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語文情境教學不應該被禁錮在教室里,其豐富有趣的內容,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動人的情意,寬闊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應該是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走出目前的教學誤區(qū),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文教學 情境教學 角色扮演 課堂實踐
在語文教學研究的新局面中,“情境教學”汲取了我國古典詩詞“境界學說”的豐富營養(yǎng),是充分利用形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知識的一種手段。語文課堂情境化教學是公認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實際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被頻繁運用的方式??v觀各種成功的教學案例,教學中都離不開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情境教學也成了各種公開課、觀摩課的必備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評價標準。但是,當情境教學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時,廣大教師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情境教學在實際運用中存在哪些誤區(qū)?又有什么樣的解決方法?我結合教學實際對此問題進行了剖析,以期能對未來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所裨益。
一、依據(jù)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在情境教學過程中,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師生雙方的局限,會產生不少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本來就是為教學服務的,至少應當注意聯(lián)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教材知識兩個方面。但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就是情境教學了。實際上,這種做法往往喧賓奪主,偏離了教學主題。例如,有位教師在教《陋室銘》這篇課文時,首先安排學生觀看課文的范讀短片,但接下來教師并沒有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逐字逐句地講解了課文,完全拋開了范讀短片,既浪費了范讀短片的時間,又沒有引起學生情感的變化。這種教學播放方式,表面上看,是運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但實際上卻只是流于形式,收獲不到應有的效果。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驚訝和問題開始?!闭n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基于實際教學情況,服務于課堂,啟迪學生思考。因此,課堂情境教學的核心是圍繞核心問題而展開的情境。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考和實踐。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既要聯(lián)系教材內容,又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找到雙方的巧妙連接點,以此切入教學內容。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貝多芬傳》一課時,在課堂上播放了《命運交響曲》,學生在樂曲中體會著貝多芬的音樂力量,此時教師向學生提問:“貝多芬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這首曲子?其蘊含了貝多芬怎樣的精神?”在與學生共同討論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繼續(xù)向學生提問:“貝多芬的人生之路是怎么樣的?貝多芬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大家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圍繞這些問題,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在主動閱讀中既解決了問題,又把握了文章的重點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很熟悉,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卻不得要領,只是流于表面。針對這種的情況,教師應明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及情境設置的目的,把教學核心與情境設置巧妙地結合起來,并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思維,這樣才能把情境教學落到實處。
二、角色扮演突破時空限制
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學的方式之一,這已被廣泛地運用于許多學科的教學中,這對于學生感情體會和積極參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課堂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簡單地模仿課文中的角色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困難,更別說情境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復雜的社會情等模擬的學習方式了。一些教師在運用角色扮演方法時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結果非但沒能讓學生領會到文章的內涵,反而產生了反作用。例如,有位教師講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教師親自模仿文中的父親,表演父親爬月臺的情景。教師的本意是讓學生體會父親的可敬,但學生卻覺得教師在教室里上躥下跳,仿佛一個小丑。這樣的教學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還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脫離文章的特定情境,僅僅照搬照演一些局部場景,這是比較狹隘的做法,是不能表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情感的。教師可運用發(fā)散性的教學方式,以課堂情境為原型,并把其延伸至生活情境之中。比如在教學《背影》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選取影視作品中一些能夠體現(xiàn)父愛的感人片斷,播放給學生觀看,使學生在感動之余能更自然地理解文章中父親爬月臺時作者的深切感情。無論是語文學科還是其他學科,盡管教學客體無法改變,但教師卻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更寬廣的實踐環(huán)境,讓學生突破課堂時空的限制,更好地發(fā)掘自身潛能,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三、構建師生互動的氛圍
在實際情境教學中,一般都由教師來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和參與。所謂的聆聽、思考、討論都是獨立于教師之外的,有時候會產生教與學相分離的現(xiàn)象。情境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實踐共同體。教師應引導好教學走向,使情境教學更加完整。只有教師與學生共同沉浸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共同思考、相互啟發(fā),這才是真正的情境教學,才能真正地生成情境教育。例如,在著名特級教師于永的一節(jié)上公開課上,有位靦腆的女生引起了于老師的注意。師:“你想朗讀課文嗎?”生(搖搖頭,小聲):“我不想讀?!睅煟ㄎ⑽⒁汇叮瑥澫卵?,微笑著):“沒把握?”生(小聲):“不敢站?!睅煟ㄖ逼鹕碜?,微微地吁了一口氣):“哦,那你就坐著讀,于老師為你撐腰!”(全班學生和聽課教師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師:“讓我們的掌聲再熱烈些!”(在大家的掌聲中,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讀完了這一段課文。)師:“不簡單,如果再流暢些就更好了,還想讀得更好嗎?”(小女孩自信地點點頭。第二次讀得比第一次流暢多了,只可惜讀錯了一個字,全體師生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于老師糾錯后又讓她讀了一遍,這一遍讀得流利而有感情。全體師生又一次熱烈地鼓掌。)師(微笑著):“現(xiàn)在,你敢不敢讀課文了?”生(自信地):“敢!”師(摸著小女孩的頭,充滿著激情):“敢,就能把書讀好;敢,就能把事情做好。相信你在大家的掌聲中膽子會越來越大,自信心會越來越強,書會越讀越好。”在這個教學案例中,于永正老師與小女孩一起進入了他所創(chuàng)設的鼓勵情境之中,通過師生言語、動作的互動,形成了相互信任的關系,共同克服了朗讀課文時的心理障礙。這一成功案例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示: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教授,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只有進行角色轉變,才能形成課堂實踐的共同體。然而,現(xiàn)實中的大部分情境教學都缺失這兩個方面,忽略了課堂實踐共同體的重要性。
四、創(chuàng)設以情感人的情境
課堂情境化教學的最高境界是對學生知識情感的共同激發(fā)。知識教學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情感教學也很重要。著名的情境教學專家李吉林老師曾指出:體驗可以來自教師的情緒感染,用藝術途徑可以影響學生情感的發(fā)生。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和語言運用會對學生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若教師的形象塑造成功,則師生間比較容易建立起信任的關系,更利于師生的情感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為:評價一堂課上得好與壞,除了看知識授予外,情感授予也是重要的方面。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上公開課時,一直站在學生中間講課,學生小組討論時,她也積極參與其中,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的討論。這位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平等的態(tài)度,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也很自然。在講到一幅圖片時,投影中出現(xiàn)了一雙精美的耐克鞋和一雙破舊不堪的拖鞋圖片,并配上了文字“當你在穿耐克時,非洲的難民們還穿著這樣的拖鞋?!边@樣的情境立刻觸動了學生的思維,在強烈的思緒碰撞中也震撼著學生的內心情感。在情境教學中,如果只關注知識教學,而忽略情感教學,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也是片面的。
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肩負著更多的責任與義務。語文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字、詞、寫作方法外,更要關注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深刻人文內涵,引導學生領會人生的哲理和世間真摯的情誼,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情境教學不應僅局限于知識點上,其豐富有趣的內容,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動人的情意,寬闊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應該是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呂叔湘先生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痹诮虒W實踐中,教師應運用恰當?shù)姆绞健⑹侄?,?chuàng)設出可感、可知的教學情境,并要及時總結經驗、歸納問題、思考解決辦法,莫讓“情境”成“困境”。
參考文獻
[1]蔡萊莉.語文教學的建構主義審視[J].教育探索,2003(7).
[2]王彥海.情境創(chuàng)設中的幾個誤區(qū)[J].語文建設,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