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遜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螺旋CT和MRI診斷分析
王 遜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目的探討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螺旋CT和MRI診斷分析。方法選取我院56例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患者,收集其全部臨床相關資料、CT和MRI診斷,進行分析。結果在56例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患者中,左側的有18例,右側的有29例,雙側的有9例,共有65處病灶,病灶的直徑為3~10 cm,表現為類圓形或是不規(guī)則形狀,邊界整潔;在CT的表現下脂肪組織是低密度的,而MRI的T1WI和T2WI均顯示為高信號,以脂肪為主的有34處;軟組織處CT值較高,MRI與肝處信號類似,以軟組織為主的有31處,增強掃描強度后,脂肪處不強化,而軟組織處會有輕中度不同的強化;4例有鈣化現象,3例有出血病灶,2例表現為壞死。結論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螺旋CT和MRI診斷有一定的特征性,利于術前診斷,得到了臨床的認可,值得推廣。
腎上腺髓樣脂肪瘤;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
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是屬于良性的腫瘤(無功能性),它產生于腎上腺從組織學組成方面講由成熟的脂肪組織和類骨髓軟組織組成,絕大多數發(fā)生于腎上腺髓質,罕見發(fā)生于腎上腺之外的組織。早期階段絕大多數無癥狀,當長成巨大腫瘤時,表現為腹部不適、腹痛、腰背疼痛、腫塊、癥狀不典型及病史長者可達十余年,少數患者有血尿,高血壓[1]。極少數病例由于腫瘤破裂出血至腹膜后而產生休克,或表現為急腹癥。本文對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患者的CT和MRI進行了分析,現做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56例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患者,已經經過病理學研究得到證實,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齡在28~63歲,平均年齡42歲,上腹部不適的有5例,腰背部有酸痛不適感的7例,有19例患者因體檢偶然發(fā)現病癥,有3例患者伴有高血壓,病程5 d~1.5年。
1.2 方法:56例患者中,有27例進行CT檢查,24例進行MRI檢查,有5例患者同時進行CT和MRI檢查。CT檢查:以120 kV等為參數進行掃描,2.0 mm層厚度,間距為1.0 mm,增強掃描是以3 mL/s左右的速度靜注非離子型對比劑90 mL,濃度在300 mg/mL,在注射40 s、90 s、4 min后進行動脈、實質和延遲期的掃描。MRI檢查:利用核磁共振進行掃描,同樣以3 mL/s的速度靜注Gd-DTPA20 mL進行增強掃描,在注射40 s、90 s、4 min后進行動脈、實質和延遲期的T1WI和T2WI掃描。
在56例腎上腺髓樣脂肪瘤患者中,左側的有18例,右側的有29例,雙側的有9例,共有65處病灶,病灶的直徑為3~10 cm,表現為類圓形或是不規(guī)則形狀,邊界整潔;在CT的表現下脂肪組織是低密度的,而MRI的T1WI和T2WI均顯示為高信號,以脂肪為主的有34處;軟組織處CT值較高,MRI與肝處信號類似,以軟組織為主的有31處,增強掃描強度后,脂肪處不強化,而軟組織處會有輕中度不同的強化;4例有鈣化現象,3例有出血病灶,2例表現為壞死。
相關研究顯示腎上腺的皮質或是髓質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刺激,就會往類骨髓軟組織和脂肪組織方向分化轉化,這樣就容易形成腎上腺髓樣脂肪瘤。這種脂肪瘤由體內已經成熟的脂肪組織和類骨髓軟組織共同構成,但是這兩種成分的含量各不相同,所做出的標本橫切面,脂肪組織所構成的部位主要以淡黃色為主,內部有較少的病灶區(qū)的造血組織,而類骨髓組織主要以褐色為主,它會分布在脂肪當中,一旦腫瘤中含有較多量的造血組織(骨髓成分)出現出血或是破裂的概率就會顯著增高。腫瘤處會有殘余的腎上腺皮質或是腎上腺被膜所構成的假外包膜,通過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已分化成形的脂肪細胞和分化到不同程度的造血干細胞,同時會有壞死的脂肪或是出血現象,偶爾也會出現鈣化,沒有骨組織的情況。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患者臨床表現不明顯,很多情況都是在體檢時意外發(fā)現的。但是一旦腫瘤體積變大妨礙周圍的正常組織器官或是在腫瘤內部出現了壞死、出血,就會誘發(fā)一些臨床表現,如高血壓、腹痛、腹部有包塊、血尿等,也會有較少一部分患者由于內部出血而必須進行手術進行治療[2]。很多患者出現高血壓就是由于體積偏大的腫瘤壓迫到腎血管而產生的,同樣該病癥也會可合并有糖尿病、柯興綜合征等。
腎上腺髓樣脂肪瘤主要通過CT和核磁共振成像來確診,CT檢測是診斷該病癥的首選方法,在片中可以觀察到腫瘤呈圓形或是類圓形,是一種不均勻密度的團塊,它的四周有較為清晰的邊界,外部有一層包膜,內部不均勻分散著不等量的分隔開來的條狀高密度的影像,通過分析得知腫塊內部的脂肪組織CT值大多都小于-20 HU,而造血組織的CT 值大多數都大于15 HU。檢測到腫塊大小因患者而異,一般會偏大,直徑約在3 cm以上,大約有1/5的患者腫瘤有鈣化的跡象,信號增強后再掃描其腫塊沒有顯著性增強。很多資料研究表明,腎上腺髓樣脂肪瘤增強掃描后不強化是鑒別它的特征性表現。MRI在成像和掃描作用下,展現了病灶位及其周圍組織器官的相對關系,可以更為敏感的顯示出病變區(qū)域,更好的對腎上腺髓樣脂肪瘤內的脂肪及類骨髓成分進行分析,T1WI和T2WI都可以看到高信號影像,脂肪阻礙了序列信號的下降是本病癥的特征性表現[3],但是MRI在腫瘤內的鈣化方面受到一定局限,有時要聯合MSCT進行檢查,得到更為準確的診斷。B超也是臨床上的檢查方法,它的圖譜主要決定于腫瘤內部脂肪組織與造血組織的含量差異,大部分的邊界較為清晰、被膜有完整強力回聲的包塊,有些會摻雜不規(guī)則的回聲區(qū)域。
[1] 王東燁,李勇,蔡兆熙,等.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CT和MRI表現[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2,12(6):448-450.
[2] 唐浩.腎上腺髓樣脂肪瘤的CT和M RI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7(4):54-56.
[3] 楊海慶,馮平勇,張慧清,等.多層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在腎上腺髓質脂肪瘤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薈萃,2008,23(6):413-415.
R445;R737.11
B
1671-8194(2016)33-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