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真
(410006 中南大學 湖南 長沙)
淺析對內幕交易的禁止與處罰
李家真
(410006 中南大學 湖南 長沙)
內幕交易是證券嚴厲禁止的行為,嚴重損害證券市場正常運行,損害證券人的合法利益。目前我國對內幕交易的處罰主要表現(xiàn)在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中,民事責任追究機制尚不完善,而刑事犯罪的防范與處罰也存在一些亟需改進之處。
內幕交易;民事責任;刑事責任
內幕交易的主體是掌握尚未公開而有重大影響的證券信息的人,具體有:內幕人員、合法取得內幕信息的人員、非法獲得內幕信息的人員。內幕人員指董事、高級職員、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股東等與相關公司或其股東有信賴關系的人。合法取得內幕信息的人員包括公司董事、監(jiān)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發(fā)行股票公司的控股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及由于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證券交易信息的人員(公司秘書、機要人員、打字人員等)。此外還有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由于法定的職責對證券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和社會中介機構或者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合法獲取內幕信息人員的范圍比較廣泛,只要其是通過正當渠道獲取信息的,就可以認定為是合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員。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員指缺乏合法渠道獲取信息,通過竊取、誘騙等方式或手段獲取尚未公開的證券信息。內幕消息則是指在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均為內幕信息。內幕信息具有:價格敏感性、未公開、確切性等特征。這些信息都涉及到公司的重大問題,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股東利益。
我國(證券法》第七十三條規(guī)定:“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活動?!痹摋l規(guī)定了禁止內幕交易。內幕交易通常的表現(xiàn)形式為擁有內幕信息的人利用該內幕信息進行交易,以自己的名義買賣,與他人合伙買賣,或以其他形式買賣。
我國1993年《股票發(fā)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和2005年《證券法》明確了內幕交易行為人應承擔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是損害賠償。目前,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是我國內幕交易行為人承擔的兩種主要的法律責任。但是,受害人的利益無法通過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得到補償。內幕交易民事責任機制的實現(xiàn)在對受害者的權利進行救濟,提高內幕交易規(guī)制效率。可以通過以下兩方面來完善我國內幕交易的民事責任機制:
第一,構建內幕交易損害賠償請求權制度。目前,我國對內幕交易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并未做出規(guī)定,鑒于證券案件的復雜性,我國以內幕交易結束做為內幕交易的終點來確定內幕交易損害賠償請求權人具有較好的實踐性。同時應當遵循實際進行了證券交易行為并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存主觀善意而進行證券交易行為等合法證券人的行為特征。因內幕交易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的人為內幕交易民事賠償責任的責任人,可以是內幕人員,也可以是內幕人員以外的進行內幕交易承擔民事責任的人。以所受損失、侵權人因侵權行為所獲利益等合理方式來確定賠償范圍。
第二,完善內幕交易民事責任機制的程序保障。設置訴訟前置程序內幕交易損害賠償請求權制度,可以緩解法院訴訟量大和訴訟成本高的壓力,也可以為原告提供相關的起訴證據。我國設置了行政處罰作為前置程序,可以作為參考來設置民事前置程序。
對內幕交易的規(guī)制僅僅依靠證券監(jiān)管部門或偵查機關根本難以完成。規(guī)制內幕交易犯罪需要將“打擊”和“預防”相結合,建立一個由監(jiān)管機構、偵查機關、證券經營機構以及投資者等多個主體聯(lián)合防范、控制的多層次網絡,從而達到預防和減少內幕交易犯罪的目的。防范方面,應當廣泛開辟內幕交易犯罪線索與案源,增強偵查主動性犯罪線索,對曾經涉嫌內幕交易犯罪人員的基本情況、活動區(qū)域、涉案領域等信息進行匯總整理,造冊登記,建立和完善檔案資料。深入研究犯罪規(guī)律,進行必要的案前調查,謹慎把握受理案件的環(huán)節(jié),嚴格依照刑法、證券法等準確認定案件性質。強化溝通協(xié)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證券監(jiān)管、審計、稅務、技術監(jiān)督、紀檢、監(jiān)察等部門通過協(xié)作,實現(xiàn)信息共享。處罰方面:偵查階段成立專案組,圍繞內幕信息的傳遞、資金流動、證券賬戶交易以及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全面展開偵查。審判階段可以吸收具有專業(yè)知識的人員參與到審判中來,增強判決的合理性。對嚴重的內幕交易行為應當加大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絕不姑息。
隨著內幕交易的頻發(fā),提高內幕交易規(guī)制的效率十分迫切。建立健康有序的證券市場,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的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等預防性措施。只有事前的監(jiān)管預防與事后懲處措施同時強化,才能對內幕交易起到更好地規(guī)制效果。
[1]陳甦.證券法專題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45.
[2]楊峰.證券民事責任制度比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263.
[3]彭真明.證券欺詐民事救濟制度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96-97.
[4]郭鋒.內幕交易民事責任構成要件探討[J].法律適用,2008(4).
[5]畢惜茜.“偵查訊問方法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J],2013(5).
[6]何宏斌,李波陽.“技術偵查措施法制化問題探討”.湖北警官學院學報[J], 2011(4).
李家真, 男,漢族,中南大學在讀法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