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法,張學勤,陳瑩,靳帥,范光輝
(河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京唐港辦事處,河北 唐山 063611)
近年來,我國原木進口數(shù)量逐年上升,攜帶植物疫情突出,目前呈現(xiàn)出“四多一復雜”的特征,即進口數(shù)量多、來源國家多、原木材種多、進境口岸多、攜帶疫情復雜。據海關統(tǒng)計,2013年我國進口原木4516萬m3,同比增長19.19%。原木來源涉及全球六大洲近百個國家和地區(qū)[1]。材種方面,既有普通建筑用材又有名貴樹種,總類別達上百種。原木進境口岸眾多,既有陸路口岸又有海港口岸,主要集中在環(huán)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區(qū)域。原木攜帶疫情以昆蟲為主,也包含微生物、螨蟲、線蟲、雜草等各類疫情[2],口岸原木檢疫工作面臨嚴峻考驗。
本文以“動植物檢疫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http://test.apqchina.org/)”2003年以來的數(shù)據為基礎,對進境原木主要疫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1 主要疫情類別將原木疫情截獲批次數(shù)分類統(tǒng)計(圖1),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在進口原木中截獲的主要疫情為昆蟲,其次為各種真菌和螨蟲[3]。昆蟲按科分類,不論是絕對批次數(shù)還是檢疫性批次數(shù),小蠹亞科、長小蠹科、蟻科、天牛科、吉丁蟲科、長蠹科等均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這幾類也正是對林木危害最為嚴重的昆蟲。
1.2 檢疫性非檢疫性比例根據外來生物的危害性及經濟重要性,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對列入名錄的外來有害生物給予重點關注和處置。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檢疫性有害生物占總截獲次數(shù)的25.41%,預示我國當前進境原木疫情風險較高。一方面,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檢疫性有害生物均是我國尚無分布或未普遍發(fā)生的有害生物,入侵定殖可能性較高,且一旦入侵將帶來巨大的生態(tài)、經濟危害;另一方面,非檢疫性有害生物中也可能有相當部分尚未被認清危害,可能帶來巨大的潛在危險[4]。
圖1 2003—2014年我國進境原木中截獲主要疫情批次數(shù)
不論是絕對批次數(shù)還是檢疫性批次數(shù),小蠹亞科、長小蠹科、蟻科、天牛科、吉丁蟲科、長蠹科等均在截獲的有害生物中占據了很大比例。有害生物的主要種屬[5]及截獲情況見表1。除確定到種的有害生物外,各口岸上報截獲結果中,有相當一部分有害生物只鑒定到屬甚至僅到科,由于同屬內、同科內既有檢疫性有害生物又有非檢疫性有害生物,而對于檢疫性有害生物和非檢疫性有害生物,按照相關要求,其處理除害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口岸有害生物截獲鑒定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表1 2003—2014年進境原木中截獲主要有害生物情況
續(xù)表
目前,我國從全球六大洲的上百個國家和地區(qū)進口原木。由于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的差異,各國家地區(qū)原木中有害生物種類千差萬別,同時熏蒸除害水平參差不齊,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從進境原木中截獲的有害生物種類及數(shù)量均有很大的差異。我國口岸檢驗檢疫部門從主要原木來源國家檢出有害生物的總體情況見圖2。
不同原木來源國家的有害生物截獲量差異較大,同時,檢疫性/非檢疫性有害生物截獲量比例也有顯著性差異??偟膩砜?,非洲國家(如喀麥隆、剛果、中非等)、大洋洲國家及周邊島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原木疫情突出,東南亞國家(如老撾、馬來西亞、越南等)疫情也不容小覷。
綜合分析,各原木來源國有害生物截獲量的多少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1)我國從相關國家進口原木的總量。原木進口量越大,截獲相關疫情的概率也就越高。如我國原木的主要來源國家俄羅斯、新西蘭、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疫情占據了相當?shù)谋壤?)國家地理位置及氣候。在檢疫過程中,有害生物的界定是由其進入某一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造成危害的大小決定的。因此,一定水平上,各國地理位置及氣候決定了其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如俄羅斯,由于其與我國接壤的國境線漫長,加之其嚴寒的氣候,其原木中的有害生物多與我國東北地區(qū)類似,因此檢疫性有害生物截獲率較低。3)各國熏蒸除害技術、管理水平。盡管我國對進境原木有著統(tǒng)一的除害要求,但由于各國政治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同,其具體實施過程中差別較大。主要表現(xiàn)在在進口查驗過程中,雖然原木有相關的檢疫證書及除害證明,但仍會從中截獲大量的活體有害生物甚至檢疫性有害生物。如江蘇檢驗檢疫局多次從非洲原木中截獲活體天牛、長小蠹、長蠹、非洲大蝸牛等有害生物[6],針對這種情況,質檢總局專門發(fā)布了《關于加強進口非洲原木檢驗檢疫的警示通報》。
圖2 2003—2014年從不同原木來源國家截獲有害生物批次數(shù)
目前,由于我國開始實行天然林全面禁伐政策,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國內木材消耗量逐年提高,因此可以預計,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進口原木量將持續(xù)增大,這也必將給原木檢疫工作帶來巨大的壓力。針對進境原木中疫情情況復雜,攜帶有害生物較多的現(xiàn)狀,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進境原木的檢疫工作:
(1)做好進境原木疫情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既有針對性又有全面性。重點關注小蠹亞科、長小蠹科、蟻科、天牛科、吉丁蟲科、長蠹科等截獲頻率較高、危害性較大的有害生物,同時要加強技術儲備,做好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等微生物的檢疫工作。
(2)做好各主要原木來源國和疫情較高國家的針對性分析,加強檢疫要求。由于各國疫情情況不盡相同,需根據口岸截獲情況及疫情調查情況做好針對性分析,收集不同國家常見有害生物種類的系統(tǒng)性資料,以便于一線查驗人員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對各原木出口國原木檢疫除害水平進行評估,嚴格證書查驗程序,對多次出現(xiàn)除害效果差、原木有害生物攜帶率高的國家有針對性地發(fā)出警示通報,加強檢疫措施。
(3)進一步加強原木中有害生物的風險分析工作,適時調整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由于受掌握資料情況和不同國家對有害生物情況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必然存在著一定的缺漏。因此,必須根據截獲情況,實際危害等進行適時的調整補充,從而使口岸一線檢疫人員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4)加強口岸聯(lián)動,鞏固國門防線??诎稒z疫工作涉及口岸多,各口岸業(yè)務情況、技術能力、人員配置等不盡相同,而疫情防控要求不能有任何一個口岸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否則疫情仍會傳入我國境內危害農林業(yè)生產。因此,各口岸應該加強聯(lián)動,互通有無,互相借鑒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確保將原木疫情擋在國門之外。
[1] 聶影,楊紅強,蘇世偉.中國原木進口國別結構與木材資源安全[J].林業(yè)經濟,2008(3):14-16.
[2] 楊西安.陸運進境木材檢疫監(jiān)管對策探討[J].植物檢疫,2000,14(5):309-311.
[3] 李娟,胡學兵.我國主要林業(yè)外來有害生物種類簡述(Ⅱ)[J].中國森林病蟲,2005,24(4):38-41.
[4] 賈乾濤,李翠鳳,成杰群.新版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更具操作性[J].中國檢驗檢疫,2007(12):17-17.
[5] 安榆林.外來森林有害生物檢疫[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72-576.
[6] 鄭慶偉.江蘇省常熟口岸首次截獲尖翅尼虎天牛等4種有害生物[J].農藥市場信息,2013(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