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初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考生必須“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章中關(guān)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進而理解文章主旨或情感。所謂關(guān)鍵詞句,是指在文章中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作用的詞句,具體是指統(tǒng)攝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詞句,或者在結(jié)構(gòu)上能夠揭示文章脈絡(luò)層次,對行文有推進或轉(zhuǎn)承作用的詞句,或者使用了特殊的修辭格、內(nèi)涵較為豐富的詞句,等等。因此,掌握解答關(guān)鍵詞句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升考生閱讀能力的一把鑰匙。
下面,筆者結(jié)合2015年中考真題來探討此類題目的解題技巧,以助同學(xué)們能笑傲考場。
一、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理解
炸 豆
(2015年重慶B卷中考試題)
阿 慧
①天上是金黃的太陽,地上是金黃的豆田。數(shù)千畝黃豆在豫東平原成熟,沒有遮攔的那種黃,每一片豆葉都似純金的。
②露水一夜間打落金片似的豆葉,豆葉就在豆棵下打了卷、褪了色。那葉面的金色被太陽光收了,凝固在豆莢里,黃豆就黃得耀眼了。
③農(nóng)人們在豆地南頭兒占好自己的田壟,就像運動員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鐮刀都醞釀著黏稠的夢。掉光了葉子的豆棵、豆莢如緊密的鞭炮,從頭墜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鐮刀反射太陽的光芒,豆棵在農(nóng)人的腳邊齊齊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禿禿一片平坦。兩個女娃從村子走進田地,黃衣的是姐姐,紅衣的是妹妹,慵懶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靈動。(選文有刪改)
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農(nóng)人們在豆地南頭兒占好自己的田壟,就像運動員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鐮刀都醞釀著黏稠的夢。
(2)兩個女娃從村子走進田地,黃衣的是姐姐,紅衣的是妹妹,慵懶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靈動。
本題考查對關(guān)鍵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理解時先要了解其本義,再聯(lián)系語境來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否則就如無水之魚,當(dāng)然不會表達出生動豐富的意義來。具體到此題,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黃豆成熟了,一片金黃,農(nóng)人們看在眼里,內(nèi)心渴望有一個好的收成,仿佛做了一個“黏稠的夢”。有了這個具體的語境,這句話就好理解了:指農(nóng)人們渴望黃豆有一個好收成的愿望。至于“慵懶”一詞,它的本義是困倦、懶惰,句中用來修飾“土地”,屬于移情于物,實際上指已收割后灰禿禿的平坦田地,給人們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感受。
俗話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無論是哪個詞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與其他詞句發(fā)生著某種聯(lián)系,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特殊的含義,恰當(dāng)?shù)乇磉_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因此,我們在理解時必須以對全文的把握為依托,瞻前顧后,融會貫通,多側(cè)面、多角度地去挖掘出詞語在文中的正確含義。具體而言,我們要注意文中帶有指示作用的詞語,如“在這個意義上”等,它所指代的內(nèi)容常在其前文里,答案可以從上文尋找到。再如既要理解詞語的字面意義,還要知曉作者意欲表達的意圖,即潛在含義,像“燈光”不只是實指,還應(yīng)理解其潛在含義“光明、希望、信念”。另外,還要依據(jù)語境,推斷出某個多義詞的確切含義。
二、根據(jù)修辭手法來理解
杏蔭井臺
(2015年江蘇蘇州市中考試題)
楊聞宇
③水一樣的杏蔭下,綻開一領(lǐng)破草席,脫下已露大腳趾的布鞋一扣當(dāng)枕頭,仰面朝天就躺下了。南風(fēng)習(xí)習(xí),綠葉篩動散碎的光影,入夢是極容易的,想不到的是那些顧不上收摘的黃杏,動不動就“啪”地摔一個下來,大概要證明自己熟透了吧,一摔地就從棱界上裂開個娃嘴似的縫兒,半露出銜著的紫褐色的杏核(這類離核兒的白瓤兒是又脆又甜的)。我肚皮朝天,睡姿不變,只需緩緩地伸開手去,就能從草席邊捏一個擱進嘴里,美滋滋的味兒喲,簡直沒法形容。當(dāng)然也偶有掃興之時,倘是鼾聲正勻,有某一個軟杏“啪”地砸在臉頰上,那又當(dāng)別論。總之,一覺醒來,周圍三三兩兩,會跌落許多黃杏兒,小小的、黝黑的螞蟻知道我也吃不進去了,于是就排成長隊,以杏上的裂縫兒為大門,到那金黃色的寶庫里盡興地咂取享受……(選文有刪改)
文章第③段中的畫線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
小小的、黝黑的螞蟻知道我也吃不進去了,于是就排成長隊,以杏上的裂縫兒為大門,到那金黃色的寶庫里盡興地咂取享受……
此題考查對修辭手法的辨識及其表達效果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類考查修辭手法題目,要緊扣目標段,結(jié)合上下文和語境作答,答案要詳盡具體。具體到此題,命題者已指明了賞析的角度——修辭效果,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切入口,明確作者是從兒童視角出發(fā),使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先是把有裂縫的杏兒比作開了大門的寶庫,形象地寫出其開裂的特點;同時又賦予螞蟻以人的心理與行為,形象地寫出它們成群結(jié)隊聚集在裂縫處品嘗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兒味美的特點,描寫具體生動,富有童趣。這樣抓住題干指定的語段分析,就能準確地理解重要詞語的修辭含義。
解答修辭類試題的步驟有四:第一,判斷是什么修辭手法;第二,判定這種修辭手法的依據(jù),回答為什么是這種修辭手法;第三,明確此修辭手法的基本功能;第四,指出運用這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具體的答題格式,簡略如下: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有時還需加上作者的情感;擬人,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情態(tài)。有時還需加上作者的情感;排比,強調(diào)了×××對象×××特性,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富有氣勢。
三、分析人物描寫來理解
家 徽
(2015年江蘇連云港市中考試題)
余 華
一天夜半,父親起來小解,發(fā)現(xiàn)一個人影躥進了廚房,他便喊叫起來,同時馬上守住廚房門口。不一會兒,父親弟兄幾個都起來了,他們點著燈,拿著大木棒子和斧頭,仔細地搜索著廚房的每一個角落,那時糧食就是性命,大家決心不把這竊賊打死,也得讓他殘廢。廚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卻沒發(fā)現(xiàn)人。父親弟兄幾個說父親定是半夜眼花,父親賭咒發(fā)誓說肯定有人。還在大家爭辯時祖父來了,祖父讓兒子們都去睡覺。等他們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邊,敲敲蓋子,說:“你不用躲了,出來吧?!敝灰娝桌锼芰艿卣酒鹨粋€人。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只手里,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著竊賊,嘆口氣說:“算了,你走吧,要是讓我的兒子們看見了,你今天非殘廢不可?!?/p>
賊傻望著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這樣輕易地讓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靜地揮了揮手,賊便從水缸里爬出來。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給他說:“帶上它吧,它可幫你家度幾天日子。”賊要說什么,眼眶卻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門口?!奥?,”祖父又叫住他,塞給他一串銅錢,“你拿這錢去做點小生意,再也不要干這傷天害理的勾當(dāng)了。”(選文有刪改)
閱讀文中畫線的兩個句子,說說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賊人的心理變化的。
①這人一手擎著水缸木蓋,渾身顫抖,面無人色,另一只手里,還攥著一布袋大米。
②賊要說什么,卻眼眶紅了,低著頭,提著米袋子往外走。
此題考查對描寫方法的正確判斷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是第①句中的“渾身顫抖,面無人色”,運用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賊人被發(fā)現(xiàn)時的害怕與緊張;動詞“攥”表現(xiàn)出賊人雖然被發(fā)現(xiàn),但迫于生計不愿放棄米袋的心理。第②句中的“眼眶卻紅了”屬于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賊人對祖父寬恕他的感動;“低著頭”這個動作描寫,表現(xiàn)出賊人羞愧的心理。綜上所述,賊人由先前的“攥”著米袋到后來的“提”著米袋以及“低著頭”,這些動作的變化,表現(xiàn)出賊人從害怕到羞愧的心理變化過程。
通過分析人物神態(tài)、動作等細微的刻畫,洞悉人物的心理變化,凸顯人物的性格,體會其中蘊藏的思想感情或看法認識。答題時,先是明確使用了哪種描寫方法,再從文章中舉出具體的例子,并作分析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出人物性格,選擇恰當(dāng)?shù)脑~句表述出來。
四、根據(jù)詞句的位置來理解
義重情深的恩賜
(2015年湖北襄陽市中考試題)
從維熙
①炎夏七月,年過八旬的我,冒著似火炎陽,從北京飛往漢水之畔的襄陽;后又從襄陽乘大巴尋覓漢水之源,遠行至陜南的漢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雖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調(diào)”的人文情懷,卻給我留下無盡的情思。
②歸來后,還演繹了一曲連我自己都難以相信的“童話”,那就是我銹跡斑斑的牙齒,昔日刷牙都無法讓它由黑變白——回到京城,面對鏡子,我驚愕地叫了一聲:“??!五十八年吸煙歷史、凝固在牙齒上的黑黃斑痕,怎么一下子變白了?”靜思之后,答案終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調(diào)”的漢江之水,對我的恩賜……(選文有刪改)
請分析開頭兩段在文中的作用。
此題考查對開頭句段作用的理解能力。有些詞句因所處的位置有所不同,所以起著不同的作用。本題已經(jīng)明確句段所處的位置,確定了答題區(qū)間,再了解語境內(nèi)容,感知語段記敘了作者以一周的行蹤為線索,概括交代了作者對漢水尋訪的旅程,表現(xiàn)漢水義重情深恩賜予自己,使銹跡斑斑的牙齒變白,表達了作者對漢水的感激之情,而后聯(lián)系語境具體理解其作用:①開篇點題,點明我將開啟漢水尋訪之旅及恩賜之意。②總領(lǐng)全文,引出下文對一周行程的記敘。
品析文中某處詞句起到的作用,可以根據(jù)它所位置而定:在文章開頭,往往能夠點題,有總領(lǐng)全文之功;在文章中間,可能擔(dān)負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任務(wù),使上下文銜接自然,渾然一體;在行文中作鋪墊,為下文情節(jié)打基礎(chǔ),不顯得突然;在文末,概括總結(jié)全文,揭示某種意義,讓讀者深入透徹地理解文章中心。
五、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來理解
河西走廊的月亮
(2015年甘肅武威市中考試題)
黃文山
⑼自然,這空曠里也奔過張騫凄惶的贏馬,也碾過林則徐悲憤的囚車;自然,這空曠里還回蕩過班超投筆從戎的誓言,還躑躅過玄奘西行取經(jīng)的身影……還有那綿延不絕的東來西往的商旅駝隊,將一條兩千多里的戈壁長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壯的陽關(guān)曲。
⑽這一個個被史筆莊重地記載或因為平凡而被忽略不計的眾多人物,卻都在命運的驅(qū)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態(tài)、不同的方式,走過長長的河西走廊。
⑾這便是河西走廊,在這漫長的駝路上,絕非只有空曠;這便是河西走廊,在這片荒蕪的戈壁灘上,絕非只有寂寞。(選文有刪改)
賞析句中加點詞。
這一個個被史筆莊重地記載或因為平凡而被忽略不計的眾多人物,卻都在命運的驅(qū)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態(tài)、不同的方式,走過長長的河西走廊。
此題考查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能力。這個詞處于一個議論性的句子之中,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解題時要善于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文章的主題,然后透過字面義,悟出句子的深層情感。選文主要記述了作者在河西走廊戈壁灘欣賞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曠聯(lián)想到與河西走廊有關(guān)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河西走廊歷史的敬仰之情。結(jié)合文章的主旨與具體語境,我們便可得出這個答案了。
文章的主旨對文章的各個局部、句子以至詞語都具有統(tǒng)攝作用,也賦予這些部分以統(tǒng)一的意義。閱讀時,如果對個別語句在理解上遇到困難,不妨把它同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傾向聯(lián)系起來。而主旨句主要是一些議論性的句子,也有一些抒情性的句子。答題時,首先要考慮這個句子與文章主旨的關(guān)系,思考它在體現(xiàn)文章主旨中所起的作用。答題的步驟有二個:第一步,整體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主題;第二步,抓住句子中顯示主題的關(guān)鍵信息,緊扣主題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