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國華(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河南洛陽 471023)
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積極福利”的啟示
苑國華
(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河南洛陽 471023)
吉登斯運用現代性理論,從制度、主體與行動三個維度系統論述了“積極福利”的思想。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方面,它啟發(fā)人們制定如下措施:組織專家走進社區(qū)開展健康巡講活動,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推廣并普及“積極老齡化”觀念,培育積極能動的老年主體;通過大眾傳媒宣傳以及出版健康類圖書,普及公民健康知識,改變其日常行動。
吉登斯;積極福利;人口老齡化
“積極福利”思想是當代英國著名社會理論家吉登斯社會福利思想的核心。從“現代性”理論出發(fā),吉登斯運用“現代性—風險—福利國家”分析框架,探討了現代社會中外部風險向人為風險的轉變所導致的福利國家的危機。他指出,福利國家走出危機的出路在于完成由“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轉變。由此,吉登斯提出了“能動性政治和積極的福利”構想。[1](P115)“積極福利”思想的本質在于,通過人們積極、能動、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動,盡可能規(guī)避人為風險,減輕福利國家的負擔,最終擺脫福利危機。吉登斯從制度、主體和行動三個方面,詳盡論述了“積極福利”的思想。
(一)在制度建設方面,建立一種“積極的福利社會”。通過對福利國家歷史局限性的分析和批判,吉登斯揭示了“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轉變的必要性,論證了由福利國家向“積極的福利社會”轉變的歷史必然性。吉登斯指出,福利國家的“大部分福利措施的目的是解決已經發(fā)生的事,而不是切斷事情發(fā)生的根源,這是‘國家失效’的主要原因?!绻覀儼迅@麌业睦щy看作從外部不確定性向人為不確定性運動的結果,那么就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為解放目的設計的福利制度變得手足無措,沒有效力。在這個過程中生活政治問題日益凸顯,需要制定能動性政治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盵1](P117)吉登斯不僅強調“生活政治”,確立了福利國家改革的方向,而且對這一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他寫道:“我們應該把強調的重點轉到積極的福利上,除了國家以外,個人自己和其他組織都對它負責,而且它會推動財富的創(chuàng)造。改革了的福利國家將是一種社會投資國家,在風險和安全、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之間建立了新的關系?!盵2](P101)顯然,在當前歷史條件下,積極的福利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福利國家的負擔,規(guī)避甚至消除人為風險。正如吉登斯所指出:“積極福利就是要積極作出生活決定而不是消極地計算風險。我們應該從積極福利的角度思考。……這就是從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轉變。”[2](P105)
(二)在社會主體方面,培育積極能動的主體,即“自發(fā)地帶有目的的自我”。在“積極福利”這一設想中,吉登斯十分強調社會主體的作用,即充分發(fā)揮社會主體的積極能動性,以此推進“積極的福利社會”的進程。吉登斯認為,與福利國家僅僅為了應付外部風險并且只是通過“預后關懷”來解決風險不同,“積極福利”的目標是通過培育“自發(fā)地帶有目的的自我”,有意識地化解日益增長的人為風險。吉登斯所說的社會主體是指現實生活中的行動主體。這類主體具有主動性、能動性、目的性等特征。他寫道:“自發(fā)地帶有目的的自我具有源于自尊的內在信心,其本體上的安全感來自基本的信任,這種安全感為積極地容忍社會差別提供了條件。它指的是這樣一種人,他們能夠把潛在的威脅轉化為積極的挑戰(zhàn),把熵轉化為持續(xù)不斷的動能。自發(fā)地帶有目的的自我不刻意回避風險或者設想‘其他人會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會積極地面對風險,因為后者帶來了自我實現。”[1](P149)
(三)就行動而言,社會主體必須付出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動。在吉登斯關于社會主體的論述中,他十分強調社會主體日常行動的重要性,最關注的是通過積極、合理的行動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吉登斯認為,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從而減少和避免疾病的發(fā)生。他特別以老年人為例加以說明?!袄夏耆瞬恍枰豢醋髟谏眢w上和經濟上要依賴社會其他部分。認為一個人變老就會生病或者失去能力是一種臆測,而且對于老年人來說,現在可以對他們中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進行積極的預防和有效的治療?!奔撬古e例說,“美國的全國老齡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老年人遇到的許多身體上的困難從根本上說與年齡無關,而與日常生活方式的關系更大?!ㄩL期的心理與身體上的緊張、飲食習慣和鍛煉的方式等。一項計算表明,對65歲以上的人來說,80%的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基本上得到防治。”[1](P130)吉登斯認為,在一個后匱乏社會中,只有社會主體付出合理的日常生活行動,一個國家才能順利走出福利制度的困境,最終建立“積極的福利社會”。吉登斯利用大衛(wèi)·沃納在《哪兒沒有大夫》的研究成果,不僅強調“自主保健的首要地位”,而且制作了“開放式”的“健康手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人們日常生活行動的指導性建議。例如,“保健不僅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而且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開明的自我保健應該是任何健康計劃或活動的主要目標”;“醫(yī)療知識不應該成為被挑選的少數人的專利,而應該讓每一個人自由地知道”;“基本的保健不應該提供而應該鼓勵由自己完成?!盵1](P123)當然,吉登斯提出的措施還有很多,如,不吸煙;避免在日光下暴曬;制定特定的食譜;在工作中和家里避免接觸有毒物質;及早預防等等。吉登斯認為,只要人們做到這些,“就有可能把癌癥的發(fā)病率減少到最低程度”。[1](P117])可以說,這些日常行動對于人們預防疾病,最終建立“積極的福利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組織專家走進社區(qū)開展健康巡講活動,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具體措施為,精心組織全國各地醫(yī)院、科研單位和研究機構等領域的醫(yī)學專家、心理專家,走進城鎮(zhèn)和農村社區(qū)進行健康巡講、心理咨詢等活動。其目的在于,培育并提升公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意識,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自覺從自身做起,積極解決與生理和心理有關的健康問題。在這方面,國內已有典型的成功措施和經驗,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例如,早在2003年,根據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的要求”,中央文明辦和衛(wèi)生部聯合開展了“相約健康社區(qū)行”專家巡講活動。與此同時,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在2003年邀請了全國11位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編寫了“相約健康社區(qū)行巡講精粹”叢書。這套叢書共有11冊,分別為:王隴德著《掌握健康鑰匙》;殷大奎著《健康在你手中》;萬承奎著《健康自我管理》;向紅丁著《自己戰(zhàn)勝糖尿病》;李舜偉著《你可以睡得更好》;楊秉輝著《健康的生活方式》;胡大一著《健康從“心”做起》;洪昭光著《健康快樂100歲》;趙霖著《平衡膳食健康忠告》;徐光煒著《腫瘤可防可治》;郭冀珍著《控制高血壓享受美好生活》。專家進社區(qū)開展健康巡講以及相關普及性著作的出版,對于提高人們的認識水平,有意識地預防疾病,保持健康,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時任衛(wèi)生部部長高強在叢書的序言中指出,2003年1月起,11位健康教育首席專家分赴各地進行巡講,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效果。我們認為,培育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意識對于應對當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zhàn)和危機,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人的意識和觀念朝著合理和進步的方向發(fā)展,才會改變生活上的不良習慣,采取科學、合理的日常行動,減少對福利制度的依賴,促進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fā)展。
(二)在社會主體方面,推廣并普及“積極老齡化”觀念,培育積極能動的老年主體?!胺e極老齡化”是老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學多年來一直探討的重要問題。它既是一種觀念,又是在這種觀念引導下所付出的社會行動。我們既可以從個人、家庭成員和社會的視角來理解它,又可以從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角度探討其理論指導意義。對于個人來說,“積極老齡化”是指“進入老年的人享有充實的生活(包括健康、安全和積極參與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繼續(xù)學習,參與社會、經濟、文化、精神和公益活動……較長時間保持健康,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盵3](P4)可以看出,“積極老齡化”觀念的本質在于,老年人應把社會活動作為自己活動的基礎,積極尋求參與活動的機會。這與吉登斯提出的培育積極能動的主體,即“自發(fā)地帶有目的的自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二者都強調老年人應積極發(fā)揮社會主體的能動性。這不僅能提高生活滿意度,而且對減少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和延長壽命十分有利。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出十大防癌“處方”,充分說明了“積極老齡化”觀念的重要意義。這十大“處方”分別為:1.不吸煙、不喝酒;2.鹽不能多吃,每天6克左右;3.限制動物脂肪和甜食的攝入;4.少吃油炸、燒焦的食物,最好多吃煮、炒、蒸的食物;5.少食入食物添加劑;6.多吃蔬菜和水果;7.生活要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保證充足的睡眠;8.適量運動;9.養(yǎng)成健康衛(wèi)生的習慣,飯前洗手;10.講究心理衛(wèi)生,做到自我心理調節(jié),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4](P216-217)其實,由于各種誘惑因素的存在,真正做到以上十個方面確實不容易。這就需要普及“積極老齡化”觀念,讓更多的老年人行動起來,保持健康狀態(tài),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
(三)通過大眾傳媒宣傳以及出版健康、養(yǎng)生類圖書,普及公民健康知識,改變其日常行動。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合理的行動對于保持長期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見表1)。下面表格中的數據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表1 半個世紀全球前8位疾病譜、死亡譜的變化
對表1進行分析不難發(fā)現,20世紀50年代,人們所患疾病主要是傳染病,即所謂的“窮病”,而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只排在疾病順序的5~7位,三者相加,占患病人口總數的17.4%。到了20世紀末,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一躍排在疾病的1~3位,三者相加占患病人口總數的64%,成了“富貴病”,而傳染病則大大推后。當前,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生命的三大殺手,這一狀況在我國表現得更為突出。[4](P74)其實,在吉登斯的“積極福利”思想中,他不僅十分強調人們日常合理的行動對于減少疾病、保持健康的重要意義,而且特別指出,合理的行動必須以意識、觀念的改變作為前提。因此,通過大眾傳媒的宣傳和出版健康類讀物普及人們的健康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來看大眾傳媒方面,它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和互聯網。在現代社會,這些傳媒覆蓋的生活領域極廣,不僅形式多種多樣,而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對于普及大眾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意識,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例如,中央電視臺的“健康之路”節(jié)目就很受人們喜愛。此外,報紙、廣播與互聯網對普及人們的健康知識,其作用也日益增強,越來越受到普通人的重視。
其次,我們來看出版的各種圖書。為了普及大眾的健康意識,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且更為科學的健康普及讀物。國內出版的著作如:關春芳主編《登上健康快車》(北京出版社,2002);洪昭光主編《養(yǎng)生大講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西木、金瑋著《營養(yǎng)革命:從維生素到露卡素》(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趙鐵鎖著《長壽的革命:活到120歲的長壽圣經》(新世界出版社,2009);于康著《飲食決定健康》(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2011年全新修訂、中國營養(yǎng)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等等。當然,近年也翻譯、出版了國外有影響的一批著作。例如,柯林·坎貝爾、托馬斯·坎貝爾著《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英國著名醫(yī)學專家羅杰·亨德森著《你一定要牢記的81個健康常識》(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日本著名長壽學專家家森幸男著《健康長壽飲食指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等等。我們認為,這些讀物的出版對于普及公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知識,引導其合理行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1]吉登斯.超越左與右:激進政治的未來[M].李惠斌,楊雪冬,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2]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周紅云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王樹新.老年社會工作[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萬承奎.健康自我管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劉金榮]
The Measures of Dealing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the Inspiration of Positive Welfare
Yuan Guohua
(School of Humanity,Henan University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 471023)
Using themodernity theory,Giddens thoroughly discussed the thoughts of positive welfare from the points of system,subject and action.It gave us inspiration to formulate themeasures of dealing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Firstly,we should organize the experts to get into the community to give lectures to peop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consciousness.Secondly,we should spread the ideas of positivewelfare to cultivate the active subject.Thirdly,we’d better publish more books and magazines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knowledge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eir everyday actions.
Giddens;positive welfare;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C913.6
A
2095-0438(2015)11-0001-03
2015-05-04
苑國華(1971-),男,河南周口人,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會學理論。
河南省2014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南省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zhàn)研究”(14240041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