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學生們對一些知識點理解不到位,盡管很努力地幫學生分析,但總感覺缺少共鳴。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師生都很疲憊。問題出在哪里呢?,“課堂上學生們讀的少,老師講的多?!薄皶x百遍,其義自見”。筆者經(jīng)過深入反思,改變教學方式,精心設計課堂,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讀中品,讀中悟,讀中記憶”。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57-0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學生們對一些知識點理解不到位,盡管很努力地幫學生分析,但總感覺缺少共鳴。一節(jié)課下來感覺師生都很疲憊。問題出在哪里呢?,“課堂上學生們讀的少,老師講的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筆者經(jīng)過深入反思,改變教學方式,精心設計課堂,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讀中品,讀中悟,讀中記憶”?,F(xiàn)歸納了幾種朗讀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借鑒。
一、邊讀邊演
低年級段的文章比較淺顯,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和生動的對話,分角色朗讀是不可缺少的,其實我們還可以拓展開來,邊讀邊演。如《一株紫丁香》,可以在孩子們熟讀的基礎上,選取學生模擬文中場景進行表演,配上有感情地齊讀或個讀,“學生愛老師,老師愛學生”這一主題就在邊讀邊演中自然流露出來了。
二、邊動邊讀
這一方法主要針對重點段落或重點語句邊動邊讀,如《花鐘》第一自然段描寫花兒盛開時有很多生動的語言,“牽?;ù灯鹆俗仙男±?;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睡蓮從夢中醒來;萬壽菊欣然怒放;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在反復朗讀時不自主地會添加上自己的動作,做個小笑臉,伸伸胳膊,揉揉眼睛等等,我們何不趁機讓他們邊動邊讀呢!讀中自己去體會花兒盛開的樣子,甚至還可以發(fā)揮想象仿寫一兩句,配合動作讀出來。再如分析《趙州橋》第三自然段描寫其美觀這一特點時,“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蔽覀兺瑯涌梢宰寣W生們邊動邊讀,自己去體會什么叫相互抵著,什么叫回首遙望,繼而去想象那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領悟其美觀?!恫菹x的村落》中“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边@句中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傲然”和“左沖右撞”我們可以用手勢做動作,邊動邊讀,不但理解了詞語還可以體會到“游俠”的頑強、不屈不撓和作者對其的喜愛。
三、邊看邊讀
例如,《趙州橋》一文第三自然段,學生們在讀中配合動作想象畫面后,我們可以再現(xiàn)圖片,讓學生們看著圖片去讀,加深其印象,當然可以讓學生們想象還有哪些圖案,訓練其想象力。再如《索溪峪的“野”》第二自然段描寫山“野”時,同樣可以讓學生們邊看圖片邊讀,在感受“斷臂懸崖”、“綿亙蜿蜒”、“西海峰林”“旁逸斜出”之后,驚險、磅礴、隨心所欲自然就體會到了,山“野”也就理解了,更在邊看邊讀中加深了記憶,達到了背誦的目的。
四、配樂讀
音樂給我們美的享受,更能夠帶我們步入神奇的情景,給我們獨特的感受。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老師范讀,學生仿讀,在音樂的熏陶中讀中品,讀中悟。如《山中訪友》一文,輕柔舒緩的音韻把我們帶進奇妙的大自然,配上優(yōu)美的語言,那種美妙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與喜愛之情也就深入人心了。再如《山雨》這一課山中雨聲的導入更能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奇妙。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注意幾點問題:
一是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現(xiàn)在想來我原來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時間真的是太少了,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學生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我就急于講課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這樣朗讀僅成為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我想類似的問題可能在許多年輕老師身上都曾出現(xiàn)過,我們都忽視了朗讀對語文課堂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我們也會注意到一些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讀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后才進入學習理解環(huán)節(jié)。或許朗讀就是理解。所以在朗讀訓練中我們要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合理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并且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做樣子,走走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同時也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后,老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guī)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二是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范讀。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可以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導,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jié)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教師一開始就應該以示范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在一些課堂上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誰能夠用恰當?shù)恼Z氣來讀一讀?”“請你有感情地讀一讀。”而什么是恰當?shù)恼Z氣,怎么讀算是有感情地朗讀,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確實是很迷茫的,自然達不到要求。所以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并作相關的提問,如:你們聽聽老師這么讀,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是注意激勵性的評價。評價是促進學習的有效手段,在朗讀訓練中教師對學生開展的激勵性評價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朗讀得十分出色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詞,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當學生朗讀得不盡人意時,教師要予以點撥,給予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課文,必要時教師進行示范,學生稍有進步再次鼓勵,幫學生樹立朗讀的自信心。同時評價也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如低年級的朗讀你可以從膽量、聲音、流利、語氣等給出評價,像“你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