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源 張 冰 楊 輝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藥學干預對接受多藥治療的維吾爾族抑郁癥住院患者治療作用的影響
胡 源 張 冰 楊 輝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探討維吾爾族抑郁癥住院患者加強藥學干預對接受多藥治療的影響。方法本次共選擇維吾爾族抑郁癥住院患者100例,均為2014年1月~8月精神科收治,采用多藥治療,應用隨機數字表抽取法分組,就傳統(tǒng)醫(yī)學服務(對照組,n=50)與臨床藥師依據藥學服務路徑,實施藥學干預服務(觀察組,n=50)對治療效果、用藥依從、降低不良反應等影響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用藥依從率、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用藥偏差率、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藥學干預前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藥學干預后,觀察組評分降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多藥治療臨床特征,制定個體化藥學干預方案,對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緩解焦慮情緒,防范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藥學干預;多藥治療;維吾爾族;抑郁癥;治療作用;影響
臨床精神疾病常見類型中,抑郁癥占較高病發(fā)概率,臨床特征表現有沮喪、絕望、悲觀情緒,且有交際恐懼、睡眠障礙等伴發(fā),病情嚴重者,甚至存在自殺傾向,在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癥在目前居第四位,且易反復發(fā)作,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質量[1]。抑郁癥為社會心理因素與個體易感性相互作用引發(fā),與環(huán)境、遺傳、心理、性別等多因素相關,文化背景不同,在治療效果、特征、流行病學方面也有較大區(qū)別,新疆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更具特殊性,在接受多藥治療時,加強藥學干預,對保障治療效果,提高用藥依從,降低不良反應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選取相關病例,就常規(guī)用藥指導及個體化藥學干預效果展開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共選擇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齡18~60歲,平均(39.4±10.9)歲,均與CCMD-3診斷標準符合。納入標準:①所患抑郁癥病程在2個月及以上;②年齡在18歲及以上;③具閱讀能力;④無器質性疾病如腦腫瘤等,無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疾??;⑤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IQ在70以下,即認知障礙;②不具備閱讀理解能力;③近期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者;④有與抑郁不相關的并發(fā)癥合并。抑郁病程平均(9.3± 4.2)個月,婚姻狀況:已婚63例,離婚10例,喪偶7例,未婚20例;職業(yè):農民50例,自由職業(yè)5例,工人25例,學生10例,干部10例。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劃分,組間性別、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病程無明顯差異,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兩組均應用帕羅西汀、西酞普蘭、米氮平、文拉法辛緩釋片多藥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住院服務項目,觀察組在上述措施應用的同時,依據藥學服務路徑,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藥學干預服務,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掌握維吾爾族抑郁癥病情特征:依據相關研究示,相較漢族,維吾爾族在睡眠障礙方面狀況更為嚴重,可能與過分關注軀體不適、失眠的改善,缺乏對情感障礙的認知相關。但絕望感較低,分析原因,可能與伊斯蘭教有禁止自殺民族教義相關。
1.2.2 用藥依從現狀:受試驗類型、依從性評估方法不同的影響,抑郁癥依從率評估結果也存在差異。通常急性期約為20%~40%脫落率,以藥物不良反應為常見原因;自然研究中,為高達50%~60%治療脫落率,以感覺疾病好轉而脫藥原因最為多見。分析不依從表現,以拒絕治療為主,如不出席門診預約、不取藥、拒絕檢查等,在治療過程中,以提前終止治療、不服從醫(yī)療建議用藥等為表現。
1.2.3 影響用藥依從原因:相較多藥治療,單藥治療患者依從性更佳,相對于每天2次或以上給藥,每天1次依從性更為理想。可能與因服藥次數少,緩控釋制劑或長半衰期藥物方便用藥,血藥濃度有較小波動值,明顯降低了不良反應,提高患者遵醫(yī)依從。相較舌下片劑和固體制劑,液體制劑有更好治療依從,其他如形狀、色澤、大小等藥品性質,也為對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藥物接受程度產生影響。
1.2.4 藥學干預內容: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就治療計劃和治療方案進行討論,加強用藥知識的教育,提供光盤或手冊,使患者和家屬知曉治療方案。講解服藥知識,如用藥減量方案等,提供單劑量藥盒、服藥劑量手冊;提供回訪進度表,包括隨訪頻率的增加、回訪頻率。指導患者遵醫(yī)用藥,發(fā)藥、調配時,就注意事項向患者講解,使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不良反應、名稱,克服恐懼。如有低血壓、頭痛、頭暈等不良反應,需及時告知醫(yī)師。治療方案盡量簡化,提倡合并用藥和減少用藥次數。
1.3 指標觀察[2-3]:記錄治療效果、用藥依從性、不良反應、用藥偏差及患者滿意率。并應用漢密爾頓焦慮表(HAMD)評分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情況,分值越低,效果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16.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用藥依從率、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用藥偏差率、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學干預前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藥學干預后,觀察組評分降低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兩組用藥情況比較[n(%)]
表2 藥學干預前后HAMD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2 藥學干預前后HAMD評分情況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別 n 藥學干預前 藥學干預后觀察組 50 21.5±1.3 9.0±1.7*對照組 50 21.4±1.2 18.6±1.4
分析用藥依從的重要特性,其為一個人的行為對健康建議或醫(yī)療的遵從程度,可由多種方法檢測,如藥片計數、自我報告、隨診程度、醫(yī)師評估等,加強用藥指導,依據用藥過程中影響用藥依從的原因,制定針對性措施,對提高用藥依從,降低不良反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
本次研究以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作研究對象,為多藥治療,所以藥學指導更具棘手性,首先,需掌握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特征,如睡眠障礙較差,但悲觀程度相對較低等,依據目前影響用藥依從現狀,掌握影響因素,個體化制定用藥干預方案,使患者明確多藥治療的必要性,防控不良事件發(fā)生,從根本上確保用藥安全。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在臨床治療效果、用藥依從、干預滿意度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率及用藥偏差率低于對照組,心理狀況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分析維吾爾族抑郁癥患者多藥治療臨床特征,制定個體化藥學干預方案,對保障患者治療效果,緩解焦慮情緒,防范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華志珍.對1例抑郁焦慮狀態(tài)患者的藥學監(jiān)護[J].中國藥業(yè),2013, 22(1):37-38.
[2]杜彪.氟西汀與國產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的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9,28(11):860-862.
[3]杜彪,金蜀蓉.西酞普蘭與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循證藥物經濟學評價[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0,29(1):67-69.
[4]張華東,蘇慧.對復發(fā)性抑郁癥患者實施全程化藥學服務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0,30(21):1866-1869.
[5]楊艷芬,武克文,劉志芬.102例重性抑郁癥西酞普蘭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7):2215-2218.
[6]趙曉娟,權青云,楊嫣華.鹽酸帕羅西汀提高癲癇后抑郁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3):399-400.
[7]楊東英,陸小兵,姚建新.逍遙散聯合帕羅西汀對老年抑郁癥療效及HPA軸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0,22(17):2224-2226.
[8]孫永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帕羅西汀治療卒中后抑郁癥43例臨床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35(3):332-333.
R749.4+1
B
1671-8194(2015)01-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