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
蕭翼賺蘭亭圖遼寧博物館藏本
唐代何延之創(chuàng)作的《蘭亭記》,在當時就引起轟動,以至后來多位書法名家書寫此文??蓜e小看這篇《蘭亭記》,因在民間流傳很廣,也受文人雅士喜愛,于是乎,便產(chǎn)生了中國茶畫之祖《蕭翼賺蘭亭圖》。據(jù)論證,此畫是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茶畫。
《蕭翼賺蘭亭圖》是唐代閻立本所創(chuàng)。閻立本(約601~673年),唐代畫家,官至宰相,雍州萬年(今陜西省西安臨潼)人,出身貴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孫。閻立本的繪畫藝術(shù),先承家學(閻家父兄均是畫家),后師張僧繇、鄭法士。
我國茶畫的創(chuàng)作素材較為廣泛,除當時的社會人文生活、自然景觀外,還有一個特點,即創(chuàng)作素材引用于書、典或民間流傳的故事等,唐代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是這樣,明代唐伯虎的《陶谷贈詞圖》、清代施楨的《黨姬烹雪》也是這樣。
《蕭翼賺蘭亭圖》是閻立本根據(jù)唐代何延之《蘭亭記》所創(chuàng)。唐太宗喜歡王羲之書法,大量收藏王羲之的作品,雖然收集甚豐富,但沒收集到《蘭亭序》常耿耿于懷。后得知《蘭亭序》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永興寺僧人辯才手中,欲以高價收之??缮宿q才否認有《蘭亭序》。于是有近臣出計說“謀之”。宰相房玄齡薦監(jiān)察御史蕭翼,說此人善于“謀”事。太宗即召。為便于謀事,蕭翼向太宗皇帝討要王羲之作品兩三帖。蕭翼著便服,扮成書生私出,行至會稽住下,每日到永興寺看壁畫,引起辯才的注意。蕭翼以山東口音與辯才說話,使辯才認為蕭翼是從山東來的書生,不是從京城西安來的密探。蕭翼是個才子,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甚稔。是日,他們談得很投合,恨相識太晚。至晚,辯才便讓蕭翼留宿寺里,引燈長敘,視為知已。蕭翼見時機已熟,便拿出他從皇帝那里要來的王羲之帖與辯才觀之。辯才云,帖乃真跡,卻非精品。蕭翼乘機嘆曰:惜乎!《蘭亭》雖有,今不得再見。辯才使氣,從房梁處取得《蘭亭》以觀之。蕭翼云:假。此帖是王羲之第七世孫留傳給辯才的,怎能有假?辯才與蕭翼爭之。由于蕭翼說辯才的《蘭亭》是假品,辯才并沒把《蘭亭》收藏,而是與蕭翼帶來的羲之帖一起,放于幾上。一日,辯才外出,蕭翼乘機把《蘭亭》拿走。蕭翼取得《蘭亭》后,即召當?shù)亻L官叫辯才來相見,并告知他是奉旨來取《蘭亭》,現(xiàn)《蘭亭》已經(jīng)取到……辯才當場昏之。蕭翼回京后將《蘭亭》交給太宗,并受到獎勵。太宗也給辯才重資,辯才不獨占用,而是用資建寺院。
此故事曲折有趣,在民間流行很廣,閻立本便以此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蕭翼賺蘭亭圖》。此畫繪有五人,其中飲茶者三人,坐于右側(cè)。左側(cè)二人,為煎茶的仆人。飲茶者中,有靠背樹根椅子上坐的是主人辯才,他的對面是蕭翼,側(cè)面是陪飲的高僧。辯才年長,臉圓眉毛粗長,嘴巴微開,面帶微笑,說話動態(tài)十足。對面的蕭翼儒生裝扮,眉清目秀須長,雙手籠在袖里,左手袖抬起,坐姿微動,恭敬躬身,很有動態(tài)。
飲者是茶前交談,而畫中左邊,茶事濃濃。一滿面胡須的長者在風爐前,爐上放著鍋,正在煮茶。長者左手執(zhí)鍋柄,右手持茶夾攪動茶湯。旁邊,童子彎身,雙手捧著茶托、茶碗準備分茶。兩人表情入神,細節(jié)細膩動人。左前有茶幾,置放茶托茶碗等茶具。
有考古學者說,《蕭翼賺蘭亭圖》,妙在“賺”字上。畫中并沒有《蘭亭序》,而畫的卻是“賺”?!百崱保菍Φ弁跣袨槲竦恼f法,說白了,就是瞞和騙。蕭翼喬裝進入寺里,取得辯才的信任,憑其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甚稔的才能,征服了辯才,使辯才視為知己。蕭翼才高但不驕傲,以晚輩的身份虛心恭敬躬身傾聽辯才說話,使辯才徹底放松了警惕性,最后從梁上拿出《蘭亭序》讓蕭翼觀賞。這種“賺”術(shù)實在是高。畫面直入“賺”術(shù),妙趣橫生,沒見《蘭亭序》,勝見《蘭亭序》,全在一個“賺”字上。
另一方面,為豐富畫面,閻立本特地安排了左邊的茶事,把唐代茶俗繪于畫中。有趣的是,這種安排,開了中國茶畫的創(chuàng)舉,茶文化中的茶畫,從此開始。
《蕭翼賺蘭亭圖》系絹本,縱27厘米,橫64.7厘米,工筆著色?,F(xiàn)存遼寧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