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軍
風雨中的歐洲,急切需要一個擔當者來引領這個共同體抵御系統(tǒng)風險,而不致于走向解體的命運。
美國《時代》周刊于2015年12月初宣布了該年度的風云人物,讓外界意外的是,這次獲選者并不是此前呼聲較高的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伊朗總統(tǒng)魯哈尼和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特朗普等人。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低調中,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
在《時代》周刊總編輯南?!ぜ妓沟难壑校藸柺菤W洲的英雄。在她的主導下,德國救助希臘,允許難民進入,并且在國外部署軍隊與威脅歐洲甚至世界的恐怖分子作戰(zhàn)。哪怕是遭到國內相關團體、民眾的抗議與反對也義無反顧。
與其說《時代》周刊對于默克爾的重視是對其從政多年被忽視和過去數年之于歐洲這一共同體得以維系的作用,毋寧說是她所擔任領袖的國家對于未來歐洲的意義。
過去的一年,對于歐洲來說絕對稱不上是好。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的經濟與財政危機并未徹底緩解,相反,在國際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的當下,還有進一步衰退之憂。
在《時代》周刊和其所代表的美國意識形態(tài)中的觀點認為,當下的歐洲更需要德國——這個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對于歐元區(qū)能否存續(xù)等諸多重要問題中的意義不容小覷。這個層面上來講,默克爾顯然要比普京更有資格。
從經濟角度來看,歐洲所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嚴峻。2014年放開的量化寬松政策,沒能讓歐洲盡快復蘇。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卻也面臨著經濟“熄火”的可能。2015年歐元區(qū)和歐盟經濟保持溫和增長態(tài)勢,同比增速分別從第一季度的1.3%和1.7%上升至第三季度的1.6%和1.9%,但與金融危機前的3%相比,仍幾近折戟,銳減近半。在分析人士看來,2015年歐洲經濟增長主要得益于低油價和歐洲央行的寬松,但其 “療效”也并不明顯。2016年,歐洲經濟仍舊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huán)境挑戰(zhàn)。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新興市場需求減弱將給歐盟的出口帶來不利影響。
經濟之外,歐洲也面臨著政治、反恐等多層次難題。巴黎恐怖襲擊讓歐洲各國自危,俄羅斯與土耳其因“墜機事件”劍拔弩張,加之懸而未決的烏克蘭和敘利亞問題給歐盟帶來的重重困擾與隱患,歐洲的復蘇之路顯得尤為漫長。
尤其是希臘債務危機,讓歐洲其他國家非常被動。對其救助與否,都可能帶來傳染性風險。保全歐元區(qū)的體面和承擔希臘甚至意大利等國的債務風險,成為硬幣的兩面。
風雨中的歐洲,急切需要一個擔當者來引領這個共同體抵御系統(tǒng)風險而不致于走向解體的命運。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毫無疑問地將目光聚焦于德國。如何在更廣泛的層面實現經濟、反恐領域的深度合作,從而擺脫不可知的命運。
然而,能救歐洲的只有歐洲自己,沒有比他們更知道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