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軍
【摘 要】“趣”、“新”、“活”是2015年江蘇高考地理試卷情景設計的幾個亮點?!叭ぁ笔且子谌腩}的切入點;“新”是樂于探究的興奮點;“活”是多元思考的觸發(fā)點。
【關鍵詞】江蘇高考;地理試卷;情景設計
2015江蘇高考地理試卷的情景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并努力從地理學科的實際出發(fā),為考生營造了易于入題、樂于探究、多元思考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并巧妙地引領考生的價值導向。
一、情景設計的“趣”是考生易于入題的切入點
為了有助于考查考生的較高層次能力,增強考試的公平性,情景設計應該有適當?shù)膹碗s性和陌生度。但這并不意味著讓考生難以進入答題情景,并快速找到合適的思路。情景設計的“趣”是考生易于入題的切入點,使每個考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趣”在新穎別致。第二題組以“南極科考”和“春節(jié)微信搶紅包”設計背景,新穎別致且富有意境美,激發(fā)了學生對地理高考試卷的好奇心, 增加了試卷的親和力,營造了輕松、熟悉的考試氛圍。
“趣”在富有情趣。第一題組以《清明上河圖》為材料背景,考查中國古代城市的分布規(guī)律、城市的主要職能,素材來源于學生熟悉的《清明上河圖》,內容融合了“文化味”與“地理味”。新穎的情景設計充分體現(xiàn)美感,通過語言和圖表等的美將考生帶入美的情景,舒緩緊張心理,讓考生在美中感動。
“趣”在真實貼切。第15—16題首先給出新概念“林線”,讓學生根據(jù)已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傲志€”要結合已學知識不難理解,本質就是海拔對植被分布的影響,山麓溫度越高,林線越高,山麓溫度越低,林線越低,山麓溫度主要受緯度、大氣環(huán)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響。情境材料與考試內容、考查目標相吻合。考生理解題意后,能從中找到所要解答問題的關鍵和需要的條件。情境材料中含學生未學過的新名詞、概念、原理和方法,進行適當?shù)奶幚?,以避免影響考生對材料的理解?/p>
二、情景設計的“新”是考生樂于探究的興奮點
優(yōu)秀的試題情景設計可以成為考生與命題者情感共鳴的觸發(fā)點,從而引發(fā)考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更為充分地發(fā)揮考生的潛能。
“新”在熱點紛呈??季碇胁环Α皞}儲物流”、“地價差異”、“低碳排放”“一帶一路”、“國際慢城”等的新名詞,但試卷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使它們成了考生樂于探究的興奮點。
“新”在資料新鮮。如9—10題中的圖用的是2015年5月1日14時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以如此“新”的亞洲部分地區(qū)海平面氣壓形勢圖來進行情景設計,新鮮的資料呈現(xiàn),成了考生樂于探究的興奮點,在樂于探究的興奮點的刺激下,考生對第9題通過觀察氣壓形勢圖和每個區(qū)域位置所對應的天氣系統(tǒng),結合所學常見天氣系統(tǒng)特征,正確答案不難得出。材料的新鮮感,減少考生的閱讀疲勞,有利于考生潛能的發(fā)揮。
“新”在貼近生活。如第29題以“調整城市規(guī)劃標準”就以學生熟悉的本省城市資料為背景材料,考查產(chǎn)業(yè)轉移、城市體系。情景呈現(xiàn),貼近高中學生的家庭生活,與考生的生活經(jīng)驗、實踐、經(jīng)歷相關照,既增強了試題與學生個人實際的緊密度,引導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引領考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增強考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以熱點話題進行情景設計,對貼近生活,與日俱增的身邊的事件的關注,往往是考生樂于探究的興奮點。
三、情景設計的“活”是考生多元思考的觸發(fā)點
多樣化的情景設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獲取、解讀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從而引領考生從不同的側面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好的試題情景設計,應富有啟發(fā)性或有較豐富的人文教育價值,試題情景本身也是考查和引領學生能力發(fā)展、價值取向的重要載體。
“活”在簡約靈動。第7-8題的情景設計提供了為歷史上客家民居——土樓景觀圖,沒有太多的語言描述。從圖中客家人的土樓結構看,進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墻林立,并且屋頂有寬檐,圍墻上有瞭望、射擊口,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所要選的答案,表面上看似與地理關系不大,但分析土樓獨特房屋形態(tài)的主要原因,不應只從房屋結構著手,要結合歷史時期,部落、聚落間為爭奪糧食、資源等戰(zhàn)爭不斷的現(xiàn)象。顯然,著眼點在與糧食資源的爭奪。試題的情景設計不只是說明試題的背景材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還隱含著解答問題需要的條件。簡約靈動的情景設計的“活”,簡約而有彈性,富有啟發(fā)性。
“活”在多元思考。綜合題部分第27題,以“中巴鐵路”為世界區(qū)域背景,重點考查該鐵路沿線的自然環(huán)境特點(即修建該鐵路可能面臨的困難)、喀什—瓜達爾氣溫降水圖分析二者氣候異同等。該鐵路沿線面臨的“自然困難”的分析,信息不僅來源于圖中信息,還需要自身對該區(qū)域的了解。地理科學的人地關系意識、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脈絡清晰可見。以熱點作為背景,貼近實際,接近生活,考查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地理原理、地理規(guī)律、地理成因,使教材知識與熱點有機結合,已成為江蘇高考地理情景設計的基本模式。
“活”在價值引領。第30題D(4)以美國土地資源保護法的頒布實施,對土地資源的保護作用為切入點,考查荒漠化形成條件、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第27題的該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對我國綠洲地區(qū)發(fā)展的啟示是 ▲ ??忌卮鹣嚓P問題時,觸發(fā)了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體現(xiàn)教育性。正能量的情景設計,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卷通過正面的情景設計,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溱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