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中央農業(yè)實驗所”的一份總結(1949)
中農所的優(yōu)點:1.中農所在過去是一個全國性的最高農業(yè)研究機關,成立歷史很久,圖書、儀器設備很優(yōu)良,技術人員也很集中,原來共有二百多人,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是不錯的,都刻苦耐勞,中農所過去十七年間的實驗工作對改進農業(yè)技術,提高農業(yè)生產是有成就的。2.中農所的職責大部分都是技術人員,事業(yè)性很強,雖然有很多駐外站,可還是有很多繼續(xù)留在南京,繼續(xù)研究工作,在形勢最緊急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所里的財產,并且事先將最重要的儀器、圖書花費很大的力氣搬運進城。在解放后,這些人員的工作情緒大大地提高,他們深感過去在國民黨統(tǒng)治之下科學工作者沒有出路的痛苦,了解到今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他們能真正把自己的技能全部貢獻為人民服務了。3.中農所是一個科學研究機關,不是一個政權機關,過去的行政管理制度一般說來是比較科學、合理的。
中農所的缺點:1.過去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研究工作不能與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實際需要很好地配合起來,理論和實踐脫節(jié),研究工作者和農民脫節(jié),整個中農所只是國民黨政府藉以點綴、欺騙人民的工具。2.過去由各系工作各自為政,本位主義、關門主義很厲害,相互間有矛盾,特別在近年來,國民黨給的事業(yè)經(jīng)費非常地少,各系主任只得自己四處奔走去活動經(jīng)費,自己系里添買書籍、儀器設備就不向庶務科登記,本系的東西絕對不肯輕易借給別的系用,在工作方面也是各做各的,往往有重復的情形。3.對外,中農所技術人員在作風上形成一個集團,本位主義、排外傾向嚴重。4.人事制度很不合理,不用女職員,壓制人才很厲害,在外面當技正的到中農所來只能是技士,同樣的職務,薪水卻比外面低,沒有喝過洋墨水,沒有相當“資歷”的話,不管你工作多久,經(jīng)驗多豐富,要想升遷真是難。5.過去一般的技術人員閉門不問政治,且缺點很多。6.對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不了解,很容易接受國民黨特務的造謠宣傳,加上國民黨反對政府的強迫疏散,在解放前臨時工作站(帶走一部分設備,附帶在當?shù)刈鳇c試驗工作)的很不少,在心甘情愿為美帝和國民黨反動派作走狗的偽所長沈宗瀚和副所長吳福楨的主使、策劃之下,一部分貴重的儀器和農經(jīng)系的全部重要資料被搬運到廣西柳州
和桂林,對于中農所工作的恢復影響很大。
優(yōu)點:1.在軍大同學和農推會積極分子的協(xié)助之下,千頭萬緒的財產和物資很順利地在短短的四天內(五月十七日至五月廿日)就清點完畢了(連搬運六百多箱圖書儀器下鄉(xiāng)在內),在初點完畢以后又發(fā)動群眾進行復查,查出了第一次清點中漏掉的很多重要物資。2.在工作開始以前,曾進行了幾天的了解情況工作,個別地集中地和所里的職員工友接觸,并且在工作中隨時和參加清點工作的部分職員一起商討,在第一階段工作完成以后和所內各科、系、室的代表開了一次檢討會,使他們認識了這一次接收工作的意義,解除了他們思想上的一些顧慮。3.不根據(jù)清冊點,而根據(jù)實在的物品清點,另造清冊,結果查出的財產反比上海原始的清冊上的多出一倍。
缺點教訓:1.清點前了解情況工作做得不夠,對中農所這個機關的特性沒有明確的認識,因此對所里的技術人員和職員沒有能適當?shù)亟o予應有的信任,特別在開始時對他們過分懷疑,準備工作做得不夠,沒有和參加清點的職工一起來組織“清點委員會”一類的組織,整個的工作也就沒有較周密的計劃,顯得有點亂。2.只是自上而下的責令原負責人指揮職員、工友協(xié)助清點,沒有自上而下的發(fā)動群眾參加工作,不是采取會同原有員工一起清點人民財產的方式而是采取向他們接收的方式,因此不能使他們很明確地認識這次接收工作的重大意義是將原來屬于人民的財產從國民黨反動派的手里拿回來為人民服務,使他們在工作上成為被動,對我們不靠攏(這個缺點最近已經(jīng)很好地彌補了)。3.清點時沒有重心,對不重要的東西白花了很多時間去清點(如藥片、紙張),而重要的東西(如鋼琴)反而有遺漏的。4.工作事務化,為完成任務而工作,沒有把宣傳教育和清點工作結合起來。5.對中農所多年來的工作記錄未加清點,使技術人員產生有我們不重視他們過去工作成就的感覺。
中農所的研究工作雖受這次戰(zhàn)爭的影響,很多停頓了,無法開展,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業(yè)務的工作繼續(xù)進行,沒有中斷。最近,我們和所里各部門的代表聯(lián)合開了一次關于中農所技術工作的討論會,批判地檢討了過去的工作,研究應該怎樣使以后的工作配合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工作,為了達到節(jié)省而且增加生產的目的,最近準備成立職工生活管理委員會,農場臨時管理委員會也立刻就要成立,以用民主方式管理農場,增加農場的工作效能。
目前工作困難:1.解放前疏散到上海、杭州、崇安、嘉興等地區(qū)臨時工作站的技術人員和器材很多,現(xiàn)在各地都已解放,這些人員和器材如不能趕緊設法使之回家,則很多工作無法進行。2.過去中農所為全國性機構,規(guī)模、工作都是全國性的,如這個機構的地位不能很快地確定,對工作的影響很大。
中農所工人一共一百人,其中農工八十人,工役和技工、警衛(wèi)二十人。農工因生產方式和產業(yè)工人不同,農民意識很強,思想上存在著絕對平均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想,集體觀念很差,比較自由散漫。我們一到就和工人開了一次漫談會,解釋“翻身的意義”,要求他們建立新的勞動態(tài)度,努力工作,并且廣泛地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也表示自從我們來后職員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氣多了,認
識到他們的地位和從前有點不同了。由于和他們一起搭伙,在生活上和他們比較接近,在軍大同學的協(xié)助之下他們的學習工作也已開始。最近臨時農場管理委員會和職工生活管理委員會即將成立,由農工和工友民主投票選舉代表,以達到民主管理的目的;工人的識字班,閱報室和俱樂部也將成立。
我們在工人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點:1.因為事務工作很多,沒有很好地深入接近他們,目前我們和他們之間仍然是有隔閡的。2.農工的學習只是把責任推給軍大同學,沒有自己參加,也沒有很好地和軍大同學商訂學習計劃。3.沒有很好地進行團結職員和工人的工作,雖然職員和工人曾在一起扭過秧歌,但扭的時候,工人總是不敢走近職員,職員歸職員,工人歸工人,兩者之間的隔閡還是沒有能消除。4.由于工人教育進行得不夠,他們的勞動態(tài)度還沒有建立,工作積極性還沒有增加。我們在職員中,特別是技術人員中的工作比較成功,剛到的時候因為姚代表給中農所的通知總是加上一個“偽”字,使他們對我們很不滿,再加上在清點工作中沒有自下而上地進行發(fā)動群眾,而采取向他們接收的方式,使他們對我們不靠攏。但在清點工作檢討會中,我們坦白地承認了自己的缺點,解釋這次清點工作的意義和“偽機關偽,人民不偽”的道理以后,他們的認識和工作熱情大大地提高了。目前在各種工作中,大家都已能很誠懇、坦白地協(xié)助我們,提供很多意見和批評。最近花了三個下午的時間開了一次技術座談會,結果非常圓滿,在爭取和團結技術人員方面,我們獲得比較大的成功。
我們在職員工作中存在著缺點:1.他們已經(jīng)自動地成立讀書會,我們尚未能很好地在學習方法上領導他們。2.對下級職員和低級技術人員不夠接近。
職員的要求:1.不求改善待遇,只求生活有保障,物價穩(wěn)定。2.希望人民政府能重視中農所這個研究機關,并給予一切便利條件,使職員能安心工作。
工人的要求:解放前和解放不久,工人中絕對主義和自由主義的思想很嚴重,經(jīng)過多次的教育已經(jīng)改善了,目前他們有一個很合理的要求,就是要在社會地位上與職工福利上和職員享受平等的待遇。
[資料提供者附言]:中央農業(yè)實驗所1932年1月成立于南京,所址最初設在秣陵路,后遷至孝陵衛(wèi),有試驗田2000畝。成立時屬于實業(yè)部,1938年實業(yè)部改為經(jīng)濟部,即歸經(jīng)濟部管轄,1940年又劃歸農林部。主要負責農業(yè)的研究、調查、實驗改良工作,并進行農產品檢驗、農情報告和人員輔助工作,并致力于農業(yè)新品種的培養(yǎng)、推廣。辦有《農情報告》《農報》等刊物,為近代中國農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農所抗戰(zhàn)期間遷至重慶,1946年遷回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后由南京軍管會接收,先后改名為華東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江蘇省農科所。
最近筆者在南京大學圖書館見到這份接收中央農業(yè)實驗所的總結稿,沒有署名,混雜在一些舊書、稿件中??赡苁悄澄粎⒓舆^接收工作的人員,后來到南京大學工作,“文革”期間受到?jīng)_擊,其藏書、稿件等被沒收,一直保存至今。
資料提供者:姜慶剛,記者,現(xiàn)居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