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軍
【關鍵詞】 物理教學;初中;高中;銜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21—0113—01
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無論對教材的理解方面、思維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以及完成作業(yè)的手段等方面,與初中學習階段相比較,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意這些客觀存在的差距,就會出現舊知識不能同化新知識的局面,這無疑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困難??梢姡绾胃愫贸醺咧形锢斫虒W的銜接工作,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學習臺階,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學習,就成為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在教學中做好新舊知識的同化可以減少學習困難。教學中,教師應當切實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并認真分析原有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達到舊知識同化新知識的目的。為此,要求教師在備課時細致研究高中教材所研究的問題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問題在語言、方法、思維等方面的特點,找出存在的差別和內在的聯系,確定課堂教學中如何啟發(fā)與指導,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
如,講“彈力”,在初中階段只提到彈簧伸長與外力的關系,也講了壓力的大小,但都沒有涉及產生彈力的原因。而高中教材講彈力,不僅要分析彈力產生的原因,而且還要討論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就比初中學習的知識更抽象,難度更大。那么如何促使新知識的同化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在課堂上再現彈簧伸長與壓縮的形式,分析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方向,然后演示其他物體由于形變而產生彈力的現象,目的是利用舊知識鞏固新知識。最后做微小的形變實驗,最終得出物體之間產生彈力的條件。這樣教學,不僅和初中教學銜接起來,又滿足了高中教學的要求。
二、改進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態(tài)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靜態(tài)思維多于動態(tài)思維,因此到高中學習時思維方法跟不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幫助學生提高動態(tài)思維能力及發(fā)散性和輻射性思維能力。筆者是這樣做的: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教學中,按照物理學中概念和規(guī)律建立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效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質聯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質聯系,抽象概括出物理本質屬性和基本規(guī)律,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在講解習題時,可以采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策略的選擇和運用能力。
三、加強直觀教學,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物理模型抽象,不好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如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掌握物理概念,設法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通過直觀教學,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與生活實例聯系起來,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有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四、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教師還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例如,解決力學中連接體的問題時,常用到“整體法”和“隔離法”。對于不涉及系統內力,系統內各部分運動狀態(tài)相同的物理問題,用“整體法”解答比用“隔離法”更加簡便。
再如,等效法可以把復雜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轉化為較為簡單的物理現象、物理過程來進行研究和處理,其目的是通過轉換思維活動的對象來降低思維活動的難度。用等效法研究問題時,并非指問題的各個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強調某一方面的效果相同。因此,一定要明確不同的物理問題在什么條件、什么范圍、什么方面等效。在高中物理中,我們通??梢园阉龅降牡刃Х譃椋何锢砹康刃?、物理過程等效、物理模型等效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