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冬
俗話說:“各有各法,只要得法。”數學教學專家邱學華歸納一堂好課的基本特征是三個字:趣、實、活。語文特級教師袁浩歸納一堂好課的標準是四個字:新、實、活、樂。假如再將這兩位專家的觀點歸并梳理一下,就可概括出四個字:趣、實、活、新。其中“趣”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實”主要體現(xiàn)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扎實;“活”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教學方法的靈活,學生思維的活躍,課堂氣氛的活潑;“新”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有開拓精神,能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常教常新,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
語文課并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一些好的教學方法。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呢?以下是我教學中的一點做法:
一、多樣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調動主體積
極性
在課堂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引導學生主動構建起自
己的知識結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廣泛合作。根據教材內容不同的特點,編寫不同的教學方案,該談的談、該講的講、該討論的討論,讀、議、講、演穿插進行,通過恰當的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提問、積極參與討論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主體的參與性、積極性,從而也使教師完成了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我還經常讓學生給課文配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教《狼》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根據課文故事情節(jié)畫幾幅插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在學古詩時,就讓學生給古詩配畫等。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每節(jié)課不同的特點,制作相應的課件,許多課件里都包含了視頻欣賞、課文朗讀欣賞、音樂欣賞、書畫圖片欣賞等內容,用這些動態(tài)的東西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切忌濫用(如果沒有這部分可以刪去)。
三、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
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fā)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小組合作式探究學習
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化的。一般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前,我會根據課文內容,事先設計若干層次的子課題,倡導學生發(fā)揮自主精神,自行設計、自行組織、自行探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
能力。
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戲曲大舞臺》,我就設計了這樣幾個子課題:
1.關于京劇——第六學習小組
2.關于川劇——第三學習小組
3.關于昆劇——第一學習小組
4.關于黃梅戲——第五學習小組
5.關于粵劇——第二學習小組
6.關于潮劇——第四學習小組
確定了這幾個與課文有關的題目之后,我再給學生提出要求:
(1)六個學習小組按不同題目查找資料,每小組推出一位發(fā)
言人。
(2)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不斷分析和互相交流。
(3)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做小組匯總分析,一起確定所需要的信息,準備在下一次“展示會”上展示。
這幾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在圖書館一泡半天,有的跑到書店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這期間,我并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因為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
在展示會上,每個小組拿出的東西異彩紛呈。他們把收集到的資料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有關這些戲曲發(fā)展的幻燈片、有戲曲的表演的片段,豐富的內容讓同學們大開眼界,短短的一節(jié)語文課學到了許多以前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此后的綜合性活動基本上以此形式開展。
五、倡導快樂語文,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
比如,組織學生辦手抄報、編課本劇、編書、寫自傳、看名著寫讀書報告、寫調查報告等等,用多種方式將語文學習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如,讓大家把《皇帝的新裝》《石壕吏》等矛盾沖突集中而又頗具意味的故事,改編為短小精悍的課本劇。具體要求為:
1.深究內容,分析角色。讓學生在眾多背景材料中全面吃透角色的本質特點,編寫出劇本。
2.自由組合,雙向選擇。從導演策劃到“劇組演員搭檔”,全由“眼睛雪亮”的“群眾”推薦構成,挑選出了最適合的角色,又能大膽表演的同學,保證從初創(chuàng)到表演的“一條龍”。
3.教師指導,師生交流。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予以指導,并進行督促檢查,師生雙方不斷修正、完善。
4.匯報演出,提供課堂舞臺。一番努力出成果。我們終于看到了皇帝挺胸腆肚的蠻橫與無恥,故作鎮(zhèn)定的眼神中掩飾不住的虛偽與慌張,騙子的大剪刀在空中揮舞,還有時代感頗強的“中西合璧”的杜甫,就后者而言,把樂府詩歌譯為白話文,再改編為臺詞,已屬不易,又涌入鮮活的詞語,還加得那么自然和諧,學生的潛能不容忽視!許多同學由此改變了對“學習”的看法和態(tài)度。
又如,假期開展自編書活動,具體要求(七年級上學期):
(1)自編書以15~20頁為最好。文章均以鋼筆謄抄在三百字的稿紙上,在稿紙的右下角注明頁碼,提倡在稿紙的適當位置做自己喜歡的美術創(chuàng)意,但要注意畫龍點睛為宜。
(2)據大綱要求,初一學生要在初一階段讀完《西游記》,因此本次創(chuàng)作以對《西游記》的讀書感受和內容掌握為主要編輯對象。
(3)欄目新穎豐富:如“個人小創(chuàng)作”“精品屋”“校園采風”“青春論壇”“熱點聚焦”等。相信你的設計會更巧妙、更富有創(chuàng)意!
(4)封面、封底采用厚實一點的紙張,依靠自己的審美能力為它設計一個精美的裝幀,精心擬定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題目。
(5)扉頁:可以寫個人小傳、序言,也可以寫青春寄語、新春寄語等。并在適當的位置貼上自己的一張四寸的照片,并加入簡介(可以請家長為你寫序)。
(6)第二頁寫上目錄,要標明每篇文章所在的頁數,可以參考一些雜志的編輯。
六、改革語文評價方法
采用書面測試、口頭表達、平時小組學習成績統(tǒng)計和學生小組評議及任課教師評定等方式,得出每一項的成績,然后按比例計算實際得分。
七年級口頭表達評定我采用自選話題三分鐘演講的形式,八年級采用朗讀名篇和即興說話的形式。
參考文獻:
楊蓓玉.讓語文課走進學生的真實世界[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2(0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