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林 ■深圳市港嘉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126
所謂的機制砂,是指通過制砂機和其它附屬設備加工而成的砂子,而濕拌砂漿是一種新型綠色建筑材料,是繼預拌混凝土之后又一節(jié)能減排的重大舉措。雖將機制砂應用到濕拌砂漿中有一定的幫助,但由于機制砂質量參差不齊,對于濕拌砂漿的工作性能以及施工應用卻存在有不良影響?;诖耍疚木蜋C制砂在濕拌砂漿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對機制砂在濕拌砂漿中的應用提供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1)水泥:P·O42.5R 水泥,其基本性能見表1。
(2)粉煤灰:II 級粉煤灰,細度13.9%,燒失量4.6%,需水量比98%。
(3)機制砂:產(chǎn)自于廣州深圳,細度模數(shù)2.7,石粉含量5%,根據(jù)試驗需要,人工調配,其級配如表2。
表1 普通硅酸鹽水泥的基本性能
表2 機制砂顆粒級配
(4)外加劑:廣州深圳某公司的塑化劑G1 和調節(jié)劑G2。
機制砂的篩分、細度模數(shù)的計算及石粉含量,參照標準GB/T14684-2011《建設用砂》。
機制砂的容重測試、稠度、分層度、保水性、抗壓強度、凝結時間及干燥收縮等,參照標準JGJ/T70 -2009《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標準》。
濕拌砂漿開放時間,是指砂漿能夠滿足生產(chǎn)、運輸及施工質量要求的最長存放時間。
本文選用M10、M15 為例,研究不同級配以及石粉含量對機制砂性能的影響,其具體的配比,見表3。其中,編號1~5 為不同級配機制砂對M10 影響試驗配比;6~10 為不同級配機制砂對M15 影響試配配比;11~14 為不同石粉含量(0%~15%)對M15 影響試驗配比;15~17為不同石粉含量(0%~15%)對M15 影響試驗配比。
表3 試驗配合比設計 kg/m3
2.1.1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工作性能的影響
五種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濕拌砂漿工作性能的影響如表4 所示。表4 中選用A、B 機制砂制備的濕拌砂漿出現(xiàn)泌水現(xiàn)象,保水性較差;選用C、D 制備的濕拌砂漿工作性能良好,粘度合適,無泌水現(xiàn)象,分層度小;A、B 型機制砂,粗顆粒多,細顆粒少,濕拌砂漿的流動性以及保水性變差;同時,其石粉含量低,固體顆粒的比表面積小,容易出現(xiàn)泌水現(xiàn)象。C、D 型機制砂,級配較A、B 型好,其流動性與保水性均較好,含有適量的細顆粒,能夠填充在粗顆粒之間,降低內部摩擦力,提高其流動性能。E 型機制砂細顆粒更多,其需水量更大,其流動性與保水性都較差,而且由于其粉料的增多,容易使?jié)癜枭皾{粘度增大,造成施工不便,同時后期易粉化,收縮大。因此,機制砂級配及細度模數(shù)對濕拌砂漿工作性能影響較大。在制備濕拌砂漿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機制砂的級配,以滿足濕拌砂漿工作性能的要求。
表4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濕拌砂漿工作性能的影響
2.1.2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開放時間的影響
開放時間是指預拌砂漿加水拌合后,在初凝以前所具有足夠的工作性、尚能進行正常施工操作的時間。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濕拌砂漿開放時間的影響如表5。
表5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濕拌砂漿開放時間的影響
選用A 型機制砂制備的濕拌砂漿開放時間最小,選用C 機制砂的開放時間最長。其主要原因:A 型砂粗顆粒較多,保水性差,在放置過程中失水快,表面硬化快,外加劑沒有發(fā)揮出緩凝效應;E 型砂細顆粒較多,需水量增大,石粉對于外加劑的吸附加強,使得外加劑實際效應降低,不能提高開放時間;C 型砂級配合適,外加劑作用效果最優(yōu)。
2.1.3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抗壓強度與干燥收縮影響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抗壓強度影響如圖1 所示,隨著細度模數(shù)的增大,濕拌砂漿的抗壓強度先增大后降低,其中C 型砂制備的濕拌砂漿強度最優(yōu),B、D、A 型砂次之,E 型砂最差。
圖1 不同級配砂對濕拌砂漿抗壓強度影響
圖2 不同級配砂對濕拌砂漿干燥收縮影響
C 型砂級配相對較好,粗顆粒之間被有效填充,形成密實嵌擠,促使其水化后強度最好;A 型砂粗顆粒較多,細顆粒較少,骨架之間的孔隙沒有被有效地填充,而且漿體保水性差,水分散失過快,影響后期強度發(fā)展;E 型砂細顆粒較多,在預拌砂漿中沒能形成骨架結構,使得總比表面積增大,從而顆粒之間粘結強度降低,部分顆粒呈游離松散狀態(tài),其強度降低。
不同級配機制砂對濕拌砂漿干燥收縮的影響如圖2,隨著細度模數(shù)的增大,濕拌砂漿收縮率先減小后增大,其中A 型砂收縮值最大,C型最小。其原因在于,機制砂級配不同,粗細顆粒的含量不一樣,導致形成的濕拌砂漿內部密實度不同,C 型級配合理,形成良好的孔結構;然而,A 型砂細顆粒含量少,內部孔隙率大,收縮值大。
2.2.1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工作性能影響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濕拌砂漿工作性能的影響如表6 所示。其中,對于M10 砂漿,石粉含量在10%時,工作性能與保水性最好;對于M15 砂漿,石粉含量在15%時,其工作性能與保水性最優(yōu)。隨著石粉摻量的提高,濕拌砂漿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當石粉摻量超過一定量,反而會降低濕拌砂漿的工作性能。這主要是由于過量的石粉不能被足夠的水泥粘結,從而影響其保水與工作性。
表6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濕拌砂漿性能影響
2.2.2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開放時間影響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開放時間影響如表7 所示。對于M10 和M15 砂漿,當石粉摻量為10%時,凝結時間最長;當不含石粉時,凝結時間最短。其主要原因:當機制砂中不含有石粉,其保水性差,水分散失快,影響緩凝效果;當石粉含量過高,石粉對外加劑的吸附明顯,從而降低對水泥的緩凝效應。
表7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開放時間的影響
2.2.3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抗壓強度與收縮性能的影響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抗壓強度的影響如圖3 所示,對于M10 砂漿,當石粉含量在10%,其抗壓強度最高;對于M15 砂漿,隨著石粉含量的提高,抗壓強度逐漸增大。石粉在適宜摻量內,可以提高試件的抗壓強度,主要是由石粉的微集料效應、微晶核效應和特定的化學效應所決定。然而,隨著石粉含量的增加,強度也會隨之降低,這主要是在水泥漿用量一定的情況下,不足以包裹集料,其粘附性減小,粘聚力降低,最終在硬化后期抗壓強度下降。
不同石粉含量機制砂對干燥收縮的影響,如圖4 所示,對于M10砂漿,當石粉摻量為10%,56d 收縮率最小,僅為6.85 ×10-4;對于M15 砂漿,當石粉摻量為10%,56d 收縮率最小,為8.32 ×10-4。主要原因,石粉含量較少時,水泥顆粒間的毛細孔隙不能被充分填充,以及粗顆粒之間的孔隙沒有足夠的漿體填充,拌合物的整體孔隙率較大,砂漿收縮較大;當石粉含量增大到達一定程度,即石粉顆??梢愿嗵畛淇紫?,收縮率最小;隨著砂漿強度等級的提高,水泥用量的增多,干燥收縮率增大。
圖3 石粉摻量對砂漿抗壓強度影響
圖4 石粉摻量對砂漿收縮率影響
從結果可以看出,石粉摻量的變化對工作性能、開放時間、抗壓強度、收縮性能都不一致,這與其強度等級、膠材體系、用水量等都有關系。在生產(chǎn)應用時,一定要將石粉含量控制嚴格,選取較低限制,才能有效的防止質量問題。
(1)選用級配良好的機制砂配制的濕拌砂漿,工作性能、力學性能、收縮性能都較好,很好的滿足施工質量要求,研究表明:細度模數(shù)應控制在1.8~2.3。當機制砂細度模數(shù)大于2.6,粗顆粒含量較多,濕拌砂漿的保水性和流動性都較差且抗壓強度和開放時間有所下降;當機制砂細度模數(shù)低于1.6,細顆粒含量較多,特別是石粉顆粒較多時,濕拌砂漿的工作性能降低,力學性能降低。
(2)適量的提高機制砂中石粉含量,能夠改善濕拌砂漿的工作性能,提高抗壓強度,降低收縮;隨著砂漿強度等級的不同,石粉含量的最宜摻量也不同。研究表明:制備濕拌砂漿宜將石粉含量控制在10%。
綜上所述,選擇品質良好的機制砂用于濕拌砂漿施工技術中,能有效改善濕拌砂漿的各項指標性能。因此,為提高濕拌砂漿的施工質量,應選取級配良好的機制砂,控制好機制砂的石粉含量,以保障和改善濕拌砂漿的各項性能符合標準要求,真正意義上達到機制砂在濕拌砂漿施工中的顯著作用。
[1]李從波,陳均僑,周常林,樂曉鵬,謝浩.淺談濕拌砂漿的發(fā)展之路[J].廣東建材,2013(08).
[2]施健,韋幫雄,羅小青,李紹新,黃崇奕.機制砂在預拌砂漿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