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宇新疆兵團第一師農廣校
淺談激發(fā)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張鑫宇
新疆兵團第一師農廣校
摘要:中職英語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操作性,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淺談如何更有效激發(fā)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等方面探討。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英語興趣
興趣是中職學生完成好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目的最好的老師,提前其英語學習興趣則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推動中職學生樹立良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必要的交流溝通技能、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近幾年來,入學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存在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導致畏難、厭學情緒、消極情緒嚴重,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主動性差,依賴性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薄弱等問題,特別表現(xiàn)在眾多學習課程中,嚴重缺乏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片面地認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使用的場合也不是特別多,學校沒有必要開設這門課程,更別說是去學習掌握這門語言;還有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底子比較差,“破罐子破摔”,認為中職學生只要學習專業(yè)技術課就行了,對他們來說是“英語無用武之地”,可以不學。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呢?我根據(jù)與學習的交談和工作實踐,形成幾點看法。
人的手指有長有短,人的能力也有大有小,學習興趣也有強弱之分。中職學生因自身基礎和狀況不同,對英語知識、課本信息、做人道理等理解和吸收程度不盡相同。在實踐教學中,只有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因人施教,分人教學。中職學生的因人施教,分人教學,就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采取由易到信、由淺入深等方法,逐步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知識理解能力、認知社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幫助他們重拾學習英語的信心,讓他們逐步意識到英語是對外交流的工具,不是阻礙他們學習的“包袱”、“累贅”、“攔路虎”。有了自信心,中職學生才到感受自己并不低人一等,也有信心把英語成績搞上去,在課堂上用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中、看法,擺脫生怕被人嘲笑的自悲心理。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堂上都具有雙重心態(tài):一方面他們羨慕老師,渴望自己能講幾句;另一方面卻又羞于開口。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障。中職學生由于成績不佳,自律性差,自卑感較強,總是擔心老師拒他們于受教育的大門之外,從心底產生一種懼怕老師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應當經常在精神給他們鼓勵,在課堂上時常提問他們,多給予表揚性的語言,以消除他們自悲和畏懼心理,讓他們以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課本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陶冶情操、認知社會的依據(jù)。在教育實踐中,只有按照課本知識的難易程度,組織實施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到一本英語教材時,作為英語教師應先通讀教材,了解教材各單元、各課時的難易程度及內在聯(lián)系,分析學生的接受水平,然后再有選擇性的分類、組合,再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具體到每個單元時,也要適當分析各課時的內在聯(lián)系,合理安排、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具體到每個課時,要重視英語課堂導入,選擇一些中職學生關心關注的問題和事例切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設語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xù)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應綜合運用多種導入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參與教學過程。從目前來看,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對新事物感興趣,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電影和人物傳物等形式,讓學生一下子進入課堂和角色,拉近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的距離,防止教學與社會相脫離,“兩張皮”的現(xiàn)象。
專業(yè)知識語言是區(qū)分不同專業(yè)中職學生成長成長的重要依據(jù),不同的專業(yè)課影響著中職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知識水平和就業(yè)方向。中職學生少了高考的壓力,他們入學的初衷是學好專業(yè),出去創(chuàng)業(yè)。他們只注重專業(yè)課的學習,對英語這門公共課抱著可學可不學的態(tài)度,老師抓得緊了就多一學一點,抓得松了就少學或不學,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可讓專業(yè)相近、相通的中職學生,在一起學習、交流英語,暢所欲言地談人生、談理想、談社會,以達到相互鼓勵、相互交流以、相互促進的目的。比如讓汽車修理、汽配工程、機械制造專業(yè)的中職學習一起學習,因為教學詞匯基本一致、課文內容相通,這樣既有共同語言,又能掌握必備的專業(yè)述語,達到觸類旁通、一通百通的目的。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的情感是單純、樸實的,他們往往會以個人的喜好,來對待老師和老師教授的課程。從教師的角度來說,要讓學生喜歡這門課,就必須用人個的魅力去影響、感化學生,讓學生真正感愛到老師是喜歡他們的,時時處處是關心、愛護他們的,以達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目的。中職學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但自尊心較強,內心渴望得到重視、受到關注、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用語當中多采用尊重性的、激勵性的語言。比如“good”、“clever”、“excellent”、“perfect”。應給他們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激發(fā)學習潛能。比如在護理專業(yè)課堂上,我們采用模擬就診方式,組織一部分學生當醫(yī)生、一些同學當護士,還有一些當病人,都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進行英語對話、問題辯駁,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讓學生真實地面對問題,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中職學生的英語教學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但教師只要能發(fā)揚“工匠”精神,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時刻把握學生的心理、心態(tài),因人、因課本、因專業(yè)組織教學實施,就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不斷成長進步,為社會培養(yǎng)和輸送“四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