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喬
休閑,漸漸地從大家生活當中的點綴變成了生活的目的,“不會休閑,不會工作”的觀念也體現了人們對于休閑生活的追求。現如今我國的休閑產業(yè)發(fā)展剛剛起步,產業(yè)結構性問題突出,下一步,該怎么走?
9月12日下午,以“休閑運動,田園生活”為主題的2015世界休閑高峰論壇在青島萊西順利召開,國家旅游局旅行社飯店管理司司長、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guī)司司長、國家旅游局規(guī)劃發(fā)展與財務司司長、中國旅游協(xié)會休閑度假分會秘書長魏小安在會上暢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休閑與大產業(yè)。
以下是演講全文摘錄:
從“工作至上”到“工作是為了休閑”
我們人類生活面臨飛速發(fā)展,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之下,這個變化日新月異,形成了大生活。技術的加強等因素使我們的生活范圍越來越廣'眼界也更開闊。現如今我們對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了,田園生活是我們現在最大的一個追求,此外,還有生態(tài)生活、森林生活、文化生活、藝術生活、創(chuàng)意生活、數字生活、休閑生活、運動生活和健康生活。一系列的生活展示的是非常豐富的生活形態(tài)。有些國家發(fā)展的層次高一些,有些稍微低一些,現在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達到這十種生活。
人們對休閑的看法有著一個顯著的轉變,社會觀念的變化是從“不會休息,不會工作”開始的。我讀過休閑類的比較經典的書里有一句話,“工作至上的倫理導致專制?!边@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仔細想想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因為“工作至上”就意味著可以犧牲一切,包括犧牲個人,這是我們過去多年非常習慣的一種價值觀。但是現在呢,叫做,“工作是為了休閑?!蔽覀児ぷ魇菫榱诉^好日子。如果別的行業(yè)管的是“日”字,那休閑行業(yè)管的就是“好”字,“好日子”就是這么來的。
美國的1973年,歐洲的1980年,日本的1985年,亞洲四小龍的1995年,這幾個時間點都是休閑產業(yè)高速發(fā)展的時期,應該說中國現在開始進入這個時期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說旅游是生活元素,可有可無;90年代的時候說旅游是生活要素,意味著旅游變成剛需;現在呢,旅游已經成為生活目的了,下一步,它就是我們生活的命脈。
休息時間彈性化比帶薪休假重要
大生活需要大休閑,大休閑需要大產業(yè)。什么叫休閑?“休”意味著消磨自由時間的方式,而“閑”則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所謂“休閑”,即對自由時間的多樣化安排。休閑多體現為日常的休閑。從時間維度上看,我們人類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處在休閑狀態(tài)。從空間維度上看,休閑涉及到家庭休閑、社區(qū)休閑、城市休閑體系、環(huán)城市休閑游憩帶、鄉(xiāng)村休閑、異地休閑、網絡休閑,最后互為空間,形成完整的網絡體系。什么是休閑產業(yè)?它是為滿足休閑需求而形成的供給體系。
這么多年中國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是治理理念的變化,這體現在國計民生的變化,過去是為了國計而犧牲民生,現在民生就是最大的國計。如果我們從民生的角度看,休閑就是民生里面重要的組成部分,非常自然地就上升成為了國計,這從這些年以來國務院包括各級政府這么重視休閑就可以看得出。二是假日制度的變化,最近下了一個文件,里面提到了“2.5假日模式”,我覺得這個觀點的提出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解決了“我的時間誰做主”的問題。時間也是一種消費,在時間的消費上,13億人的消費在國家的制度下是完全一樣的,全世界恐怕沒有這樣的事。所以我們要反過來思考,我的時間我做主,就是要休假時間的彈性化,我覺得這種彈性化比帶薪休假還要重要。所以這次的“2.5假日模式”最根本的是影響了這種觀念。
休閑產業(yè)供求不平衡
這兩年休閑產業(yè)發(fā)展的特點應該是政府重視形成熱點,企業(yè)跟進形成熱流,市場膨脹形成熱潮。這種膨脹性的需求甚至爆炸性的增長到底是虛的還是實的?我覺得現在需求的增長是實的,里面泡沫化的成分不多,可是我們供給的增長里面有很多泡沫。所以說,現在休閑產業(yè)發(fā)展最大的問題在于供求不平衡,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同時存在。
供求不平衡主要突出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個是休閑度假產品不足。所以就形成一個現象:海外度假大規(guī)模地進行?,F在基本上東南亞變成中國人的主要度假地,下一步會延伸到大溪地甚至北歐。可是反過來問一句,我們自己就不行嗎?客觀來說我們現在就是不行,因為我們的休閑度假產品不足。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可是我們的濱海度假資源不足。鄉(xiāng)村度假現在很發(fā)達,山地度假開始發(fā)展,城市度假進行探索,應該說各類休閑度假都在跟進,包括溫泉、運動、文化、休閑等。但總體而言,這還是一個供不應求的局面。
第二是城市休閑空間嚴重不足,沖突屢屢發(fā)生。我們經??吹教鴱V場舞的大媽們和當地的居民發(fā)生沖突,什么原因?沒有足夠的空間。我們的城市化突飛猛進,但是發(fā)展過程中缺乏休閑概念,所以大樓占據了休閑空間。這個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調整,那就逼迫著大家走另外一條路,去追求更多樣化的休閑產品,所以很自然,這就是中國鄉(xiāng)村休閑和鄉(xiāng)土旅游的發(fā)展一個內在因素。
我們現在一些基本的說法是,“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排浪式消費的時代,”但是我認為在休閑這個領域,排浪式消費的現象依然很嚴重。恰恰因為這種排浪式,又使我們的供求不均衡問題進一步加重。
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
休閑產業(yè)包羅萬象,涉及到不同的行業(yè)和領域,只要和人們休閑消費以及休閑行為有關的產業(yè)都可以被列為休閑產業(yè)。總體來說,可以劃分為休閑基礎產業(yè)、休閑延伸產業(yè)和休閑支撐產業(yè),如果細劃,涉及到國民經濟上百個產業(yè)。
一個大的產業(y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結構性問題,這種結構性問題,無論是我們的專家、學者,還是業(yè)界人士,都沒有完全意識到,這方面的文獻也不多。我們現在城市商務酒店嚴重過剩,所以去年全行業(yè)虧損59億元,可是主題酒店、度假酒店、特色酒店仍然不足,這就是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同時存在。在我們過去的發(fā)展當中,類似的問題一抓一大把。在未來的休閑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結構性問題仍然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休閑產業(yè)的發(fā)展意味著—系列傳統(tǒng)產業(yè)的更新和功能的增加,也意味著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實現。而真正要走出傳統(tǒng)產業(yè)陋習,并且形成新型的東西,還需要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圍繞休閑生活,形成需求鏈,同時形成服務鏈、經濟鏈,最終形成產業(yè)鏈,而且要進一步延長產業(yè)鏈,這是休閑產業(yè)最終成熟的標準。
尊重市場,因地制宜
大家會關心,路徑如何?我們現在的路徑是頂層設計、總體規(guī)劃,然后大家實際操作,這個路徑顯然是錯誤的。市場經濟有一個自發(fā)自擂的過程,我們不相信市場的力量,不尊重民間的活力,尤其是不尊重市場內在的調整的力量,這是不科學的。休閑產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它的各個項目都有一定的自由發(fā)展的過程,沒有跟風,不是說領導下命令了我們就必須做,而是看到了市場機會就有人來做,做好了這一步就夠了,人家不追求做大做強。休閑不追求做大做強,大了不等于強,休閑的追求在于做精做細,比如在中國臺灣和日本,休閑就是精細化,可是我們還是粗放化。所以有些東西,學皮毛可以,可是學追求精細的精神,我們現在不可以。
發(fā)展休閑產業(yè),我們需要官、產、學、民、媒各個力量,我們現在官的力量太強,產的力量其次,學的力量再其次,可是民和媒這兩個力量基本看不到,而且我們的學也很容易就走到一個附庸的地位。再次,發(fā)展思路要跨代際,想想我們這代人能給后人留下什么?大家都很重視遺產,自然遺產是老天爺給的,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給的,那我們這一代人給后^留下了什么呢?基本上今天的垃圾建筑,明天的建筑垃圾。我們這一代人只能給后人留下建筑垃圾嗎?只是為了眼前的GDP嗎?顯然不行,所以我們倡導要跨代際,走未來的文化遺產戰(zhàn)略。另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思路是要因地制宜,現在有很多鄉(xiāng)村大規(guī)模地發(fā)展農家樂,這點我很不建議。農家樂的前提是大城市周邊,大城市溢出的需求來支持農家樂,你一個小縣城做農家樂,顯然不合適。我到很多地方都反對農家樂,他們把老百姓忽悠起來了'最終的結果還是白干。
北上廣深,這些叫做一線城市,可是從休閑的角度來看,它們已經永遠沒有可能成為一流城市,因為城市空間已經嚴重被占用了;可是有些三線、四線甚至五線城市,完全有可能成為一流城市。這些城市現在正在積極追求向大城市靠攏,這只能說明國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低,休閑產業(yè)發(fā)展的空間越來越有限。這需要我們引起足夠的重視,把發(fā)展休閑產業(yè)提到足夠的高度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