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選能
摘 要:數(shù)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既有對于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育,也有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當前階段學習以及日后的發(fā)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意義。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認清數(shù)學學習目標、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技能、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以便能夠更好地提升數(shù)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復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61-01
一、引導學生認清學習目標,為有效學習做好鋪墊
在小學時期由于學生自身的心智發(fā)育不完善,對于學習的認知能力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漫無目的,學習效率相對較低。俗話說“沒有目標而學習,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是收不到良好學習效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數(shù)學學習的目的、學習任務、知識范圍、順序與結構,讓學生能夠對于學習重點與難點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以便能夠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認知能力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其:知道每一位學生現(xiàn)在學到了什么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么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師生雙方明確的教學的方向,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開展科學的教學規(guī)劃,才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因地制宜的開展教學工作。
二、引導學生抓好基礎積累,為有效學習打好基礎
學習的過程其實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斷積累、認知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勸學》中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學生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基礎知識積累,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打好基礎。
首先要引導學生做好概念的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nèi)容一一區(qū)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等等。通過基礎條件的改變讓學生對于基礎概念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知。
另外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以便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來,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數(shù)學知識具有較強的對比性,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的不同知識進行有效的對比記憶,以便能夠更好的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特別是對于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shù)、分數(shù)的乘法意義,學生們?nèi)菀谆煜R獜恼麛?shù)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shù)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
計算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計算技能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式子,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在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積累的同時,老師還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shù)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數(shù)誰多誰少?稍微這么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應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lián)系?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
三、注重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有效學習拓展渠道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數(shù)學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教師不可能一一引導學生進行題型的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解題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以便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運用技能。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學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讓學生能夠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來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
此外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變的能力:通過一個題型的解析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教學的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于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
當然教學中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八寶粥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8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么擺)這時不急于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以免學生單純的形象思維造成的設計誤區(qū)。
四、注重開展知識鞏固,引導學生不斷超越自己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學得快、忘得快,教學中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科學的記憶和遺忘的規(guī)律,重視信息反饋原理的運用,及時鞏固當堂效果,例如通過課下習題及時進行剛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另外也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科學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在這方面應做到:細水長流逐一補,以新帶舊分散補,突出對象個別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班里成立幾個小組,每小組選擇一個學習好的負責,成績好的學生教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成績差的學生進步了,成績好的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身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整個班掀起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引導學生不斷超越自己、不斷進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希仁.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流程模式的探究.《學周刊》.2011.
[2] 王德學.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才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