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杰
摘要:隨著理想失落日益成為時代性的突出問題,高校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是解決理想失落的重要舉措。同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學生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各因素的負面影響,都導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大學生理想信念失落的問題引發(fā)了大學生理想教育的深刻反思。
關鍵詞:理想;理想失落;理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060-02
德育過程中的理想失落是創(chuàng)新性的課題研究,首先需要了解理想失落的內涵,并結合時代特點分析大學生的特點,總結哪些方面對當代大學生產生理想方面的影響,并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時代背景、家庭社會的影響以及學校德育過程找出應對之策。一直以來,對于理想都沒有能做出一個科學的全面的定義。筆者認為,理想應該作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精神目標來引導人的,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種積極的精神狀態(tài),一種精神的不斷生成與體現(xiàn)。雖然理想的具體內涵并沒有統(tǒng)一的尺度,但是不管它如何變化,都不能改變理想作為對未來期望的這種品質。
一、正確理解理想失落內涵
理想作為人生的精神力量,它將促使每一個青年群體和個體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使人的思想道德在實踐中逐步升華,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發(fā)展自我。理想決定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方向,是人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動力。理想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客觀要求,展示了現(xiàn)實走向未來的發(fā)展前景。沒有崇高的理想,把個人的名利、享樂作為人生目標,必定是胸無大志、無所作為、迷失人生的方向。理想失落意指理想信念的缺失,及對理想的理解帶有明顯的主觀偏激意識。樹立正確的、崇高的理想,我們才能擺脫個人的狹小天地,逐步樹立起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觀。因此,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必須要確定遠大崇高的理想追求,正確解決理想失落問題。
二、當代大學生理想失落的主要表現(xiàn)
(一)理想知識匱乏,行為舉止失范
一些學生對理想知識缺乏科學的認識,認為理想是虛無縹緲、可有可無的東西。大多數(shù)學生對理想信念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而且,在關于理想內容的選擇上,大多數(shù)學生更加傾向于“職業(yè)理想”和“生活理想”,追求“賺錢、發(fā)財”。有些學生即使在課堂上學習理想信念的相關知識,但在實際生活中卻表現(xiàn)出知行不一、道德敗壞的現(xiàn)象。更有甚者,部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多少帶著功利性色彩,講好處、有回報的做法在同學間盛行,與所學理論知識極為不符。
(二)理想信念動搖,物質意識增強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企圖通過我國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利用一切方法手段來宣揚西方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企圖破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壁壘,這些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都具有重大影響。目前,大學生學習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思想嚴重,覺得讀政治理論書無用,并且部分學生出現(xiàn)思想政治覺悟不高、道德素質欠缺、理想與信念發(fā)生偏差等問題。
(三)理想目標模糊,精神動力不足
當前的“90后”大學生偏重于對個人需求的追求,缺乏明確的理想目標,認為在激烈的競爭機制下,擁有足夠的職業(yè)技能和較強的工作能力,找到體面的工作就行,而自身道德修養(yǎng)方面只要沒有違紀違法就可以了。從近期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道德理想追求的熱忱不高,缺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三、當代大學生理想失落的原因
(一)從大學生自身的原因來說
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扭曲,崇尚金錢至上,追求享樂主義,功利性思想日趨顯著,以及大學生之間相互攀比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些都是價值取向扭曲的表現(xiàn)。同時,大學生往往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的引導,以至于在面對理想和現(xiàn)實兩者時,更傾向于以現(xiàn)實為準則,缺乏現(xiàn)實與自我教育的結合,他們的理想伴有濃烈的現(xiàn)實色彩。
(二)從家庭原因來說
家庭是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理想具有隱性教育作用。家庭結構以及家庭成員關系也是理想信念缺失的重要因素。同時,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理想目標和內容。有的父母不要孩子做家務、勞動,習慣鋪張浪費,這些負面生活習性都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
(三)從學校原因來說
以往我們對理想的認識大都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層面。學生從內心厭惡思想政治課,認為是“洗腦課”。這一認識上的偏頗,往往導致理想教育的強迫性和盲目性。并且,從當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看,還遠遠沒有與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水平保持一致。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上都要與時俱進,并更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理想失落等新情況、新問題。因此,理想教育應該立足于生活實際,建立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使個體在面對現(xiàn)實世界的同時,能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四)從社會原因來說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轉型期帶來了各種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西方國家企圖通過我國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利用一切方法手段來宣揚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思想,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價值觀念和價值選擇的混亂,直接導致中國社會價值取向的多元化,這些都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考驗。
(五)教育合力不足
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形成是教育合力的整合過程,是社會、學校、家庭合力共同作用下重塑個人理想的過程。社會、學校、家庭對當前理想信念的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知,但是全社會合力的教育局面還未真正成型。在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三者往往相互脫節(jié),忽視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配合,以至于教育效果相互抵消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在孤軍奮戰(zhàn),學校的德育教學依然是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而高校輔導員和教師隊伍則仍承擔著教學育人的艱巨任務。在教育合力中,社會教育具有基礎性作用,學校教育具有主導作用,家庭教育具有隱性教育力量。不能忽視學校教育的領導核心地位,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也具有重要作用。在當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是當代大學生形成和塑造理想信念的關鍵,而社會環(huán)境的烘托是塑造大學生良好信念的里程碑。endprint
四、當代大學生理想失落的對策
(一)大學生自身方面
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大學生在思想上保持與時俱進的先進性,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理論付諸實踐,提高自我完善程度,在社會活動中勇于鍛煉自我,認識自身的不足,并謙虛地接受批評,做到言行一致,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與信念。
(二)家庭方面
增強家庭軟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家庭是社會成員情感與經濟最基本的承載體。在當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家長的指引是當代大學生形成和塑造思想的關鍵。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對大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成員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將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修養(yǎng)在日常行為中,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大學生,自覺地發(fā)揮家庭的社會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學校方面
加強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基礎的教育。通過課堂教學是大學生解決理想失落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列主義為指導,并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創(chuàng)新當代大學生理想教育的方法。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完善,在理想教育過程中,利用現(xiàn)代計算機網絡技術,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滿足廣大學生與時俱進學習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為教學手段的更新開辟廣闊的前景。同時,在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三個結合:即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以理服人”與“以情動人”相結合、理想信念踐履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能回避現(xiàn)實問題,要善于用疏導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自覺的思考,主動的確立、修正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四)社會方面
改善社會環(huán)境,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加強角色責任和公民責任意識,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教育要回歸生活,對大學生的理想教育也不例外。理想來源于現(xiàn)實,高于現(xiàn)實,最終理想又將歸于現(xiàn)實。理想的樹立和實現(xiàn)都離不開具體的生活實踐,所以當代大學生的理想教育不僅要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理想,更要引導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去實現(xiàn)理想。
(五)教育合力方面
優(yōu)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環(huán)境。理想信念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對于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具有重要性的作用。環(huán)境是決定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決定性因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可以激勵學生的意志,在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下,通過情景的熏陶感染更容易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學生更有效的獲取知識,辯證的將理想信念教育與環(huán)境相結合,并且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建一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環(huán)境,使學生融入到這種環(huán)境中,進而達到解決理想失落、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預期目的。
德育對大學生的教化在其人格培養(yǎng)中,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理想失落,嚴重影響我國德育的發(fā)展水平。大學生理想失落的解決,有利于大學生凈化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對于提高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改善青少年德育有效性,對于青少年德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意義、加強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路徑。
參考文獻:
[1]李輝.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代性審視[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2]楊其其.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調查[J].教育與職業(yè),20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