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嵐
從去年至今年,圖書眾籌的概念迅速成為社會中火熱的現(xiàn)象,到今天,眾籌已經(jīng)成為圖書出版中最流行也最動人的概念。
眾籌出版是引進的概念,最初在國外興起,意在幫助小眾的、嚴肅的、非商業(yè)化出版物的眾籌。從去年開始,風靡中國的眾籌出版正在向商業(yè)化泛濫的領域演變:在許多眾籌網(wǎng)站,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劣幣驅逐良幣,正在這個領域中赤裸裸地上演。
社交功能下的圖書價值最大化
在剛剛過去的8月,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發(fā)布《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lián)網(wǎng)方法論》,眾籌的參與者不僅可以獲取新書,還能獲得與周鴻祎當面交流的機會。該書上線一個月,眾籌金額161萬打破了國內出版眾籌的記錄。
去年10月,一本《社交紅利》讓現(xiàn)代眾籌模式延伸到了出版領域。該書尚未開印就在眾籌網(wǎng)上賣出3300本,之后一個月里加印3次,取得一個月5萬本的銷量。今年6月該書再度出版修訂升級版。在徐志斌看來,在期間沒有安排公關宣傳的情況下,這本書的銷量和再版顯然受益于去年的那次眾籌。
這個案例讓“眾籌”成為了出版界的熱門詞匯,近一年來,眾籌風潮愈演愈烈。無論是主持人樂嘉的《本色》,還是軟交所副總裁羅明雄等人所著的《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抑或是近日林志穎新書《我對時間有耐心》在諸多眾籌項目中,人們能覓到各種作者的身影。某知名圖書電商還率先搭建了“眾籌”的第三方平臺。
最近,一個叫“贊賞”的移動社交出版平臺獲得IDG900萬元天使融資,它要做的就是把作品出版的決定權由出版人變成讀者,形成C2C出版。
“贊賞”的出版模式,簡單說是“我要出書-你來贊賞-我們出版”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新型出版鏈條:通過“贊賞”團隊發(fā)現(xiàn)或個人自薦,作者在“贊賞”平臺發(fā)起“我要出書”。作者將消息分享到微信及其他社交媒體,“贊賞”平臺也會協(xié)助宣傳。熟人朋友或者粉絲看到信息后點“我來贊賞”,額度為100元每份。當“贊賞額”累積達到2萬元的最低成書成本額后,由在“贊賞”平臺上入駐的出版社編輯測評,進入“我們出版”環(huán)節(jié)。如果作品質量符合出版水平,大約在兩到三個月后就會實現(xiàn)平均1000冊以上的出版發(fā)行目標。作品在印刷、裝訂后,直接分發(fā)至贊賞者,“贊賞”平臺收取10%的服務費用。
目前,“贊賞”平臺已經(jīng)發(fā)布了超過60個項目,項目成功率超過70%,還有100多個項目正排隊等待審核。凱文·凱利把“贊賞”稱作是自己聽過的“最有意思的”鐵桿粉絲實驗。
與傳統(tǒng)出版相比,“贊賞”干掉了渠道商,讓作者得到了更多的收益。同時,“贊賞”利用社交功能來實現(xiàn)圖書的IP價值:作者發(fā)布一個項目后,“贊賞”平臺會為作者自動生成一個作者社區(qū),每個贊賞了這本書的讀者都會自動加入社區(qū)。這樣一來,對于作者來說,想要組織下線活動,或者與粉絲進行互動。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比如,知名媒體人徐達內的《新榜樣》項目,粉絲除了可以通過作者社區(qū)與徐達內建立聯(lián)系,還可以通過“免費參與新媒體排行榜沙龍活動”的贊賞回報,與徐達內面對面交流,實現(xiàn)線下連接。媒體人仇勇的《新媒體革命》眾籌環(huán)節(jié)還有1000元的組合:簽名本+飯局+寫作參考書。因此,“贊賞”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王留全將這一過程描繪成“價值策劃”,以服務商的角度更深度地挖掘寫作者的價值。
在王留全的設想中,利用這種社交關系,“贊賞”平臺就可以協(xié)助作者運作后期的IP增值服務。比如,為作者設計私人飯局、培訓講座、在線沙龍,甚至購買寫作時使用的參考書,這些都可以成為一本書以外的增值服務。
出版眾籌的中國式演變
眾籌出版是引進的概念,最初在國外興起,意為大眾籌資或者群眾籌資,一般是一些小眾的、嚴肅的、個性化的出版物,在難以從正常渠道獲得出版時,選擇向大眾募集出版資金的方式。在國外,眾籌出版也確實幫助和資助了許多優(yōu)秀卻又商業(yè)價值不大的作品,因此往往被看做是對商業(yè)化出版的一種補充,在保留和保護稀缺文化、嚴肅出版中發(fā)揮功用。
有意思的是,國內的眾籌出版和國外的眾籌出版完全不同,甚至相反,在國外,眾籌的對象往往是一些嚴肅、小眾、個性化的出版物,投資者也多是這些書籍的愛好者,而在國內,各種眾籌網(wǎng)站上最醒目的,則多是財富、養(yǎng)生、勵志、名人傳記、成功學、幸福人生等這些在傳統(tǒng)出版市場上的“暢銷書類型”。也就是說,真正被納入眾籌的,往往是既不缺錢也不缺名的。
在某專業(yè)眾籌網(wǎng)出版頻道,記者看到有近300個出版項目正在眾籌或即將眾籌,涉及商業(yè)、旅游、文學、日常生活等各圖書門類。其中眾籌成功的有《后宮·甄嫘傳》畫集、許立志詩集《新的一天》、《狼圖騰》暢銷十年紀念盛典等等,有的眾籌項目完成了300%多,甚至更高。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圖書都適合眾籌。有媒體曾報道過一部匯集了書畫篆刻、古董文玩精品的大型彩印畫冊《典藏藝術中國》募資失敗的案例,到現(xiàn)在,這部書還存在于眾籌網(wǎng)站上,但它的標簽已經(jīng)成了灰色的“失敗”,在“失敗”下方,還有一個募資進度條,限時在150天的募資期限里,最終僅僅募得720元,僅僅是預計募資總數(shù)6萬元的1%。
冷的越冷,熱的越熱,有評論稱,眾籌正在變成網(wǎng)絡時代的“吸金游戲”。上海交大出版社經(jīng)管圖書事業(yè)部主任汪儷表示,結合多家出版社眾籌成功的經(jīng)驗來看,已經(jīng)具有相當粉絲人群的名人書籍,更容易眾籌成功。例如,《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lián)網(wǎng)方法論》首發(fā)籌得金額超過100萬元、林志穎的《我對時間有耐心》上線當天即籌10萬元等。
“粉絲效應的聚集和擴張能產(chǎn)生波紋效應。同時。名人的附加價值高,能提供的眾籌回報也是層出不窮,更具吸引力?!蓖魞硎荆麄冊谌ツ瓿晒υ囁?,眾籌推出的《為什么有些人總不明白》,就是利用名人效應的典型例子,“該書是作者四五年間的微博精華集錦,內容主要涉及情感、人生、親子、人際關系處理等等,在微博上擁有百萬粉絲之眾,屬于知名人士,這符合眾籌的條件之一,即有可資利用的名人效應?!?
眾籌泡沫:等待自然的淘汰
之前出版機構的編輯們是被動或者主動地去尋找作者,由作者寫出稿子,進入出版流程。但現(xiàn)在,還有更為大膽的眾籌設想,讀者在將來甚至可以眾籌選題,連書籍的內容也能眾籌。
商業(yè)出版研究專家李鲆是以出版服務商的身份參與《微信營銷108招》這本書的眾籌的,該書還未起筆,即啟動眾籌。李鲆的設想是,每寫完幾個章節(jié),即發(fā)布到網(wǎng)上征詢讀者意見。從這個角度來看,眾籌將“出版社出什么,讀者買什么”改變?yōu)椤白x者需要什么,出版社出什么”?!坝勺x者來決定書的走向,若有人讀了覺得不滿意,作者進行相應的修改,做到迎合讀者?!崩铞艺f。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第二編輯室主任王晨曦表示,這恰恰是她比較擔心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以出版社發(fā)起眾籌,尚能規(guī)避一些問題。如果是個人發(fā)起眾籌,眾籌的內容由誰把控?資質方面缺少審核。此外,雖然資金不多,但發(fā)起眾籌的人,萬一拿到了資金跑路,讀者的權益如何保障?”
在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北京工商大學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陳及看來,“眾籌出版的出現(xiàn),不是幫助了那些嚴肅出版物,反而是更加擠壓著它們原本不多的生存空間,使它們生存得更加艱難”。
也就是說,眾籌非但沒有幫助到商業(yè)出版中難以得到出版的嚴肅讀物,反而在加深傷害,陳及說,“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一個崇拜利益的不完全市場下的產(chǎn)物”。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讓眾籌出版回歸到原本的功能呢?陳及說,“之所以眾籌被扭曲,原因無非是市場低端,社會力量薄弱,很少有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來承擔這些社會功能,而且我們在某些管理方面的扭曲,也在加劇著這種資源錯配。這可能需要時間的自然淘汰,這種扭曲的眾籌終會因過度競爭、壓價而失去吸引力,也會因為它本身內部的問題而爆發(fā)瘟疫,這就是先瘋狂后滅亡,市場本質的發(fā)展會淘汰那些無法長久的東西”。
當然,也不是說什么都不用做,陳及說,“實際上,還是有一些事情可以做的,比如說政府應該承擔起保存稀缺文化的責任。把那些專業(yè)的、嚴肅的、冷門的作品,納入到資助范圍內,不是以往那種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而是通過公開而嚴謹?shù)某绦?,對那些專業(yè)、文化加以資助,文學藝術亦如是?!?/p>
合適的幫助會讓個性化的、嚴肅的文化出版更容易生存和保存,而時間的積累則會慢慢矯正扭曲的市場,陳及說,“這不是不可預計的,隨著社會多元化的完善,隨著人們的教育水準和品位慢慢提升,隨著中產(chǎn)階級群體的擴大,情況慢慢會變好,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文據(jù)《商界》、《北京晨報》、《南方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