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微文化”正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在這一形勢下,微課程這一新式教學方法開始在國內興起,并出現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本文主要通過簡述微課程的概念,分析微課程的內涵,對高中政治微課程的特點、研究方法等進行總結,從而為微課程進入高中政治教學打下基礎。
近幾年,微課程不斷發(fā)展,其獨特的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但由于微課程屬于新事物,國內專家學者對微課程的研究還停留在闡釋理念和應用前景等方面,因此教師要對微課程的應用管理展開深入探究,構建微課程應用的長效機制。
一、高中政治微課程概述
微課程最早由美國人提出,它以其獨有的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在我國,關于微課程的定義眾說紛紜,學者從不同角度為微課程賦予了不同的內涵。根據學者對微課程的定義和解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解。
首先,微課程是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為背景,以微視頻為核心,允許學生在線或下載后觀看,對計算機信息技術要求較高。
其次,微課程的視頻時間比較短,通常在10分鐘以內,但時間短并不意味內容少,微課程的內容涉及范圍非常廣泛,且類型眾多。
再者,微課程注重結構體系的構建,它不同于常規(guī)的教學視頻,通常配有微教案、微課件、微聯系、微反思、微點評等五大資源,具有明顯的體系結構。
最后,微課程應用廣泛,能夠滿足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習需要。
總體說來,微課程是區(qū)別于長期課程的,它是由一系列相對獨立、開放的學習資源構成的支持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課程。
二、 高中政治微課程的開發(fā)策略
高中政治微課程是一種新式教學模式,同時具有微課程和政治學科的特點。一般來說,高中政治微課程具有聚焦性、探究性、共享性三大特點。在開發(fā)高中政治微課程時,教師要對教材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解讀,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高中政治教學要求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因此教師應當緊跟時代步伐,補充和拓展教材知識。對此,教師可對國內外重大時事熱點進行講解,突出政治教學的時代感。
另外,教師還要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將微課程進行整合,形成專題性強、主題明確的校本課程,構建高中政治微課程體系,從而促進教學研究,形成特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微課程的開發(fā)流程分為師生課堂共享型、學生自主學習型。微課程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分為名稱設計、導入設計、主線設計、教學內容設計、互動設計等。
三、 高中政治微課程的應用管理
微課程之所以能隨著網絡流傳開來,是因為得到了計算機技術的支持。這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和教師對這類新式教學方法的迫切需求。
1.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迫切性。
政治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再加上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方法較為呆板,因而大多數高中生對政治學習興趣不高。在傳統(tǒng)政治教學中,教師通常向學生大量灌輸知識,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因此高中政治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2.高中生對微課程的需求。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媒體設備已經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物品,這為微課程的實施提供了物質基礎。
隨著教學環(huán)境的日益改善,現代化教學設備遍布校園,因此不管是在課余還是在課上,學生都能找到學習微課程的網絡設備。由于高中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學生普遍感覺課堂學習內容難以理解,因此大部分學生都愿意接受微課程的輔助。
3.高中政治微課程教學的實施。
對于高中政治微課程教學,教師要扎根現實課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對此,教師可先播放相關微課程視頻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然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展示成果,最后總結點評。另外,教師還要在課下遠程指導學生學習。
總之,高中政治微課程對高中政治教學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因此教師要將微課程引入高中政治教學,促進高中政治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