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民祿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各企業(yè)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對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得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水平能夠?qū)崿F(xiàn)全面發(fā)展,并且為了使得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水平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則需要不斷地加強更新英語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水平,最終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而做出卓越貢獻。
關鍵詞:情景交際;高考;英語;解決意圖;設計意圖;學生們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6-0239-02
本文以下介紹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設計意圖以及情景交際題的有效解題對策,并且對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有關思考進行了綜合闡述,從而得出以下觀點:情景交際題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素質(zhì)能力,而且還能夠為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情景交際題應用于高考英語試題中是形勢所趨且值得推廣。
一、試析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設計意圖以及作用
在高考英語試題中關于情景交際題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并且根據(jù)近幾年高考英語試卷來看,高考英語試題的設計不僅涉及到簡單日常問候,而且還會涉及到與學生們生活、學習相關的情景題目,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們能夠依據(jù)自身所學的英語知識,且結合與自己生活經(jīng)歷來解答英語情景交際題目,不僅有利于檢測學生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二、探討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有效解題策略
1.充分利用語境因素來進行有效解題。語境因素包括以下幾點,例如:言內(nèi)語境與言外語境,而情景交際題主要依賴于語境因素,因此,教學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充分利用語境因素來進行解題。
例如:——Are you sure you won't come for a drink with us?—— ,if you insist.這道題有以下答案:1.It depends 2.Not at all 3.All right then 4.I don't care。通過觀察這道情景交際題空處后面的條件狀語從句即可得知,前面空處結果為一個結果,因此,第3個答案是該題的正解,在這道題中第二個人回答的一句——“if you insist”就是言外語境所包含的信息,因此,通過分析句子的交際語境,則可以得到正確的交際結果。
2.正確分析語言意義與言語意義。索緒爾認為“語言”與“言語”不同,他認為語言是一個整體,其是言語機能的社會產(chǎn)物,同時也是一套規(guī)約,而言語是跨越心理、生理、物理等領域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在英語范疇中是指詞匯以及語法,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規(guī)約,而言語是實際交際中的產(chǎn)物,其可以屬于個人,也可以屬于臨時性的,在英文作答情景交際題目的時候,需要區(qū)分交際環(huán)境中的語言,因此,學生們需要通過自身掌握的詞匯以及語法等語言知識來解答情景交際題目。
例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Peter's cooking?B:Oh,no one cooks better.從這道題中可以看出,A者向B者詢問Peter廚師的烹飪技術如何,而B者并沒有直接回答“好”,而是回答了一句“no one cooks better”間接表明了他的烹飪技術無人能比。通過以上例子可以了解到,情景交際中的言語意義能夠體現(xiàn)出話語的力度,從而更好地表達出個人的立場與看法。
3.注意語言交際中的禮貌以及合作原則。眾所周知,在日常交際、與人交流的時候,會禮貌性地尊重他人的說話,并且也會禮貌性地回答他人的問題,這個過程就是遵循了語言交際中的合作原則,讓對方能夠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感覺,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則需要注意語言交際中的禮貌用語。
例如:A:Oh,I'm so sorry;I broke your pencil-box.B:Really? .這道題有以下答案:(1)I don't care;(2)Don't be sorry;(3)It's OK with me;(4)It doesn't matter。其中第(1)點與第(2)點回答較冷漠,而第(3)點不符合邏輯,因此,第(4)點禮貌性回答了對方的問題,這樣的回答不僅有效地減緩了對方的恐慌心理,而且通過禮貌性的回答會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4.注重語言使用中的銜接以及其連貫性。情景交際題中會出現(xiàn)上下文銜接的情況,其通過有關詞匯以及語法等語言來實現(xiàn)上下文的關系,銜接可以通過省略、指代、替代等來實現(xiàn)語篇中不同部分之間的關系。
例如:——Is Tom coming to the park this weekend?——No,he isn't.He has gone to New York and will stay there for ten days.在這個對話中“Tom”與下文中的“He”以及“coming”、“isn't”之間均存在著聯(lián)系,另外,“New York”與“there”也有著聯(lián)系,因此,這樣的對話較簡潔易懂,讓人易于接受。此外,在語言使用中,雙方的話語需要存在一定的連貫性,往往語言的連貫性均建立在雙方共識上面,才能夠體現(xiàn)情景交際語言的連貫,例如:——What are the woman doing?——I have just come out.通過這段話可以了解到,后者的回答好像與前者所問的問題沒有關聯(lián),但是兩個人都知道在談什么事情,所以,后者的回答表明自己剛剛出來,并不知曉那個女人在做什么,因此,在情景交際題目中,均會涉及到語篇連接的情況,同時,也會考驗學生們的連貫性思維能力。
5.了解他國的文化以及其思維方式。每個語言都會與當?shù)氐沫h(huán)境因素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因此,交際活動與當?shù)氐纳鐣h(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以至于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文化背景與我國均存在著差異,最后使得語言表達出現(xiàn)很多反差,因此,在作答高考英語情景交際題目的時候,學生們需要提前了解他國的文化以及當?shù)厝嗣竦乃季S方式,從而更好地回答相關題目。例如:——Could I get you a glass of milk?—— .這道題后面有以下幾個答案:(1) Thank you for the milk ;(2)That's very nice of you;(3)You can please;(4)With pleasure。學生們看著這道情景交際題目的時候,首先了解到在英語語言國家,當別人主動提出幫助的時候,需要給予相應的態(tài)度并且還同時感謝他人,因此,在這個例題中,第(3)個回答不夠禮貌,而第(1)個是喝完牛奶后而給予的回答,第4個是當別人請你幫忙時候的活動,故第(4)個回答是最貼切的,不僅接受了別人的幫助,而且還具有禮貌性,因此,學生們在作答這樣的題目的時候,需要在了解他國文化前提條件下,才能更好地作答題目。endprint
三、關于高考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有關思考
在高考試題中,常常會遇到情景交際的題目,因為情景交際題目可以考查學生們的語法、詞匯掌握程度,而且還能了解到學生們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們的情景交際題的培訓與鍛煉,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能力。首先,英語教師需要告知學生們英語交際的得體性以及實效性;其次,幫助學生們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背景,并且了解他國的語言習慣;最后,在教學課堂上適當?shù)貏?chuàng)設文化語境,使得學生們在長期語境熏陶下提高語境水平。
結語:
本文將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設計意圖以及作用進行了分析與介紹,并且將高考英語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有效解決策略進行了探討與分析,最后,將高考試題中情景交際題的有關思考進行了綜合闡述,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綜合成績,進而全面提高學生們的英語交際能力,以實現(xiàn)學生們將來能夠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梅.從高考英語改革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以2009年高考英語全國卷1為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2).
[2]楊開喬,楊文偉,吳曉如,高西剛,黃友文,鐘錕,沈毅飛,石俊,胡國平,黎景云,汪張龍,陳雪杰,魏思,張昌應,余中榮,羅志偉,趙乾,盧經(jīng),張建鋒,王亞飛,羅靜凡,解育潔,姜偉,郭成,劉丹,黃曉娣,鄭乾明,何春江,盛守卓,沈丹,吳畏,賴學武,任明躍.廣東省高考英語聽說考試和智能評測系統(tǒng)[Z].國家科技成果.
[3]李建平,譚志堅,趙秀玲,張麗萍,蔣彩林,陳慧群,李靖,王少波,劉愛云,陳敏,劉秋梅,梁碧輝,謝行芝,王金女間,王惠文,廖巧玲,葉靖,李萍,彭文霞.高考英語聽說模擬考試判卷評分方法的應用實踐方法[Z].國家科技成果.
[4]于璐.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high-proficiency and low-proficiency listeners-A study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non-English majors[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9.
[5]朱琳.藏族學生高中英語語法學習中幾個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A]//中國少數(shù)民族教育學會第一次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8.
[6]楊彥麗.論高中新課程下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意義及措施[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北卷)[C].2012.
[7]黃錫朋.近幾年高考試題走勢分析[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
[8]李華,任麗麗.淺談高級英語課程的自主學習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