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tǒng)陳舊的初中生物教學模式已經落后不堪。在眾多外在形式的挑戰(zhàn)下,在教學內在需求的變更下,初中生物教學必須進行實質性的轉變,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實現生物教學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初中生物;改革;師生互動;情境教學;實驗設計
初中生物是對地球上各種生物奧秘的一種探究和分析,是一門基礎性與自然性為一體的實用科學。實現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認真剖析初中生物知識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質,就必須探究得以改革與優(yōu)化的科學措施。
一、重在師生互動,營造和諧氛圍
師生互動是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有效措施,是師生之間相互協助、共同致力達成教學深度和廣度擴展的一種高效手段。初中生物是對人體、動植物等的一種解讀,其枯燥無趣味的內容會使教學活動陷入一片死寂的狀態(tài),會使教學的氛圍陷入僵局。以師生互動調節(jié)初中生物教學活動,讓師生之間在通力合作下共同發(fā)現生物問題、討論生物問題、解決生物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中明晰事理,讓師生在互動合作中層層剖析生物知識,獲取其內在的本質。
二、重在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情感調節(jié)
情境是吸引學生主體自主建構知識的一種環(huán)境,是豐富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需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作用下達成情感的升華,讓學生在生動、形象中主動探究生物知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感官的體驗下達成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合體。例如,在初中生物《人的生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排卵、受精、懷孕至胎兒形成、成長、出生的示意圖或是動畫,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以視覺感知人體的奧秘。
三、重在實驗設計,強化知識記憶
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生物實驗不僅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實驗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分析、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身操作中掌握相關的生物理論知識。例如,在初中生物《細菌》的教學中,單純地依靠語言很難概括出細菌的真實形態(tài),只有通過實驗操作才能讓學生見識到細菌的真實狀態(tài)。
總之,初中生物教學要緊扣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理念,要認真剖析生物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本質,要以與其相適宜的策略達成其教學的高效、高質。
參考文獻:
王惠琴.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江南大學,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