴的情感。如古曲《高山流水》的背景是伯牙萬分悲痛于鐘子期,在其墳前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碎,以至如今以“知音”來形容朋友間的情誼?!妒媛穹返谋尘笆菨h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于烏江,該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而《祝酒歌》要通過旋律給人的感受是熱情、奔放的,將抒情曲、舞蹈曲、進行曲為一體,達到普天同慶、共享豪邁的壯景,但這首曲的背景是結束“文革”浩劫歌頌祖國未來。只有了解這些基本的背景和作者情感訴求,才能充分體現歌曲風格。
(一)聲樂演唱要做到字正腔圓
聲樂演唱者在熟悉作品、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和理解作者情感訴求等因素后,就要采用演唱技巧展現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首先要對歌詞和譜子進行處理,使得語言和音樂能夠達到高度的契合和完善的結合。字正腔圓是契合和結合的基礎,旋律優(yōu)美、美麗動聽的歌曲必須要有清晰準確的吐字行腔進行表現。歌唱中的咬字、吐詞規(guī)律具有戲劇性、藝術表現性,它服從于藝術性地表達作者的情感訴求,遵循著音樂節(jié)奏、格式、音高和音域等的變化,所以生動的吐字和行腔對于表達來說非常重要。
(二)唱好歌曲的高潮部分
歌曲的高潮部分是感情最強烈的地方,也是歌曲最富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地方。高潮部分恰如其分地處理,能使所塑造的形象和所表達的情感躍然突出。常見的高潮部分有這幾種情況:一是,結尾處或接受結束的地方,如《孟姜女》。二是,歌曲的中間安排高潮,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三是,沒有明顯的高潮, 旋律起伏微小。四是有多個高潮,在演唱多個高潮的歌曲時, 應該分清主高潮、次高潮,如《清晰的記憶》。
對于不同位置的高潮,處理方式有差異,要做到恰如其分。處理的方法大致有漸進式、突發(fā)式、強收式。漸進式是指聲音力度和情感表現,隨著樂句所表現的內容漸進而逐步加強,最后推向高潮。突發(fā)式是是要在演唱過程中體現強烈對比,以強化某一場景和情感。強收式是在歌曲演唱的高潮中嘎然而止,追求余音繞梁、發(fā)人深思的效果,突出強烈對比而實現感染效果。各種處理方式應為場景表現和情感表達的目標合理安排,以達到最完美的表現效果。
(三)把握好歌曲的風格
聲樂作品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都有著其特定背景,與習俗、人文歷史、信仰、地理環(huán)境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不同的民族藝術風格差異比較大。中國民族豐富,藝術風險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個性突出。高源雪山的藏族同胞,質樸敦厚、粗獷堅強;維吾爾族熱情爽朗、風趣瀟灑、能歌善舞。如《草原之夜》, 作為維吾爾族風格的代表之作,被譽為“中國的小夜曲”,以口語化吟誦式的音調、富有民族個性特色裝飾音、滑音,以平穩(wěn)的低聲飛向上揚的旋律、柔和圓潤、優(yōu)美抒情, 具有深邃的意境。而具有多民族的云南,又富含著典型的山清水秀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和多民族文化習俗,由此產生了風格獨特的民歌藝術,風格上以明亮清秀、活潑甜美、靈巧柔美為主調。東北地區(qū)、江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中原地區(qū)等都各具特色。演唱者要了解和熟悉這些風格,在歌詞的情感表達中融會貫通,才能得心應手。
如上所述,情感是聲樂演唱中內含的核心成份。“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作品從被創(chuàng)作、被演唱到被欣賞都是因情感而發(fā)的,是作家動之以心、歌者用之以心、聽者感之以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歌唱藝術的水平是技藝與情感完美結合。只注意演唱技術而忽視對背景的了解、對情感的追求,都不可能達到喚起共鳴的效果,不是藝術的追求。缺乏情感準確抒發(fā)和生動表現的歌唱,是沒有靈魂的。聲樂藝術的魅力取決于歌曲的情感表達與生動表達,缺少情感的抒發(fā)和生動形象的表演,不屬于藝術表現,“呆若木雞”。
[1]余篤剛.聲樂語言藝術[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2]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M].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
[3]梁中雙,高植.淺談聲樂教學中作品的情感處理[J].戲劇之家,2014,(14).
張春芳(1986—),女,山東濰坊人,四川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工會干事,研究領域: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