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節(jié)后,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本地“青島論壇”一則征“睡友”的帖子引起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關注:一位空巢老人愿意提供自己的住處,尋一位“睡友”和自己說說話,讓空蕩蕩的家有點回聲。這個帖子引發(fā)了無數(shù)愛心網(wǎng)友的響應,隨著第一位“愛心睡友”的上崗,這種新穎的陪伴老人過夜的家政服務項目火爆島城。
“愛心睡友”這一獨特服務項目大受歡迎的背后,存在著責任與義務的厘清問題,反映了獨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現(xiàn)狀,也折射出我國目前養(yǎng)老存在的困境。值得肯定的是,“愛心睡友”這一新生事物對解決獨居老人的精神空虛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值得推廣。
與獨居老人搭伴過近距離看清老人的孤獨
2014年7月30日晚7時左右,86歲的青島市民王秀蘭老人泡了壺熱茶,坐在客廳門口靜靜地等著,廚房還專門留了一份晚飯。10分鐘后,敲門聲響起,51歲的代珍慶拎著一袋圣女果走了進來,這是身患糖尿病的王秀蘭唯一能吃的水果。
你也許想不到,相互體貼親如母女的兩代人竟認識不到四個月?,F(xiàn)在她倆的關系,最適用一個剛走俏島城不久的新名詞——“睡友”。
這對“忘年”睡友的緣分始于2014年4月中旬。那天,代珍慶從《青島早報》上看到一則啟事,內(nèi)容大致是:一位姓王的86歲大媽,因為兒女忙不愿麻煩孩子,想以每月500元酬金找一名“愛心睡友”,應聘者最好50歲左右,有一定的護理經(jīng)驗。
看了這則啟事,代珍慶覺得自己年齡合適,又有一定的護理經(jīng)驗,就到“手牽手”家政公司報了名。在幾十名報名的“愛心睡友”中,她如愿被選中。就這樣,代珍慶走進了王秀蘭老人的生活。
與老人相處沒幾天,代珍慶便熟悉了她家里的境況,王秀蘭有7個兒女,生活都不太好,家人沒法照顧老人,又擔心老人獨居發(fā)生危險無人知道??吹綀蠹埳显羞^獨居老人征“睡友”的報道,就到家政公司給老人也登了記,才有了代珍慶的應征……
上崗后,王秀蘭堅持要給代珍慶500元補貼,可代珍慶看到老人生活這么困難,兒女又不富裕,便堅決不要老人的補貼。
即便不要補貼,代珍慶對王秀蘭的照顧也很周到,老人腿上長骨刺,她堅持每天晚上給老人洗腳、按摩,還常陪她聊天。
時間一長,王秀蘭對代珍慶精神上有了依賴,每天總盼著她早一點兒回家。有一次,代珍慶回老家?guī)滋?,盡管兒女們排班晚上照顧母親,王秀蘭總覺得沒有代珍慶貼心,催孩子們給代珍慶打電話,問她什么時候回來?四天后,代珍慶再次出現(xiàn)在王秀蘭面前,老人歡喜得流下了淚水。
代珍慶發(fā)現(xiàn),王秀蘭晚上雖然有她做伴,漫長的白天卻孤獨難捱。兒女們也就雙休日過來看看,其他時間都是一個人守在老屋里。代珍慶把這個情況反映到“愛心睡友”團隊,58歲的紀培鳳住在伊春路附近,便主動來到老人家里,負責白天看護。
為了讓老人接觸外界,紀培鳳經(jīng)常攙著她下樓轉轉,讓她和老鄰居聊會兒天。有時老人不想在屋里呆了,她就陪她到樓下曬曬太陽。
有人問紀培鳳,你和老人非親非故,為何如此盡心?紀培鳳真誠地說:“我的父母已經(jīng)過世了,他們在世的時候,我沒能在二老膝前盡孝,看到王大媽,就像看到我的母親一樣!”
因為共同照顧一個老人,紀培鳳和代珍慶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她倆從王秀蘭身上看清了年老的孤獨與無奈,她們也即將邁入老齡時代,一對姐妹還約好,如果將來兒女們忙,她倆就搭伴過日子,互相扶持。
兒女工作忙“愛心睡友”成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柱
52歲的李振芝也是“愛心睡友”團隊中的一員。一天,她在《青島早報》上看到一則征“睡友”的啟事,涌起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
打定主意后,李振芝與老人取得聯(lián)系。第二天下午下班后,李振芝來到那位姓曹的老人家里接受“面試”,老人住著一套兩居室的老房子,屋里物品十分凌亂。手腳勤快的李振芝與老人邊聊天,邊幫她收拾房子。不到一個小時,房子變得整潔溫馨,曹大媽被李振芝的舉動感染了,懇求她每晚都能過來陪她。
聊天中,李振芝了解到,曹大媽是一家國企退休職工,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住在青島市區(qū),兒子在北京定居,逢年過節(jié)才能回家看看。
曹大媽說,前兩天鄰居有個老太太去世了,因為家里沒其他人,三天后才被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讓她有些擔心,就想晚上找個人陪一陪,需要吃藥的時候有人提醒一下。
李振芝理解曹大媽的心情,便答應了下來。
李振芝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老公,老公雖然表示支持,卻也不無顧慮:“83歲的老人,很容易出現(xiàn)突發(fā)意外,要是出了事怎么辦?如果要去,第一要和老人的兒女商量好,第二要簽一份書面協(xié)議?!?/p>
李振芝覺得老公說得有道理,便對曹大媽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曹大媽非常理解,打電話叫來女兒說明此事,兩個女兒表示反對,理由是找個不知根底的人住進自己家,一是不安全,二是她們也不放心。曹大媽卻認定了李振芝,堅持要請她到家里“陪睡”,并斥責女兒:“我一周只能見你們一天,其他六天,我一個人守著個空房子,怎么過的你們知道嗎?”女兒怕氣壞心臟不好的母親,只好同意了。
李振芝第一天上崗,便主動帶來自己的身份證和戶口本,曹大媽的兩個女兒看李振芝說話得體可靠,稍稍放了心,留下了她們的手機號碼以備不時之需。相處時間一長,曹大媽對李振芝有了依賴,有時,晚上八點不到,她就到大門口去迎李振芝,接到了,李振芝攙著老人有說有笑地回家。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李振芝提出跟曹大媽睡一個房間,這樣有了事情她能馬上相助,曹大媽怕她休息不好,堅持單獨睡一個房間。細心的李振芝在老人床頭放個杯子,危急時讓她扔杯子,這樣她就會被驚醒。
沒想到,這個土辦法還真起了大用處。一天夜里,李振芝被清脆的杯子碎裂聲驚醒,忙起身來到曹大媽床前,只見曹大媽閉著眼睛半躺在床上,喃喃地說:“頭暈得厲害,起不了床!”
李振芝不敢怠慢,趕忙撥打了急救電話以及曹大媽兩個女兒的電話。曹大媽被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老人是腦部暫時性缺血,造成眩暈,吃點藥調(diào)養(yǎng)下就過來了。
有了這次經(jīng)歷,曹大媽的兩個女兒深深理解了母親征集“睡友”的苦衷,來探望母親的次數(shù)也多了起來。
持證上崗還應厘清責任“睡友”受歡迎折射養(yǎng)老困境
有了“愛心睡友”,獨居老人不僅有人陪著聊天,晚上遇到突發(fā)情況也有人陪在身邊,既慰藉了他們孤寂的心靈,又讓老人的子女得到喘息的機會,所以很受空巢老人的歡迎。而自從青島出現(xiàn)第一位“愛心睡友”后,到家政公司報名當“睡友”的固定成員已有幾百位,上崗的也有數(shù)十人。
雖然這項帶有公益性質(zhì)的服務很受客戶青睞,但卻存在著不少隱性問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容易發(fā)生意外,一些“睡友”上崗前都很擔心,萬一出了事,家屬會追究他們的責任。為避免和提供服務的老人家屬發(fā)生法律糾紛,每一位“愛心睡友”正式上崗前,家政公司都會為他們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并和需要服務的老人簽訂一份協(xié)議,如果老人在夜間出現(xiàn)猝死、摔傷等意外事故,睡友并不承擔責任。而在入住老人家之前,這些責任就要明確下來。
對于家政公司這一舉動,許多獨居老人的子女也非常理解。代珍慶進入王秀蘭老人家提供服務時,王大媽的兒女爽快地與代珍慶簽訂了協(xié)議。王秀蘭的小女兒說:“我們兄妹和母親都是通情達理的人,也做不出老人遇到意外責怨‘愛心睡友的事情,即使我們兄妹在老人身邊看護,也不能保證老人不會發(fā)生任何意外,更不會拿這個標準去苛責睡友?!?/p>
盡管一些享受愛心服務的家庭對于“愛心睡友”簽免責協(xié)議非常支持,家政公司卻并沒有放松對服務質(zhì)量的要求。在“愛心睡友”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一旦老人遇到突發(fā)腦血管或者噎食等情況,如不能對老人進行正確的及時救護,也就失去了“愛心睡友”的意義。為了避免實際操作與初衷背道而馳,家政公司在每一位“愛心睡友”上崗前,都要進行培訓,考取“老人應急救護證”后才能正式上崗。
目前,“愛心睡友”陪護老人走俏島城,這項頗具特色的家政服務需求火爆的背后,反映出獨居老人精神孤寂的現(xiàn)狀,也折射出我國目前養(yǎng)老存在的困境。據(jù)最新發(fā)布的《中國老人及空巢老人數(shù)量增長調(diào)研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是平均人口增長比例的五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為空巢老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統(tǒng)計,城市老年人中感覺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只占56.9%,農(nóng)村老年人的這個比例僅為33.1%,老齡人同時也是我國自殺率最高的一個群體。青島“愛心睡友”的出現(xiàn),是目前老齡化社會的一項新生事物,也是解決空巢老人精神空虛、值得推廣的一條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