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紹仁+++劉云艷
【摘要】單親家庭兒童逐漸發(fā)展為具有典型特征的社會群體。當前,針對這個群體的社會支持體系較薄弱,且這個群體的家庭教育行為存在失范等問題。為此,政府部門、企業(yè)部門、NGO/NPO和個體宜組成多元參與主體,針對單親家庭兒童的不同特點,加強對其早期教育的支持,建立家庭、幼教機構和社區(qū)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機制,并通過制度建設、經濟補償和政府效能提升等措施,提供較全面的政策保障。
【關鍵詞】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社會干預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5)06-0038-05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結構轉型和婚姻觀念的轉變,因婚姻沖突、突發(fā)事故、未婚先孕等原因而造成的單親家庭大量涌現(xiàn),單親家庭兒童數量也隨之增多,并逐漸發(fā)展為具有典型特征的社會群體。根據單親家庭的形成原因,可將單親家庭兒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長于離異家庭、喪偶家庭、未婚父/母獨自撫養(yǎng)家庭或分居式家庭等顯性單親家庭的兒童;一類是生長于隱性單親家庭的兒童。隱性單親,主要是指父/母一方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事實性缺失,如,父/母因長期務工、在外經商等原因很少與孩子見面,或雖與孩子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但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嚴重缺乏?!?〕作為處境不利兒童的主要類型,單親家庭兒童面臨的家庭問題已成為制約其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單親家庭普遍存在的低收入、低學歷等不利情況,或與健全家庭相比較少的撫養(yǎng)時間等,都可能成為單親家庭兒童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張獻華、楊文,2013)。因此,單親家庭兒童的發(fā)展和教育問題不僅是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對單親家庭兒童進行規(guī)范的、高質量的、有保障的社會干預,勢在必行。
一、單親家庭兒童在接受早期教育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早期教育是抵消兒童處境不利地位和發(fā)展脆弱性負面影響的根本手段?!?〕《世界全民教育宣言》《達喀爾行動綱領》和《莫斯科行動綱領》均強調脆弱和處境不利兒童的教育狀況必須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tǒng)觀念一直將家庭當作私人領域,將家庭教育問題當作家里的私事。單親家庭兒童在早期教育階段得不到應有的社會關注,社會支持體系薄弱、家庭教育行為失范等現(xiàn)狀,使其難以享受到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1.社會支持體系薄弱
對于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政府理應承擔主要責任。但當下我國政府擔責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以經濟補償為主,情感、學習等方面的支持很少。盡管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批關注單親家庭兒童的公益組織(主要是指政府組織或非營利性組織,簡稱NGO/NPO),但因目前政府對NGO/NPO的賦權還處于較低水平,NGO/NPO的參與程度和支持效果還十分有限,推動單親家庭兒童早期發(fā)展的能動性遠未能充分發(fā)揮出來。總體而言,目前對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仍十分薄弱。如何調動不同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其有效推動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的完善,是改善現(xiàn)有社會支持體系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2.家庭教育行為失范
不同社會階層的父母能夠為家庭提供不同質量和數量的資源?!?〕家庭教育是影響兒童行為習慣、心理特征和價值觀念的主要因素。因此,父母雙方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或功能缺失,可導致家庭教育中種種教育行為失范現(xiàn)象的產生,例如,出現(xiàn)情感關懷不足、教育技能缺失等問題。有些父母甚至把對婚姻的不滿轉移到兒童身上,忽略乃至虐待兒童。而某些離異家庭父母之間的相互攻擊,也會導致兒童產生不同程度的自我懷疑或心理創(chuàng)傷。還有些單親家庭的父母可能因要獨自支撐家庭經濟而忙于工作,對兒童的情感關懷不足,同時也可能因溺愛,在物質方面對兒童關懷過度。還有不少單親家庭父母因受文化和教育水平所限,不具備必要的教育技能。單親家庭的特殊環(huán)境本就容易使兒童產生孤獨和退縮性行為,單親家庭兒童往往缺少安全感,產生交往障礙,嚴重時還會使“家庭問題”演化為“問題家庭”。因此,對單親家庭兒童實施社會干預,是解決其受家庭教育行為失范不良影響的有效途徑。
二、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的社會干預機制設計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不僅是關乎個人和家庭福祉的私事,更是社會公共事務,因為它關乎社會和諧、國家命運和國家競爭力。〔4〕因此,以多元的社會支持力量為基礎,對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教育進行社會干預,通過提供科學的、專業(yè)的、全面的服務和支持,為兒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務,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面對日益增大的單親家庭兒童群體,只靠政府力量進行干預,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因此,我們要在堅持以政府為主要干預力量的基礎上,逐步將企業(yè)部門、NGO/NPO、個體的能動性充分整合進來,通過經濟支持、教育服務和專業(yè)指導等多方面干預,推動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發(fā)展。家庭、幼教機構和社區(qū)作為兒童的主要活動場域,可以形成“三位一體”的社會干預體系。政府部門、企業(yè)部門、NGO/NPO和個體可以以單親家庭兒童的需求為核心,向其所在的家庭、幼教機構和社區(qū)提供多層次、多類型、多方式的支持和服務,以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社會干預機制(見下圖)。
1.多元主體對單親家庭兒童實施早期教育的社會干預
從總體來看,當下對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實施社會干預的多元主體,其干預行為呈一種未經整合的碎片化狀態(tài),大多屬于自發(fā)的公益行為。為有效推動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良好發(fā)展,保障其受教育質量,應整合多元主體的社會干預行為。在強化政府責任和行為的前提下,可向市場和社會組織開放,讓多元主體成為滿足家庭教育多元選擇、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的支持者。〔5〕
多元主體對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的社會干預,是各主體為實現(xiàn)同一目標,相互影響,將各自優(yōu)勢加以重組和融合的過程。例如,政府對單親家庭兒童實施資助,NGO/NPO對單親家庭兒童提供專業(yè)服務。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企業(yè)部門、NGO/NPO和個體在社會干預中的作用可作重新劃分。政府可由原來的“劃槳者”轉為“掌舵人”,與其他參與主體彼此溝通和協(xié)作。同時,各參與主體的參與行為也可由原來的偶發(fā)行為轉為常態(tài)行為,以期為每個單親家庭兒童提供長期的、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服務。
2.改善家長保教行為,干預兒童問題行為
不同類型的處境不利兒童面臨不同的生存和發(fā)展困境,他們往往面臨著經濟貧困、衛(wèi)生條件較差、營養(yǎng)不良、缺少社會保障等問題,這些問題涉及醫(yī)療、營養(yǎng)、教育和福利等領域。對單親家庭兒童進行早期教育社會干預,除了要滿足其基本生存需要外,還要考量影響其教育效果的相關要素,并將其一并納入早期教育干預體系。
對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進行干預,內容應包括對單親家庭父母教養(yǎng)行為的干預和對兒童行為的干預。同時,除了要為顯性單親家庭提供專業(yè)支持和服務外,還要關注隱性單親家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實現(xiàn)干預對象的全覆蓋。
基于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單親家庭父母教養(yǎng)行為的干預可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引導單親家庭父母履行應盡的職責。不撫養(yǎng)子女的父/母一方也應履行應盡的職責。這不僅需要通過法律進行硬性約束,更需要通過社會倫理規(guī)范加以約束。第二,增強單親家庭對兒童的情感支持力度。單親家庭中,父/母一方情感缺失的情況較為普遍。對于兒童而言,父母雙方完整的情感支持比物質關懷更為重要。因此,應盡可能促使單親家庭父母更多地關懷子女。對于喪偶家庭、未婚父/母獨自撫養(yǎng)家庭和隱性單親家庭,可以設置專門人員,給予兒童情感補償。第三,提升單親家庭父母的保育和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在我國社會事業(yè)管理中長期缺位,導致了許多為人父母者保教技能的缺乏。例如,有很大一部分未婚母親缺少從懷孕到養(yǎng)育孩子的系統(tǒng)保教知識。因此,正確的兒童觀、規(guī)范的保教技能和良好的養(yǎng)育習慣都應納入社會干預的內容體系。
對兒童行為的干預,主要是指矯正兒童的問題行為,可由專業(yè)人員和相關機構輔助單親家庭父/母來完成。對于處境不利兒童而言,慢性疾病、營養(yǎng)不良、衛(wèi)生條件糟糕以及食品安全缺少保障是威脅他們健康成長的潛在因素。〔6〕處在這種特殊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的兒童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對于這類兒童進行專業(yè)矯治十分必要。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人員要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爭取單親家庭父母的充分配合,保障干預工作的有效開展。
3.構建以家庭為中心的“三位一體”社會干預體系
兒童屬于家庭,也屬于社會和國家。兒童走出家庭后,幼教機構和社區(qū)便成為影響其成長的重要場所。對于單親家庭兒童而言,單純依靠家庭支持,力量遠遠不足,系統(tǒng)的機構教育和高質量的社區(qū)互動不可或缺。因此,通過不同組織和部門的協(xié)同,強化家庭、幼教機構和社區(qū)的深層合作,建立穩(wěn)定的聯(lián)動體系,是建立早期教育社會干預機制的核心內容。在這一聯(lián)動體系中,單親家庭父母、教師和社區(qū)人員應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對兒童施以積極、全面的影響。
構建家庭、幼教機構、社區(qū)三位一體的聯(lián)動體系,有賴于社會的充分宣傳和專業(yè)的家庭教育干預。作為與單親家庭接觸最多的群體,教師和社區(qū)人員有責任扮演協(xié)調者的角色。教師可以憑借其專業(yè)知識為家庭提供教育指導。例如,可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親子活動等,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觀念和技能技巧。社區(qū)人員可以建立定期家訪和服務制度。例如,成立家庭育兒互助小組,舉辦面向單親家庭父母的專題講座或培訓等。
三、對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進行社會干預的實踐保障
1.完善相關制度,創(chuàng)設有利于單親家庭兒童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早期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階段都擁有更大的回報率,是國家積累財富的重要手段(馮曉霞、周兢,2011)。在貫徹執(zhí)行現(xiàn)有關于兒童的法律的基礎上,應加緊制訂關于兒童的專項法律,以提高家庭、幼教機構、社區(qū)乃至社會各界維護兒童權利的責任意識,規(guī)范家長和教育機構的教育行為,為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教育提供法律支持?!?〕在加快相關制度建設的同時,還應逐漸擴大兒童福利制度的覆蓋面,例如,在社區(qū)成立單親家庭兒童救助機構,以幫助單親家庭兒童更好地適應社會等。
2.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單親家庭兒童的社會融合進程
要建立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的社會干預機制,政府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作為社會事務管理的調控者,政府對于單親家庭兒童的支持應納入對其進行績效考評的范圍,以切實加快單親家庭兒童的社會融合進程。單親家庭兒童的早期教育已受到政府的關注。2013年6月,全國婦聯(lián)、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lián)合開展了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試點工作,共確定了20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建構試點。其中部分試點地區(qū)重點關注的是單親家庭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例如,上海市長寧區(qū)充分發(fā)揮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社會協(xié)同優(yōu)勢,通過購買專業(yè)社工服務,向單親家庭提供教育指導服務?!?〕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試點工作的開展,可為進一步落實單親家庭兒童早期教育工作發(fā)揮示范作用。構建單親家庭兒童的社會干預網絡,對于政府的行政轉型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3.加大經濟補償力度,切實保障單親家庭兒童的生活
對處境不利兒童的家庭進行經濟補償,是國際上最為普遍的兒童資助政策?!?〕西方一些經濟發(fā)達國家通過實施保育和教育干預計劃、家長干預計劃和兒童-家庭整合干預計劃,對處境不利兒童家庭進行經濟補償。目前,我國單親家庭的專項財政補貼尚未全面鋪開,面向落后地區(qū)單親家庭和未婚家庭父母的支持政策尤為缺少。政府對單親家庭進行經濟補償,可通過引入第三方方法,對資金的籌措、使用和評估加強管理。
對單親家庭實施的經濟補償可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方式。其中,顯性補償是指向通過資質認證的單親家庭發(fā)放專項津貼。隱性補償是指通過對單親家庭實行最低工資制度、特定稅收減免政策和發(fā)放育兒津貼等方式,進行間接補償。例如,可以通過對民辦幼教機構實施減免稅費、增加專項津貼等措施,鼓勵他們減免單親家庭兒童的相關費用,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單親家庭兒童享有教育機會的權利。
參考文獻:
〔1〕丁太魁.“隱性單親”對兒童的危害及其解決途徑〔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4):6.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民教育全球監(jiān)測報告2010:普及到邊緣化群體〔EB/OL〕.〔2015-02-06〕.http://www.unesco.org.
〔3〕趙石屏.試論家庭的教育關系:基于現(xiàn)代文化變遷的視角〔J〕.教育研究,2012,(11):117.
〔4〕李想.國家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席〔N〕.法制日報,2014-06-23.
〔5〕張春海.社會轉型期的家庭研究受關注〔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13.
〔6〕錢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麗夏·史高利.家庭、學校與社區(qū):建立兒童教育的合作關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25.
〔7〕全鐘燮.公共行政的社會建構:解釋與批判〔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6.
〔8〕王秀紅.上海:政府主導、社會協(xié)同,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EB/OL〕.〔2015-01-25〕.http://www.haomahaoba.com.
〔9〕ZHANMEI SONG, JIAXIONG ZHU, ZHUYUN XIA,et al.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in China〔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4,(22):355.