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利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
我國公正量刑保障機制研究
范美利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摘要:近年來,我國公正量刑問題成了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又一個熱門話題,據有關報紙刊登了一份關于某省人民法院規(guī)范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司法調查報告,隨即在全國法院系統(tǒng),法學界和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此拉開了我國公正量刑保障機制“運動”。應當說,公正量刑問題確實是當前我國刑事司法領域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有關量刑保障機制公正化的努力均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當然法律改革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量刑保障機制本身也應該公正化。
關鍵詞:公正;量刑;保障
(一)量刑失衡
1.同罪異罰,即對相同或者相類似的犯罪行為判處截然不同的刑罰。當然,這不是基于“刑罰個別化”的考慮,而是由于量刑標準把握不統(tǒng)一所致。其主要原因有:權利干擾,利益干擾,司法人員綜合素質不高。因此,我國現行的公正量刑的保障從制度與技術層面圍繞著如何做到同案同罰的刑罰的統(tǒng)一,忽視甚至排斥刑罰個別化。不少法官為追求公正量刑,制定了旨在做到同案同判的量刑規(guī)范性措施,如制定了相應的細化量刑指南,“同案同判”的案例指導制度。在觀念上認為量刑公正等同于“同案同判”,即相同的罪行相同的情節(jié),它們的量刑結果相同。
2.刑罰不對稱,刑罰畸輕畸重。根據刑罪相當原則,法官量刑時應當堅持最嚴厲的刑罰與最嚴重的犯罪相對應,比較嚴厲的刑罰與比較嚴重的犯罪相對應,比較輕微的刑罰與比較輕微的犯罪相對應,避免將高等級的刑罰對應低等級的犯罪,但是在實踐中,重罪輕判以及輕罪重判的現象經常發(fā)生。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法官個人方面的原因,如法官的專業(yè)素質,個人性格,情感以及道德觀念等,均可能影響其量刑的過程和結果。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如黨政領導的干預,親情友情的影響,社會形勢的變化等。但更重要的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即刑法制度性缺陷是法官量刑不規(guī)范的真正的罪魁禍首,也是刑事司法改革應當解決而且是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3.法官刑罰裁量權過于自由是產生量刑偏差的主要原因。產生量刑偏差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學者認為,賦予法官不受限制的刑事自由裁量權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但實際上法官享有非常寬泛的自由裁量權,如在一些案件中,裁量過程中,裁量過程中的“自由”,有的法官自己也承認,幾乎能夠理解為“任意”。有權利的人濫用權力是經常發(fā)生的事,法官在特定范圍內擁有自由裁量的選擇權和處分權,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猶如一把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產生危機,如果用之不當,便不可避免的產生許多消極后果。
(一)量刑統(tǒng)一與個別化的關系
設計的量刑措施能否有效的保障量刑的公正,在觀念上還應理順量刑統(tǒng)一與量刑個別化的關系。量刑統(tǒng)一指通過類似案件類似量刑。它注重整體公正,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量刑統(tǒng)一是通過制定統(tǒng)一的量刑規(guī)則,限制法官自由裁量實現的。而量刑個別化強調針對具體案件的差異做出與犯罪行為和犯罪行為人相適應的刑罰,強調個案公正。
不少學者認為量刑統(tǒng)一與量刑個別化相對立。如有學者認為量刑統(tǒng)一是無視差別的一視同仁的統(tǒng)一,而量刑個別化則強調不同案件的不同刑罰結果。據此,學者認為二者截然對立。因此,為解決當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同案不同判的量刑不公現象,學者們普遍贊同通過制定統(tǒng)一的量刑規(guī)則,保證量刑統(tǒng)一,確保量刑公正。
筆者認為事實上,量刑統(tǒng)一性和量刑個別化并非截然對立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法官只要根據公正的刑罰,根據統(tǒng)一的量刑規(guī)則即可獲得統(tǒng)一的刑罰。該統(tǒng)一的刑罰能兼顧整體公正和個案公正;但個別情況下,過于強調量刑統(tǒng)一性會忽略量刑個別化而有失個案公正。因此,刑事立法要針對典型案件而設計的。對于典型案件,根據法律規(guī)定量刑而獲得的統(tǒng)一的刑罰既體現了整體公正又體現了個案公正。同時,只要刑事立法摒棄了個性的東西,因此,有時會存在根據統(tǒng)一的刑法規(guī)定處理個案時會獲得背離個案公正的刑罰結果。所以,量刑統(tǒng)一與量刑個別化的關系是對立統(tǒng)一的。
(二)量刑自由裁量權的“收”與“放”
一個國家的量刑公正保障措施,都圍繞法官量刑自由裁量權的“收”與“放”。量刑自由裁量權是指在定罪的基礎上法官根據案件事實,刑法規(guī)定的法定刑刑種以及幅度做出的宣告刑的裁量權。即法官在刑法規(guī)定法定刑幅度內,基于對犯罪行為人的行為危害和人身危險性的判斷而對犯罪行為人分配刑罰的權力。法官在量刑中的自由裁量權是不可能被剝奪的,剝奪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就等于剝奪法律本身,但是也應當看到,自由裁量是法官將抽象的刑法的規(guī)定運用于具體案件的過程,離不開法官的主觀判斷與邏輯思維。影響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一定程度上由于法官的法律素質以及職業(yè)道德等。當法官法律素質差,法官的職業(yè)道德水準低,則會導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濫用,造成量刑失衡以及量刑不公正。因此,保障量刑公正,要在觀念上明確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收”與“放”的關系。
一方面法律的適用離不開法官自由裁量,另一方面法官的自由裁量又必須受到法律制約的相對自由裁量模式是值得推崇的,所以,對法官的自由裁量應有“收”與“放”。當前,在我國還存在有些法官素質低的問題,因此,對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權應進行限制。主要通過規(guī)定量刑原則,合理細化法定刑幅度,設定量刑情節(jié)的適用幅度,明確量刑基準,量刑步驟等進行限制。這是對法官量刑裁量權的“收”。但同時,還要體現對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權的“放”。這種“放”主要體現在:正在量刑原則方面既有刑罰統(tǒng)一性的規(guī)定又有刑罰個別化的規(guī)定。法定刑的設定有幅度,量刑情節(jié)的適用等由法官自由裁量。對統(tǒng)一的量刑規(guī)則的適用僅具有參考性而非強制性。而法官的量刑自由裁量權“收”主要表現為為防止法官因此而濫用量刑自由裁量權,可從判決中的量刑說理等方面進行制約等。
量刑公正的實現,真正意義上需要相對確定的量刑標準以及司法體制上的重大變革。雖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現行的司法體制下量刑公正也不是不可能實現。困難只是暫時的問題,它可能是公正量刑改革的障礙,但是公正量刑的進一步發(fā)展絕不應該止步不前。關于公正量刑的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問題已無需論證,現在的關鍵問題及重要任務是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公正量刑的指導規(guī)則。
[參考文獻]
[1]李艷玲.量刑方法論研究[M].北京: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2]張?zhí)旌?量刑公正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3]李榮.公正量刑保障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
[4]陳嵐.量刑建議制度研究研究[M].武漢:武漢的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D92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24-0175-02
作者簡介:范美利(1992-),女,漢族,黑龍江雙城人,黑龍江大學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