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借助提問啟發(fā)學生思維,注重問題設計,啟發(fā)誘導,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思考探究。注重提問方式,合理選擇,深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問題設計 提問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5)34 0009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定位存在問題,教師習慣主導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課堂就變成教師的舞臺,學生淪為聽眾,缺乏互動交流,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針對這一情況,提問的引入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技巧,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思考表達,提升課堂效率。
一、注重問題設計,啟發(fā)誘導,拓展延伸,促進學生思考探究
1.由易到難,面向全體,促進教學開展
設計問題時要圍繞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問題難度的分層,做到循序漸進,避免出現(xiàn)“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進”的現(xiàn)象。比如,在講《我與地壇》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閱讀文章找出描寫地壇景物的句子,分析史鐵生的思想變化,隨后讓學生根據(jù)具體內容揣摩作者的情感。這樣,學生就能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探究,問題的梯度設計不會讓其覺得困難,反而增強了學習信心。再如,講到《鴻門宴》一課時,筆者就面向全體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項羽如何會走到烏江自刎的地步?引導其借助文本從字面到內涵,深入挖掘,談談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自我展現(xiàn)的舞臺,收獲獨特的學習體驗。
2.激發(fā)思維,引導探究,推進教學活動
孔子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啟發(f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學習,積極探究,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比如,在教學《鴻門宴》一課時,筆者就提問學生:“項羽在宴席上不殺劉邦,錯失大好機會,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聯(lián)系文本談談你的看法。”此問題一出,學生馬上開始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到學生當堂發(fā)言時,筆者很驚喜,學生不僅聯(lián)系了教材,還參考了歷史資料,說得很有道理,讓人贊嘆,這就是思維的魅力。
3.拓展延伸,整體把握,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問題的設計不僅要為教學活動服務,還要回歸教材,立足文本,讓學生通過思考真正地理解,在整體上有效把握。比如,在教學《燭之武退秦師》時,筆者就圍繞教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首先,從文章題目入手,讓學生猜測文章主要內容是什么。然后針對重點句提問,指導學生思考燭之武一開始拒絕鄭伯,后來又答應退秦師的原因。最后,面向重要段落,讓學生探究燭之武能孤身退秦師的原因,并且談談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這樣就能讓學生有序地思考,在整體把握時能充分挖掘文章內涵,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此外,教師還要適當?shù)赝卣寡由?,在完成教學任務后,讓學生站在情感價值的角度談談自己的看法,假如他們是燭之武會做何選擇,以此滲透價值教育。
二、注重提問方式,合理選擇,深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1.曲直相輔,活躍課堂,增強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的方式有很多種,筆者最常用的是直問,針對文本,直接提出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本重難點上來,引導其思考探究,有效解決問題。在講《愚公移山》時,筆者想讓學生理解“孀妻”“遺男”的意思,采用直問會讓學生覺得莫名其妙,就委婉地問:“為什么會有年紀小小的孩子跟著愚公去移山,他爸爸允許嗎?”學生覺得很有趣,回歸文本探究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沒有爸爸,媽媽是寡婦,因此理解了重點詞的意思。
2.對比選擇,引出異同,深化學生認知
對比是一種很有效的提問方式,學生通過比較不僅能發(fā)現(xiàn)不同事物的異同點,還能在深入剖析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講《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就針對文中鄒忌和他夫人、姨太太以及客人的問答提問學生其中的異同點,讓其思考聰明如鄒忌是如何在求同中求不同的。這個問題引入比較就顯得很有趣,能讓學生在學習為人處世道理的同時收獲語文學習的快樂。
談到趣味提問,不得不說選擇式。比如在講《七根火柴》時,筆者就提問學生:“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有人說是盧進勇,有人說是無名戰(zhàn)士,你認為是誰?為什么?”問題一出,就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積極地討論交流,整個教室充滿了爭論和歡笑,這就是寓教于樂,學生一邊思考問題,深化認知,一邊享受趣味,收獲體驗。
3.遞進剖析,環(huán)環(huán)相扣,發(fā)展學生思維
課堂提問少不了遞進式提問,借助問題的關聯(lián)性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有目標、有計劃地解決問題。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在前一題解答的基礎上探究下一個問題,扎實穩(wěn)定地提升。比如,在講《故鄉(xiāng)》時,筆者就設計了以下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思維:(1)文章中有哪些代表性的詞是描繪故鄉(xiāng)景象的?(2)你認為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的,用自己的話概括。(3)文章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這種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深入思考,挖掘教材,還能讓其透過文字感知文章內蘊,提升思維能力。此外,在提問時要引導學生剖析,深化對文本的探究,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感悟。
總之,提問是優(yōu)化教學的有效手段,為此,在教學時,要注重問題的設計和提問的方式,抓住學生求知心理,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