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生 宋興國 董齊珍
[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由于農村小學學生學習適應性較差,自覺性不高,缺乏學習方法,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因此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并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關鍵詞]農村小學 小學數(shù)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2-057
由于城鄉(xiāng)差異,留守農村的小學生被人戲稱為“窮二代”“笨二代”。農村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孩子;家長的知識水平和素質都不高,管理孩子的方式粗暴,使孩子生性膽小,學習適應性較差,自覺性不高。但也正因為學習生活上都缺少家長的指導,使得他們的獨立性較強,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一、尊重學生,營造適宜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1.“親”?;谵r村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要以真誠的愛心去打開他們的心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親切的眼神、溫柔的語言、細小的動作以及寬容的態(tài)度來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近教師,成為可以與教師傾心交談的朋友。當學生產生了“親其師”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會有“信其道”的自主學習愿望。
2.“激”。教師若想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和欲望,就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民主和自信的氛圍中參與到學習討論中,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
1.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例如,在“圓柱體的體積”復習課上,第一層次的練習應以基礎題為主:已知圓柱體的半徑(或直徑、或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進行計算的練習題。第二層次的練習應以思維提高題為主。我出示一個蘋果,問:“這個蘋果的體積有多大?”學生十分困惑。“誰能算出它的體積,老師就把這個蘋果獎給他!”學生開始交頭接耳:有的提出把蘋果切開后轉化成長方體或圓柱體,求蘋果體積的近似值;有的說把蘋果浸入盛滿水的杯子里,溢出的水放入量杯,量得溢出的水的體積就能知道蘋果的體積;有的說把蘋果浸入裝有水的量杯中,利用水面上升的高度可以算出蘋果的體積……這樣的問題情境,不但激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更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
2.設計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是通過師生相互作用,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和運用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但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提問隨意性很強,很多提問都是無效的,導致教學效率低。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所提的問題應該是有目的、有價值的。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這些問題還要有趣味,有探究味。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設計如下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1)拿出課前準備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擺一擺,大家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三角形的面積跟拼成的圖形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3)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通過對這三個核心問題進行探究,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發(fā)現(xiàn)過程,既獲得了知識,又獲得了探究知識的方法,達到“做了,就明白了”的目的。
3.設計能引導學生樂意完成的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傳統(tǒng)的作業(yè)往往被學生視為一種負擔,因此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yè),作業(yè)的設計就要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樂于完成。
例如,教學“角的認識”時,設計練習“用三根小棒,你能擺出哪些圖形?數(shù)一數(shù),它們分別有幾個角?”這道題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將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同時這又是一道開放的習題,因為擺的方法不同,擺出角的個數(shù)就不同。所以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人人都有收獲。
4.設計能便于學生歸納反思的板書
板書設計主要是根據教學內容,抽取其關鍵詞句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和邏輯結構組成一個有機聯(lián)系的板書整體的過程。一個精心設計的板書除了要符合教學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外,還要有良好的邏輯結構,使教學內容條理化、系統(tǒng)化,便于學生歸納和反思。
例如,“平面圖形的面積”的復習可板書如下。
通過這樣的板書,使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一目了然,讓學生不僅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還能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和再次建構。
三、建立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活動
1. 評價內容多元化
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鼓勵的心態(tài)、期望的態(tài)度、關懷的情誼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課堂表現(xiàn)、點滴進步、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
2. 評價方式多樣化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因此,為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評價的形式應多樣化:可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形式對學生作出評價。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在自評中提高自信心,在互評中增加合作意識,在師評中變得更積極向上。
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農村小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要培養(yǎng)它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并為他們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和提高。
(責編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