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輝
摘 要:誦讀是小學古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本文從讀中感悟,融入意境;展開想象,體味意境;共同欣賞,促進審美;挖掘美育,體現(xiàn)價值;挖掘美育,體現(xiàn)價值四個方面的古詩教學策略進行闡述。旨在通過誦讀來提高古詩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歌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83-0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吟誦這些經(jīng)典詩篇,依然能夠啟迪人的心智,獲得人生的許多感悟。在小學的啟蒙教育中多進行經(jīng)典詩文的誦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時對他們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教學時,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的方式并結合班級學生的認知情況,有目的地進行經(jīng)典詩文的誦讀訓練。
1 讀中感悟,融入意境
每首詩歌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只有反復閱讀和體會才能夠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之中,才能夠領略到蘊含在其中的情感,領略到詩歌的語言之美,因此朗誦是體味詩歌的基礎。欣賞詩歌誦讀詩歌可以分為初讀、細讀以及精讀等幾個步驟。以誦讀《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在誦讀之前先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并讀通全詩。布置學生提前自學這首詩,利用文本的注釋和其它工具書,弄清楚詩句中關鍵字詞的含義,如題目中“之”的具體意思,再如“辭”是告辭,告別的意思,“盡”是消失的意思。還要知道作者和孟浩然現(xiàn)在何地,他要送孟浩然去哪里??梢皂槺憬榻B一下黃鶴樓的地點和風景名勝,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很少有學生知道揚州的別稱廣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出它們的地理位置,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空間的概念,以利于在朗讀時展開想象,抒發(fā)心中的情感。在理解詩句意思時可以先直譯再意譯,學生就能夠結合美妙的春景,思緒萬千,暢想送別的情境,初步感知這首詩中所迸發(fā)出來的明快的意境,感受到依依惜別之情。這樣在進行誦讀時就能夠很快獲得感悟,融入詩的意境之中。
2 展開想象,體味意境
古詩的語言美,誦讀時意味深長,浮想聯(lián)翩,就是因為它的文字高度凝練,短短的幾行詩句已經(jīng)容納了很多的情感,韻味和美感在誦讀中漸漸體現(xiàn)出來,此時學生展開想象就會在進入作者描繪的意境的同時填補了文字描述的藝術空白,個人的情感和與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并產(chǎn)生了共鳴。比如在教學《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幅園中的春色圖,教師進行啟發(fā)性的提問:詩人沒有進入園子里,但是他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一枝紅杏出墻角讓我們感受到了些什么呢?詩中的哪一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園中春色正濃呢?一連串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無限的想象,整個思緒中都是園中的春色,這時可以進一步提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滿園春色”是什么樣子的。學生一定會想到楊柳婆娑,垂到水面,各種鮮花競相開放,爭奇斗艷。還會想到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嬉戲在花叢之中,有的甚至感受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學生的想象閘門被打開,思緒便會沖破所有的束縛,盡情擴散,深刻地體會到詩文的意境之美。
3 共同欣賞,促進審美
古詩詞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形式,以文字的形式營造出審美的意境,它給讀者展示了一種情景交融的美,直接在讀者的心中喚起審美意象。在小學階段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無限魅力,而且還應該讓學生能夠融入到詩歌所描述的美妙意境之中,以極大的熱情,用輕松愉快的心情學習古詩。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設計時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選擇一些合適的畫面或視頻,再播放詩詞的朗讀錄音,以詩配畫的形式讓學生投入到詩詞所描寫的情境之中,體會古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比如在學習《山行》這首詩時,可以在白板上播放這樣的畫面: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一直通向大山深出,山間云霧繚繞,樹木郁郁蔥蔥,山腳下住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升起。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遐想聯(lián)翩,滿眼秋意,不知不覺進入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美妙意境之中。這時再播放朗讀錄音,學生的想象就會更加具體,更能夠感受到詩文無盡的藝術魅力。這種詩配畫的欣賞教學法撥動了學生的情感之弦,給學生帶來了直觀的審美感受。
4 挖掘美育,體現(xiàn)價值
小學生在詩歌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欣賞詩歌的美,教師的講解有時顯得都是多余的。即使有時候?qū)υ姼柽M行改寫或仿寫,也都是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的,是在對詩歌充分理解之后,情感外溢的結果。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挖掘詩歌中的美育因子,為學生提供各種有利條件,并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和放松心情的環(huán)境,盡情地欣賞詩歌的美,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和體現(xiàn)到詩歌的價值與功能。教學時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在“趣”字上下功夫,讓學生至始至終以濃厚的學習興趣來投入到學習之中。另外在學生掌握了詩歌的內(nèi)容、意境及特點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類似的較為簡單的短詩,讓學生充分誦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
總之,古詩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文學形式,它的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陶冶了一代代人的情操,不僅給人以美感,還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有義務引導學生讀詩,寫詩,在詩的海洋中徜徉,滋潤他們的心田,呼吸到詩的的芬芳。
參考文獻:
[1]菅淑琴.淺談增加小學古詩詞教學吸引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2(03).
[2]海燕.課堂內(nèi)外教學古典詩歌方法問題探討[J].讀與寫(教學刊),2013(02).
[3]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