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燕玲,蔡選光,紀丹虹,郝磊,劉志杰,陳遠合
(汕頭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 汕頭 515000)
紅樹林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潮間帶,是陸地過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群落,也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生物群落,為我國重點拯救和保護的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具有造陸、護岸、護堤、降解污染、凈化海水、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其功能和作用正日益受到國內外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
紅樹林廣泛生長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海灣和河口。目前廣東省紅樹林面積10 471.1 hm2[1],居全國第一。汕頭是紅樹林的故鄉(xiāng),歷史上曾有大片紅樹林分布,有桐花樹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candel等紅樹植物26種。位于市區(qū)南濱路的蘇埃灣濕地紅樹林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面積最大、保存較完整的桐花樹天然次生林,面積10.66 hm2[2],樹種以桐花樹為主,間有秋茄、木欖Bruguier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海刀豆Canavalia rosea、黃槿Hibiscus tiliaceus等。1998年以來,汕頭從孟加拉國和廣西、福建、湛江等地先后引進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無瓣海桑S.a(chǎn)petala、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秋茄等10多個優(yōu)良紅樹林樹種,現(xiàn)有紅樹林面積1 737 hm2。2004年,汕頭海岸濕地被列為中國首個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濕地國際示范區(qū)。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鳥類和昆蟲天敵的種類和數(shù)量減少,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使得紅樹林病蟲害日趨嚴重。
何斌源2007年報道中國紅樹林濕地昆蟲434種[3]。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均有關于紅樹林昆蟲的報道。蔣國芳 等分別調查了廣西山口、欽州港、英羅港紅樹林昆蟲群落,1993—1994年山口調查到的昆蟲種類有194種[4–5],欽州港昆蟲種類20種[6],英羅港昆蟲種類195種[7]。丁珌2005年調查了福建漳江口紅樹林昆蟲88種和九龍江口昆蟲52種,并作了物種多樣性等指標的比較[8]。李云1993—1996年先后調查了海南、廣東天然紅樹林及人工林有害生物,首次報道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危害海桑、紅樹林豹蠹蛾Zeuzera sp.危害無瓣海桑、介殼蟲危害紅海欖[9]。賈鳳龍 等1994年和1999年調查了深圳福田紅樹林害蟲和天敵的種類,并分析其多樣性指數(shù)、均勻度指數(shù)和豐富度,發(fā)現(xiàn)1999年較1994年害蟲種類增加了130%、天敵昆蟲種類減少了65%,分析指出害蟲發(fā)生的原因與生境質量下降有密切關系[10]。徐家雄 等2008年報道了廣東及香港特區(qū)紅樹林害蟲種類26種,其中15種為首次報道危害紅樹林[1]。李志剛 等調查到珠江口淇澳島紅樹林及周圍生境昆蟲群落由10目68科組成,并分析其多樣性[11];2012年歸納了近20年來中國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害蟲種類及害蟲防控現(xiàn)狀,并探討害蟲成災原因[12]。然而針對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種類的調查研究較少,因此從2011年開始,作者調查了粵東地區(qū)(主要包括汕頭、潮州)的紅樹林害蟲,以期為今后紅樹林害蟲防治提供參考。
1.1 調查方法對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饒平縣等地的紅樹林進行踏查,在汕頭市龍湖區(qū)新溪鎮(zhèn)、澄海區(qū)義豐溪、濠江區(qū)蘇埃灣、潮陽區(qū)關埠鎮(zhèn)巷口設立害蟲調查點,每月定期調查2次,在春夏害蟲高發(fā)期可增加至4次。在紅樹植物受害部位采集害蟲,害蟲高發(fā)期采用東、西、南、北、中“五點取樣法”確定樣點,隨機采集樣枝15~20 cm,用捕蟲網(wǎng)在紅樹林冠層上掃網(wǎng)采集害蟲,編號放入20 cm×30 cm的透明塑料袋(袋上扎若干透氣小孔)帶回室內,成蟲制作成標本,幼蟲放入養(yǎng)蟲盒飼養(yǎng)觀察,對害蟲進行鑒定、記錄。根據(jù)害蟲發(fā)生時間、發(fā)生數(shù)量、危害面積等,按其發(fā)生程度分為主要害蟲和次要害蟲。
1.2 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方法參照國際上有害生物風險分析(PRA)方法以及宋玉雙、劉文愛 等的研究[13–14],根據(jù)害蟲分布狀況(P1)、潛在的危險性(P2)、寄主植物的重要性(P3)、移植的可能性(P4)以及危險性管理的難度(P5),確定了紅樹林害蟲危險性定量分析指標體系及評判標準,對主要害蟲在廣東省潛在危險性進行定量分析,并根據(jù)危險程度等級劃分標準(表1)和害蟲的綜合評價值(R值),確定害蟲的危險程度等級。
表1 危險程度等級劃分標準
2.1 紅樹林害蟲種類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有8目45科64種。按寄主植物分,桐花樹害蟲29種、海桑害蟲17種、無瓣海桑害蟲25種、秋茄害蟲10種、其他伴生植物害蟲18種;按發(fā)生程度分,主要害蟲14種、次要害蟲50種(表2)。
對桐花樹危害較大的害蟲主要是柑橘長卷蛾Homona coffearia和毛顎小卷蛾 Lasiognatha cellifera,發(fā)生期一般在4—12月;對海桑和無瓣海桑危害較大的害蟲主要是綠黃枯葉蛾Trabala vishnou和棉古毒蛾,全年均有發(fā)生,但7—9月發(fā)生較多。此外,綠黃枯葉蛾除了危害海桑、無瓣海桑,還危害美洲欖仁Terminalia muelleri、大葉欖仁T.catappa、大葉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多花紅千層Callistemon viminalis等;棉古毒蛾除了危害海桑、無瓣海桑、秋茄、桐花樹等紅樹植物外,還危害美洲欖仁、儀花Lysidice rhodostegia、大葉紫薇、嘉氏羊蹄甲Bauhinia galpinii等。
表2 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種類
續(xù)表
續(xù)表
2.2 紅樹林害蟲天敵種類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天敵有7目18科28種(表3)。
2.3 害蟲危險程度等級確定由害蟲危險性分析結果可知,綠黃枯葉蛾、棉古毒蛾、小袋蛾、柑橘長卷蛾、毛顎小卷蛾屬于中度危險,蚜蟲、沫蟬、白蛾蠟蟬、黃刺蛾、雙線盜毒蛾、潛葉蛾、斜紋夜蛾、報喜斑粉蝶、白囊袋蛾屬于低度危險(表4)。
表3 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天敵種類
表4 主要害蟲危險性R值及危險程度等級
粵東地區(qū)紅樹林害蟲有8目45科64種,害蟲天敵有7目18科28種。按寄主植物分,桐花樹害蟲29種、海桑害蟲17種、無瓣海桑害蟲25種、秋茄害蟲10種、其他伴生植物害蟲18種;按發(fā)生程度分,主要害蟲14種、次要害蟲50種?;洊|地區(qū)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溫濕度適宜昆蟲生長,與廣西、福建、廣東其他地區(qū)相比,害蟲種類較多,發(fā)生程度較輕;害蟲種類以鱗翅目最多、同翅目次之;在寄主植物上,以桐花樹害蟲最多、無瓣海桑害蟲次之;但與其他地區(qū)在種類上略有差別,這與區(qū)域紅樹林優(yōu)勢植物、環(huán)境氣候等條件不同有關。
對主要害蟲潛在危險性的定量分析結果表明:綠黃枯葉蛾、棉古毒蛾、小袋蛾、柑橘長卷蛾、毛顎小卷蛾屬于中度危險,蚜蟲、沫蟬、白蛾蠟蟬、黃刺蛾、雙線盜毒蛾、潛葉蛾、斜紋夜蛾、報喜斑粉蝶、白囊袋蛾屬于低度危險。其中,中度危險的害蟲均屬鱗翅目,其危害寄主植物范圍都很廣,害蟲發(fā)生期長,有的甚至持續(xù)整年,應加強對紅樹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管護和對害蟲的監(jiān)測,在害蟲高發(fā)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1] 徐家雄,林明生,陳瑞屏,等.粵港地區(qū)紅樹林害蟲種類調查[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8,24(2):46-49.
[2] 汕林.汕頭市發(fā)展紅樹林前景寬廣[J].中國林業(yè),2002(9):36.
[3] 何斌源,范航清,王瑁,等.中國紅樹林濕地物種多樣性及其形成[J].生態(tài)學報,2007,27(11):4859-4870.
[4] 蔣國芳,洪芳.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昆蟲的初步調查[J].廣西科學院學報,1993,9(2):63-66.
[5] 蔣國芳.山口紅樹林區(qū)昆蟲種類組成及其季節(jié)變動的初步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1997,13(2):11-17.
[6] 蔣國芳,周志權.欽州港紅樹林昆蟲群落及其多樣性初步研究[J].廣西科學院學報,1996,12(3-4):50-53.
[7] 蔣國芳,顏增光,岑明.英羅港紅樹林昆蟲群落及其多樣性的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0,11(1):95-98.
[8] 丁珌.福建紅樹林昆蟲群落及主要害蟲綜合治理技術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7.
[9] 李云,鄭德璋,廖寶文,等.紅樹林主要有害生物調查初報[J].森林病蟲通訊,1997(4):12-14.
[10] 賈鳳龍,陳海東,王勇軍,等.深圳福田紅樹林害蟲及其發(fā)生原因[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0(3):88-91.
[11] 李志剛,李軍,龔鵬博,等.珠江口淇澳島紅樹林及毗鄰生境昆蟲群落多樣性[J].環(huán)境昆蟲學報,2014,36(5):672-678.
[12] 李志剛,戴建青,葉靜文,等.中國紅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害蟲種類、防控現(xiàn)狀及成災原因[J].昆蟲學報,2012,55(9):1109-1118.
[13]宋玉雙,楊安龍,何嫩江.森林有害生物紅脂大小蠧的危險性分析[J].森林病蟲通訊,2000,19(6):34-37.
[14] 劉文愛,范航清.廣西紅樹林害蟲的危險性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