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鐵菊
(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遼寧 鐵嶺 112001)
?
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護理對策
胡鐵菊
(鐵嶺市中心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遼寧 鐵嶺 112001)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對策。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臨床資料,通過探究患者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應護理對策,以分析臨床護理對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影響。結果 經(jīng)護理后,本組53例患者痊愈23例,進步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90.57%,且護理后患者總體生活質量評分達到(85.70±4.28)分。結論 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應用針對性護理措施可避免多重耐藥菌的傳播,并改善臨床療效,具有實用價值。
【關鍵詞】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對策
多重耐藥菌感染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安全問題,隨著近年廣譜抗菌藥物廣泛應用,臨床細菌耐藥的情況日益嚴峻,給臨床診治與護理工作帶來較大難度[1]。為尋求降低醫(yī)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本次回顧性分析53例多重耐藥菌醫(yī)院感染患者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臨床資料,患者男女比例為29∶24,年齡43~70歲,平均(58.72±4.39)歲;經(jīng)實驗室痰標本化驗,共檢出53株多重耐藥菌,包括31例鮑曼不動桿菌,15例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4例產(chǎn)ESBLS大腸桿菌及3例銅綠假單胞菌;29例患者是由外院轉入,24例是由本院其他科室轉入呼吸內科。
1.2方法
1.2.1感染因素分析方法:結合病歷資料及實驗室化驗結果,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合并多種基礎疾病、侵入性操作、體質與免疫力較差、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及消毒不到位等。
1.2.2護理方法:針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高危因素,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與本院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消毒隔離制度、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及規(guī)范護理流程等護理對策。①完善消毒隔離制度:確診感染的患者應予以同一病房或單人病房隔離,并張貼隔離標識,醫(yī)療器械及用具固定使用并常規(guī)消毒,直至2次復查均提示陰性后解除隔離;相關醫(yī)務人員進入病房應執(zhí)行嚴格防護措施,戴口罩及帽子,必要時穿防護衣,治療前后均徹底洗手并消毒;保持病房良好通風與換氣,病房內桌椅及醫(yī)療器械均予嚴格消毒,患者體液、血液及被污染敷料均予以廢棄并嚴格處理,患者出院后予末端消毒。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堅決執(zhí)行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及應用預警機制,參照藥敏結果選用合理抗菌藥物,慎重選擇廣譜抗菌藥;根據(jù)藥物藥理特性安排用藥時間,并注意不同抗菌藥配伍禁忌。③規(guī)范護理流程:針對不同患者采用相應護理措施,若進行機械通氣患者需加強呼吸道護理,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時清除分泌物與引流物以保證呼吸道的暢通;尿管留置患者應良好消毒尿道口,放輕動作以避免損傷,保證導尿管密封,尿袋的位置應低于床面,避免尿液逆流。
1.3效果判定:參考《抗菌藥臨床評價療效標準》評價效果。痊愈:癥狀與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痰培養(yǎng)提示陰性;進步:癥狀好轉,實驗室檢查大部分正常,痰培養(yǎng)提示陰性;無效:病情加重,痰培養(yǎng)提示陽性[2-3]。
2.1本組感染危險因素:經(jīng)多因素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藥菌與合并多種基礎疾病、侵入性操作、體質與免疫力較差、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及消毒不到位等因素均相關,其中以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及消毒不到位等更為突出。
2.2患者經(jīng)護理的效果:本組53例患者痊愈23例,進步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達90.57%,且護理后患者總體生活質量評分達到(85.70 ±4.28)分,提示針對性護理對策的臨床應用有效性。
多重耐藥菌可誘發(fā)肺炎、菌血病、中耳炎及腦膜炎,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且大部分通過接觸傳播,由此可知,有效預防并控制多重耐藥菌傳播是保障患者及醫(yī)務人員安全的重要舉措[4]。本次通過分析53例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臨床資料,得出感染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不合理應用及消毒不到位等。為避免多重耐藥菌傳播并保障患者、醫(yī)務人員安全,本次針對上述因素提供相應護理對策,并取得較為理想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53例患者經(jīng)針對性診療與護理后,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0.57%。究其原因,與護理對策的針對性與合理性密切相關,首先,針對消毒不到位這一因素,本次采用完善消毒隔離制度措施,將確診患者隔離,并保證對患者的有效治療,在進行病房消毒基礎上促使患者病情好轉,為避免病菌傳播,醫(yī)務人員均加強自身防護,從而有效保障患者及醫(yī)務人員安全。其次,加強對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管理,避免抗生素濫用,根據(jù)抗菌藥物等級及其藥理特性,增強用藥的合理性,從而實現(xiàn)抗菌藥物發(fā)揮最大限度效果并避免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5]。最后,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針對性基礎護理,目的均在于降低感染風險,減少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最終達到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研究結果還顯示,經(jīng)一系列針對性護理,患者生活質量達到(85.70±4.28)分,再一次驗證針對性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措施可避免多重耐藥菌的傳播,并提升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田桂珍.呼吸內科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6):437-439.
[2] 董鳳英.呼吸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對策[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6):592-593.
[3] 吳艷春,曾金鶯,伍麗霞.重癥監(jiān)護病房多重耐藥菌感染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24-125.
[4] 張君.護理內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15):181.
[5] 張江平.呼吸內科患者多重耐藥菌醫(yī)院感染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5):3250-3251.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4-02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