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摘要】本課題較詳細地論述了《理論力學》教學課程體系、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考核體系的改革,旨在跟隨工程教育理念,更好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CDIO 《理論力學》 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國際工程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傳統(tǒng)的《理論力學》教學體系和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培養(yǎng)的需要。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機械教研室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積極開展了《理論力學》CDIO教改,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初步建成了具有網(wǎng)絡教學手段和實施項目制教學特色的課程體系,在不斷調(diào)整和完善課程內(nèi)容體系的前提下,重點加強了課程授課方式的改進、評價體系的改進,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下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行系統(tǒng)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認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1 梳理教學內(nèi)容,制定基于CDIO的教學課程體系
結合工程教育理念,為了能夠使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具有有機聯(lián)系的方式學習和獲取工程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必要的工程項目是必要的。根據(jù)CDIO的項目標準規(guī)定,課程項目屬于三級項目,是在課程綜合的基礎上引入了一個綜合的三級項目的同時,為了加強每一板塊知識的學習,在傳統(tǒng)理論力學三大知識板塊的基礎上,添加相應部分的三個課程小項目,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以項目為導向的《理論力學》課程體系。
2 明確改革方向,制定基于CDIO的《理論力學》教學大綱
為了能夠真正契合工程教育改革,制定了理論力學的教學改革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項目開發(fā)、設計和建造的能力;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較強的溝通能力。
為了實現(xiàn)這個改革目標,在整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學方式的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1基于項目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基于項目學習的教學模式,授課之前,先向學生展現(xiàn)課程三級項目和課程小項目的工程背景,強調(diào)課程項目需要完成的工作,從而提出課程學習要求。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程學習的目的,這門課程以及各板塊在工程實踐中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運動學部分時,首先,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介紹課程小項目中涉及的牛頭刨床,強調(diào)在工作過程中各部分之間的相對運動準確性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準確得到執(zhí)行部分刨刀的運行速度,對整個運動過程的分析是必要的;要進行各部分的運動分析,則運動學的學習是必要的。在該部分課程結束之后,在機構搭接實驗室,把學生按三人一組分組,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構思牛頭刨床的運動部分搭接方案,小組討論選擇最優(yōu)方案。最后用機構搭接實驗臺,進行牛頭刨床運動學模型的搭接。搭接完成之后,進行運動部分尺寸的測量,小組討論研究畫出運動模型,完成之后對各部分進行運動學分析。在整個課程小項目的過程中,既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也鍛煉了學生在社會條件下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的能力,讓同學能夠真正體會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樂趣。
2.2基于范例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把工程實例貫穿到知識點的講解中,拉近了學生與工程實際的距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比如在講解受力圖繪制一節(jié)中,涉及約束類型,舉例教室中學生可以見到的實例,如燈具受到的約束、粉筆盒受到的約束、椅子支架結構的約束類型等。學生可以觸摸到書本上比較生冷的字眼下所表示的工程約束類型,把感官上認識的約束和簡化的力學模型進行比較,真正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簡化的力學模型所表示的工程實例約束,從而使學生不再對這種純理論的、看不到摸不著的知識望而卻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力學課程的熱情,進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2.3基于“微課堂”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課堂學習的時間終究是有限的,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充分利用學院提供的網(wǎng)絡教學條件,設計一條全新的課外自主學習路線,將教學課件、課程知識點摘錄拍成小視頻,以及將重點章節(jié)中知識點的圖文并茂的圖片等資源上傳至網(wǎng)絡學堂,供全體學生進行復習或自主學習,遇到問題可以在網(wǎng)絡上展開深入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進一步的應用。
3 貼合工程教育改革,改革考核體系,綜合評定成績
在新形勢下,教學改革中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則考核體系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采用階段評價、過程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方式,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本課程最終依然有考試部分,和傳統(tǒng)試卷相比,除了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加入學生對知識和工程實際結合應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傳統(tǒng)試卷的基礎上添加自由發(fā)揮題目,比如“成都學院周圍力學問題分析”。
本課程的成績評定比例,期末筆試占總成績的40%,平時作業(yè)及出勤情況占15%,綜合項目參與情況及小論文撰寫占30%,各課程小項目參與情況及完成情況占15%。
4 結論
在學校大力倡導CDIO教改的過程中,機械教研室認真完成了《理論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重新制定了完善的、符合本課程教學目標的教學大綱,有可行性的劇本式教案,積極進行了其他教學輔助資料的建設,選用了合適的教學參考書,精選內(nèi)容,堅實基礎,強化突出工程應用。
進行了教學改革之后,《理論力學》改革課程在2013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中進行了試行講授,該年級已于2014年至2015年度第一學期結束了該課程的學習。這次試行之后,該年級學生大部分都認為新的教學方式的加入,相比于之前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更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更能夠吸引他們參與到課堂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