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能力;興趣;習慣;讀思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2—0101—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碧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暢享讀書的無限樂趣。小學生閱讀量較少,尤其是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量更是微乎其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調動學生內在的潛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閱讀興趣。教師可恰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等方面給學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獲”。如,筆者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充分結合文中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配上舒緩動聽的音樂和精美、生動的動態(tài)畫面,再加上飽含深情的范讀,從而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學生反復吟讀,最終領悟到課文的意境,感受到美的愉悅,自然也就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
2. 開展課堂游戲,培養(yǎng)閱讀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在中年級教學童話一類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對文中的角色進行表演,或讓學生排演課本劇等,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個性化地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重點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币虼耍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
1. 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要求學生專心致志,關鍵是教師要嚴格地教會他們學會計劃和安排。閱讀過程中不能三心二意,要將心思用在一處,這樣閱讀效果才會好。
2. 養(yǎng)成多讀的習慣。古語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姡恼滦枰嗾b讀、多背誦才能經久不忘,終生受益。只有廣泛讀書,才能增長見識。古今文學大家,無一不是博覽群書的。
3. 養(yǎng)成質疑設問的習慣。古語云:“學貴有疑,疑則進也。”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質疑蘊含著創(chuàng)新的因素。
4. 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隨著教學階段的升高,學生的認識和對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時,我們必須做到訓練有步驟,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默讀訓練,要結合課外的預習及課內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點、畫、圈、勾、注”等方面的閱讀訓練。讓學生通過“點、畫、圈、勾、注”標出疑難,勾畫出重點詞句、語段,以便做到交流時有話可說。
5. 養(yǎng)成運用工具書的習慣。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時,教師絕不可忽視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工具書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工具書理解字詞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和戰(zhàn)勝困難的意志。
三、注意指導學生讀思結合是方法和前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呑x邊思考是閱讀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類方法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學生閱讀前,先提出具體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考。比如,學習《假如沒有灰塵》一課時,要求學生在讀中了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習《索溪峪的“野”》一課時,想一想“野”在課文中的意思;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時,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學習《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想想每篇短文主要講了什么。通過想象畫面,理解重點詞含義,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各種形式的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想象、概括、分析等思維方法,達到以讀促思的境界。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