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莉 韋紅桃 蒙國臣
摘要:學困生是指生理、心理、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未能及時正常地開發(fā)智力,暫時未能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需要采用取特定的教學手段、施以相關的輔導改變存在差異的學生。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農村學困生比例逐年擴大。本文以農村"學困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學困生的界定及分析農村初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轉化農村初中"學困生"的對策,從而能大面積轉化"學困生",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農村中學;學困生;界定;成因;應對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390-01
隨著時代的前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人人也都需要接受教育,教育平等的觀念已逐步形成共識。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中的每一個個體,越來越注重教育質量整體的提高。因此,"學困生"問題的研究,就成了教育界以及心理學界極為關注的問題。學困生是直接影響農村學校穩(wěn)進和發(fā)展壯大的重要原因,影響著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更遠的方向來看,還影響著將來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影響著他們將來在社會上的就業(yè)工作,甚至影響著他們將來的人生幸福。
不論是在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班級,只要是有多名學生同時參加學習,其學習成績就會有先有后、有好有差。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此,而在于班級的某些學生,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的其他學生,或者說,該部分學生完全不能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無法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管理中,我們把這部分學生稱作"學困生"。下面就筆者的轉化工作經驗談談體會:
1.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社會原因。(1)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不斷發(fā)生著變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學習無用論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社會上一些不健康書籍、不良影視作品等不良文化嚴重毒害著青少年的心靈。(3)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教育重視不夠,教育經費投資少,造成辦學條件差,配套硬件建設匱乏。(4)教育發(fā)展不均衡,部分學區(qū)、學校、完全中學還存在復試教學,存在單人單崗學校。
1.2 學校原因。(1)農村學校管理不嚴謹,工作無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人性化的家長式管理,不科學、不切合實際的獎罰制度,嚴重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2)任課不穩(wěn)定。由于種種原因,調課太頻繁,對學生和教師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教師課業(yè)負擔重。農村教師人數少,擔任的課程較多,平均每人至少要承擔三門主課,其它課程都是附加課。每天要上五到六節(jié)課,分配到備課、批閱作業(yè)的時間有限。(4)教育失當,情感投入太少,造成了后進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些學校因對升學率的重視而忽略了對學困生的管理和幫助。教師教育觀念還不夠新,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
1.3 家庭原因。(1)家長觀念落后,對孩子讀書重視程度不夠。農村邊遠山區(qū),經濟落后,家長愚昧,思想陳舊,觀念落后,對孩子讀書不重視,支持力度不大;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甚至對每次考試的成績都不知道;放學回家,不但不督促其完成家庭作業(yè),而且還讓孩子干這干那。(2)學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沒人教育。這些孩子只能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老人們本身文化素質低,家里還一些農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只能自己關心自己。他們信心不足,又沒有學習的自覺性,常出現作業(yè)不完成、在家不讀書、貪玩好耍、好吃懶做,哪能有好的發(fā)展。(3)家庭不和睦,造成孩子心理扭曲。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在得不到父愛和母愛的情況下,學生本應純潔的心靈被人為地扭曲,性格偏激,進而對學校、老師形成了逆反心理。(4)家教不當,愛度失衡。家長過分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嬌生慣養(yǎng),包庇縱容,放任不管,任其自由發(fā)展,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成績只能越來越差。
1.4 自身原因。(1)智力因素。由于遺傳因素和各種環(huán)境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意志、興趣、記憶、理解等因人而異,有些學生反應遲鈍,識記能力差,智力低下。(2)學習態(tài)度。分析學困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他們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不感興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學習毅力,喪失了迎難而上、奮力追趕的決心和勇氣,沒有堅強的意志,最后導致學習困難。(3)學習習慣。學困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早讀不讀書,上課不專心聽講,課后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和家庭作業(yè),考前不復習,考后不總結,考好考差無所謂,對自己放任自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4)學習方法??茖W的學習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學困生一般都是學習機械、呆板,理解慢,學習總是死記硬背,不了解知識的內涵。語文知識背得慢,忘得快;數學知識點不能完全記憶、理解,更不會靈活應用。
2.村中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2.1 改革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學困生成因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學困生不想聽課,是因為農村學校的老教師上課時的方法過于單一,缺少生機和活力,不能充分應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課型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隨著教改的深入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許多農村中學已經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要根據農村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一些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的空間,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
2.2 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困生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成為學困生,所以要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技能培訓,要培養(yǎng)他們學會識記、學會聽講、學會思考、學會作業(yè)等基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其中識記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無論什么課,都要采取科學的記憶方法,如背課文可用多讀法、分段記憶法、重點詞句記憶法和理解記憶法。
2.3 樹立信心。這一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要幫助學生及其家長樹立信心;二是老師也要樹立信心。關于前者,要使學生與家長雙雙認識到,學生間的智力差距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大,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關鍵在于學生自己是否知道努力去學習,關鍵在于家長是否對于孩子的學習有足夠的支持與重視。至于后者,老師也要相信并且真的去做、去幫助那些學困生。棄巢之下,安有完卵?呵護之下,才有英才。
2.4 強化家庭教育。家長要改變觀念,認清形勢,明白讀書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全力支持孩子就讀。家長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耐心誘導,培養(yǎng)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同時要盡到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職責,督促其完成家庭作業(yè),完成望子成龍的夙愿。
2.5 提高教師素質。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老師本人必須有一桶水。"在推行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應該不斷給自己充電??赏ㄟ^各種途徑參加繼續(xù)教育,堅持每周業(yè)務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學科科研活動,訂閱有關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不斷探討教學、學中教、教與學的關系,結合實際大膽創(chuàng)新,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不斷探索適合農村教育的新途徑,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振興山區(qū)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